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拍风光的人,大多也喜欢旅行。他们会认为,远在他乡的风景,总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其实吧,拍风光,没必要非得跑到别人家的城市,到那些人迹罕至的山上或海边,就在我们身边的城市,也有不少值得一拍的景色。
今天要为您分享的,就是增强城市风光照吸引力的一些简单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 寻找、添加层次
什么是层次感呢?所谓层次感,就是一张照片要有主次,远近、大小、前后等透视关系。
所谓的层次感也指空间感,比如近处物体清晰, 远处不重要的物体就虚些,有主次之分. 层次鲜明,让人一看就知道哪些是近景,哪些是远景。
如果一张照片给你的感觉是非常逼真、颜色非常丰富,立体感非常明确,就是说这张照片的层次感非常好。
比如一张花卉的特写,如果采用了小光圈拍摄,那么无论是花朵还是花朵后面的背景都是清晰的,这样的照片就很难区分花朵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缺乏层次感,换言之,如果采用大光圈拍摄,把花朵后面的背景虚化的一片模糊,这样的处理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突出了花朵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层次感立现;一副风光照,如果单单只有一群山或碧水,很难突出风光的大气壮美,如果在拍摄时包含了近景和中景,在衬托远处的风光,同样的,层次感就出来了。
一张照片是否平淡无奇,是否引人入胜,层次感,很重要!在摄影师的眼中,一张照片不应该是二维的,应该是三维的,照片里有前、中、远景,层次感才更好。
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加前景。这样一来,前、中(拍摄主题)、远(背景)景不就都有了吗? 常见的前景形态有三种:遮挡式前景、延伸式前景、框景式前景。
如果背景处的景物乏善可陈,观众可能根本没有往画面纵深处看的性质,层次感自然也就出不来:
层次感是有了,可这背景没啥吸引力
目光始终对着你的主体,变换角度,在画面中添加一些前景、中景景物。前景为画面添加趣味性和氛围,而中景景物负责承接前后景。
常见的前景形态有三种:遮挡式前景、延伸式前景、框景式前景。
比如说,我们在河面上看到一座桥,觉得它有点意思,决定把它当主体:
但如果光拍这桥本身,总感觉画面不够丰富,也有点平淡。那么就开始下一步:变化距离和角度,在画面中添加前景。
很快,我们在周围找到了适合充当前景的景物。把码头旁的栏杆加入画面,层次感就出来了。
如果前景或中景是具有视线汇聚作用的引导线,那就更好了。
比如下面这张:
前景的桥梁,能有效地将观众视线引向中景的树;而中景的树形成了对背景的框架式构图,将观众视线引向背景的双子大厦。
这个构图有效地将观众视线引向画面纵深,还从左到右贯穿了画面的大部分横宽,不可谓不成功:
2. 景物的选取
就拿上图来说吧,观众的视线会从中景投向背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两栋很有存在感的双子楼,和楼顶耀眼的星芒。
如果这两栋大楼不存在,画面就只有两层,而且背景处是平淡无奇的树丛,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把它擦掉看看
背景决定了观众是否往纵深处看;同样,前景、中景不好看也是不行。
如果前景、中景实在不好看,但光拍背景景物又显得没层次感,怎么办?那就减小前景中景在画面中的比例吧。
比如说,当你想拍摄远处的摩天大楼时,由于高度不足,将一片老楼当成了前景。从构图上说,老楼形成了近似框架式构图的作用;但问题在于,这些老楼本身实在是不够好看。
所以,不妨减少不美观的老楼的画面比例,这样既能让画面更美观,又保持了层次感。
3. 色彩是王道
强化色彩的对比,也是让你的照片吸人眼球的好办法。
如下图,灰色的墙,裸露的红砖,白色的栏杆,绿色的窗口,颜色对比鲜明,多而不乱:
景物颜色相对单一,也未必就一定不好。
当你扩大视野从远处拍摄时,你会发现大片单一色调的景物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你可以轻易创造色彩对比和空间层次感。
如下图,绿色的树丛,黄色的庙宇和蓝天分别布在前、中、后景处,黄绿蓝具有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层次感也很显著。
当然,你也可以调整整体对比度,也可以选择性增强某种颜色的饱和度。
给画面添加统一的冷色调或暖色调,降低色彩对比度,形成一种小清新的感觉:
调低原图对比后,添加橙色调
添加什么色调,看你想表达什么情感了。
可以用蓝色调体现清冷、萧瑟之感,可以用橙色调营造温馨感和假冒落日,也可以为阴天画面添加明黄色,使画面更“晴朗”。
4. 注意光线条件
想要照片更有层次感,不仅仅要注意空间(构图),更要注意光影,也就是用光。
学习过用光知识的都知道,顺光的时候,画面会显得平板,没有层次感;而侧光和逆光的时候,画面会显得更有光影上的层次感。
在城市风光摄影中,由于各种灯光、玻璃墙面、镜面的反光等,光线的条件比自然风光摄影还要复杂。
时刻注意你的位置、太阳的位置和周边环境,注意你的主体是处于顺光、侧光还是逆光。
不同的光位,适合拍摄的题材也不一样。
当景物乏善可陈时,逆光是万灵药
5. 加入/消除人物
在风光照中出现人物,总不是什么令摄影师开心的事情,但城市风光不太一样,因为人物是城市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有人,才有故事。
不要害怕在画面中出现人物。当画面中只有一两个人时,它们会成为当仁不让的“兴趣点”,让画面不至于显得很“空”;此外,人还是富有活力和动感的元素,能让你的画面更生动:
右下角的骑行男为画面增添了活力
当然,画面里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容易显得比较乱;而且,最好选择契合环境、主题的人物类型。
如下图,这几个厨师和环境很搭配;如果换上几个衣冠楚楚西装革履的白领精英,反而会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当然,这种反差感也不错,可以进行类似尝试。
你不仅可以在画面中加入人物,还可以尝试着在“本应有人物”的画面中去掉人物。
比如说,早早地起床,拍下平常熙熙攘攘,一大早却空无一人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