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姿和构图的基础:形体流畅和自然舒适
下面我会介绍在模特摆出姿势后,如何观察整体轮廓,并选择适合的姿态的方法。以下面这张照片为例,模特的视线方向及胳膊的伸展方向一致,都表现了“流”向右下方的效果。在照片的右侧我并没有设置大幅留白,这反而有利于表现视线的约束感和紧张感。模特的姿势正好把视线和胳膊的形态都凝聚到了腰部模特的视线和轮廓曲线一致的照片,可以表现出自然的舒适感,而凝结视线的照片,反而表现出沉闷、憋屈感。
二、有趣的姿势和构图:曲线不要单调
我发现拍摄全身景时如果画面中的所有曲线都顺流向下,那么有可能表现出单调乏味感。所以我会采取各种方法,创作精彩有趣的照片。下面我拍摄的照片中模特摆出的姿势表现了包含不同含义的曲线:第一种曲线从头部连接到脚尖,形成了“S形”曲线。如果表现了靠墙端坐的姿势即“1字形”曲线,那么显然要比该照片单调乏味。过于单调的曲线反而给人以无聊乏味感。我另外设计了从左侧向右跷起的曲线。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摆姿比喻成刮雨器擦拭汽车前玻璃的状态。
三、图扩散的效果:轮廓要舒展流畅
说到集中的线条,我认为X字形构图效果最好。此类构图可以把视线轻松集中到透视点上,但把集中效果构图转换成扩散形构图,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大部分X字形构图我都是要到长长的道路上取景的。
我一般拍摄汽车时会遇见两种情况,如果我拍摄的是汽车的背影,会给人一种向中心点奔驰的感觉。相反,如果我拍摄的是汽车的前貌,那么反而给人从中心点开出来的感觉。虽然拍摄环境相同,只要背景的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视觉效果。
如下面这张照片所示,拍照时我所利用的X字形的交叉中心与模特千万不能重叠。我拍摄出来的是营造模特向镜头跑来的意境,这就获得了扩散的效果而不是集中感。相信通过这张照片,可以完全理解扩展感是怎么塑造的。
三、表现停滞感的姿势和构图
我素来喜欢拍摄轻快、有动感的照片,但偶尔也拍摄尽显停滞感,沉重感的照片。要想呈现动感画面,最好使胳膊和腿脚向外伸展;要想拍摄静态的沉重感画面,最好把手脚放在身体的中心位置上。假设我正在拍摄竞技场上的篮球选手,此时我想要抓拍伸展长长的胳膊投球的画面,可以尽显动作的动感。相反,假设我拍摄的对象是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的学生,那么我捕捉学生沉下胳膊、埋头苦读书本的样子就可以呈现沉重感。在不同的环境里,我会根据环境的设置,要求和引导模特正确摆姿。
四、表现缠绕感的构图
当我在拍摄洋溢着温暖感的照片时,会采用表现缠绕感的曲线构图,这种气氛就如利用大毛毯缠裹着身体。但人的周围背景若是雪或冰块等冰凉物体,那看起来就显得非常冷,这就反而呈现了冻得连牙都打颤的感觉。我就结合这两种方法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其一,利用了裹在身上的毛毯和缠绕模特身体周围的海岸线轮廓。其二,利用海边的浮显物表现了模特超越海岸界线的感觉。
五、小的因素带来大的差异
我还发现拍摄时的细节非常重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给照片带来不一样的美感。不会拍摄的人拍出来的照片会显得平淡无奇。但是模特稍仰了头、微提了下巴而已,模特的摆姿和取景都没有变化,然而尽管只是微微上提了下巴,却把胳膊的摆姿、下颚的形态等都处理得美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