快好知 kuaihz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微信的“私密”社交定位

文章有点及面简要的分析了微信的社交定位以及朋友圈与QQ空间的社交区别。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1 从微信启动页谈起

前几天微信小程序上线,坊间就开始流传各种对小程序的文章,从定位到应用场景,从优秀程序推荐到小程序开发指南,各种说法,各种分析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今天我却不想谈小程序,我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小程序的载体——微信。

不同于别的APP,把启动页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广告阵地,微信的启动页万年不变。也正因为万年不变,大家开始对这张图的内涵开始各种分析,例如下图一:

图一:2016年小高考地理题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是社交的内驱力是孤独,微信的定位是要消灭孤独,让人们连接更紧密。《小王子》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于自己的星球,这个属于我们的星球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个性,爱好,特长和天赋等等。但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总是孤独的,特别渴望与外界的交流,渴望寻求自己的同类,或者有那么一点相似的其他个体——这就是那个孤独的小人会用渴望的眼神眺望地球。

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与QQ,甚至与其他一切的社交工具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都是社交,都是消灭孤独。因此我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微信与QQ,与其他社交工具在定位上有什么区别。

2 社交需要与独处需要

社交是社会交往的缩写,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往,并通过交往建立和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需要,同时也有独处的需要。人与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社会规范和与此产生的社会期望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尽可能的表现出一个从他人、从自己、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说都可以接受的形象。这种对自身形象的顾及限制了人们的行为,使其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由此促使人们产生暂时逃离和逃避社会交往,特别是逃避与熟悉的人的交往需求。

社交需要与独处需要是表现在人们心理世界中的互相矛盾,但又相互交替的一种动态平衡。我们从社交需求与独处需求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把社交分为是个阶段:公开社交,半私密社交,私密社交,隐秘社交

图二:社交的三个阶段

公开社交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社交活动,大家都可以与我进行互动,也可以在与我互动的人之间互动,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我们的社交需求。

半私密社交的范围就缩小了,只有我的朋友社交产品中定义的朋友,即互相添加)可以看到的社交活动,我的所有朋友都可以看到我与所有人的互动,而且我的朋友之间也可以互动,不管他们是否认识,是否互为好友。

私密社交类似于半私密社交,只有我的朋友社交产品中定义的朋友,即互相添加)可以看到的社交活动,但是我互相不认识的好友之间是看不到我与对方的互动,并且不是互为好友的朋友之间是不能互动的。

隐秘社交就是隐藏身份进行的社交,所有人都不知道对方是谁,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我们自身的独处需求。

3 微信的定位

根据企鹅智库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这意味着,对于很多用户来说,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微信=微信朋友圈”。

当我们在微信发朋友圈时,只有我的朋友可以看到,并且只有互为好友的朋友之间可以看到我与对方的互动,并且与他互动。

以点窥面,我们不能发现,微信是一款定位于私密社交的产品。

为什么微信要这么定位?

从通俗的意义上来说,朋友是拥有过相似经历或者相似价值观的人,这个是他们相互交流的基础。

现在正在过年,大家难免会走亲戚,去七大姑八大姨家走走聊聊,有些亲戚甚至于我们都不认识,只能点头微笑。知乎上最近有一个问题十分火热——《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亲戚”这帮人》,很多人在这个回答下面各种吐槽自己的奇葩亲戚。 社会阶层流动在80后,90后的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些“亲戚”一年到头可能都说不上一句话,但因为血缘关系,每年过年大家都要“装”的很熟的样子一起聊天,一起吃饭。换句话说,这些没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因为过年,因为“亲戚”,强行成为了朋友,也难怪大家会感到不舒服。

“私密社交”的定位,反应了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人性的洞察。私密社交处于一个人“社交需求”与“独处需求”的中间点,既满足了我们的社交需求,又因为是私密,只有我们的朋友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交行为,且互为好友的人才能看到对方与我的社交行为,大大降低了由于社交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期望与压力。大家可以坦然的做自己,与朋友说想说的话,而不必担心被其他不认同的人看到而导致自身形象的减分。

4 朋友圈与QQ空间的区别

QQ空间的定位其实十分接近微信朋友圈,他们的核心区别在于我与朋友之间的社交行为可以被什么人看到:QQ是我的所有朋友可见,类似于我们过年走亲戚时,在餐桌上进行的社交,大家只与主人家是亲戚关系,互相之间可能并不熟悉甚至并不认识;微信是只有互为好友的好友可见,类似于朋友聚会,大家都是朋友

正是这个细微的差异,使得很多人从QQ空间转战朋友圈。QQ式的社交,由于我与朋友间的互动全部朋友可见,所以我需要满足所有朋友对我的期望,符合所有朋友的价值观;而微信式的社交,却只需求满足一类人对我的期望,符合一类人的价值观,这更加接近于我们日常的社交——我们经常与一个或一帮朋友去玩,却很少有人喜欢在餐桌上与一帮“亲戚”或者“亲戚的亲戚”进行社交

这也是为什么职场人相较于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微信——职场人的社交圈更加复杂,需要一个社交工具帮他们把不同的朋友进行分类,方便他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学生的社交圈十分单一,由同学、朋友构成(一般父母与亲戚都是被屏蔽进入QQ空间的),这使他们感觉不到微信与QQ的微妙差异,由于QQ的先发优势,使得学生群体,特别是高中及以下的人更多的使用QQ。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浅析  浅析词条  私密  私密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角度  角度词条  
评测

 主流电商竞品分析流程概览

本文按照用户/价值-场景-功能-交互的顺序,梳理出产品分析的流程。Enjoy~曾经有段时间对竞品分析很困惑,市面上大部分的文章,多数是比较几个产品的功能和交互,...(展开)

评测

 万字解析Keep(3):找不到“...

产品切对需求后,你需要“兴奋剂”,让用户keep going。“用户上路”是需要动力的,减肥是动力,交流是动力。我们把这种原生动力叫“用户需求”。“用户在路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