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视错觉效应产生宽阔的视野,令画面显得更为壮阔,气势十足;倒影也是非常有趣的视觉元素,能够成为画面中最生动的点缀。
适合拍摄倒影,或者说能够产生镜面反射的环境主要是水面、玻璃或反光的建筑墙面、路面以及各种有着光滑表面的小物品。水面和玻璃材质最适合拍摄倒影,影像也最为清晰。特别是取景环境十分简洁的情况下,倒影效果更佳。
可以选择的平面
水面/地面
拍摄地面/水面上的倒影,低角度取景可以融入更多的环境。因为倒影的呈现和拍摄角度有关,改变相机和地面的夹角可以改变倒影在画面中的大小及形状。此外还要考虑倒影和拍摄者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倒影与实景的比例更为接近,这时拍摄角度的影响就不明显了。当然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以太低的角度取景,避免因人物畸变而影响画面美观。
位置较高的反光平面
高于地面的桌子或是其他反光平面也经常用来拍摄倒影,由于一般只能拍摄人物半身,与倒影的结合上更要注重角度与比例的控制。
玻璃墙面
拍摄玻璃墙面上的倒影,要注意观察,根据人物所处位置调整拍摄角度,让玻璃上的倒影更加清晰。此外,应该注意避免直射强光,玻璃上的反光会破坏画面完整;太阳角度比较低的时候,应避免人物的影子投射到反光墙面上掩盖住倒影,影响画面美感。
反光小物
生活中有很多玻璃或其他光滑表面的物体可以形成倒影,加之物品形态的特性往往令画面极富趣味感。能够产生倒影的物体很多,比如汽车、水珠、玻璃或金属制品等, 这种倒影可能出现在任何位置上,只有多多留心、仔细观察才能拍摄出有创意的照片。
倒影拍摄需要在构图上多花些心思,主要还是视拍摄环境及表现重点而定。一般来说,开阔的风景、简洁的环境比较适合采用对称构图,有些环境太过空旷或是难有规律可循的话,不妨尝试大面积留白,将人物主体及倒影放到一边,给人以想象空间。
融入风光
倒影本来就是风景拍摄中极为常见的手法,拍摄时要注重整体氛围的把握。确定曝光数值时,不要一味看人物,而是综合整个画面。水面有反光,测光时会有一些偏差产生,一般来说略欠曝更有利于后期控制。
动态:微风中的倒影显得波动起来,水波涟漪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使用广角镜头融入更多环境,视野宽广,产生无限延伸的感受。
静态:风光和人物都呈现出宁静之感,仿佛时间凝结于此。长焦:使用长焦拍摄,画面有一定程度的压缩感,景物更显紧凑,也有利于把旁边无关的东西排除在画面之外。
当倒影呈现效果很有趣味或者介质非常特别的时候,可以抛开人物,仅仅将倒影部分作为画面的主体,一般要保留反光介质的基本形态。除了形式上的美感,借助一些特别的物体,可以产生有意义的暗示,拍出极富故事感的画面。
把握多重倒影
拍摄多重倒影需要对环境做一些设计,或是细心观察调整到一个最佳的拍摄位置才可实现。要充分利用现场环境的各种材质,寻找恰当的反光介质,观察越细,拍摄出的倒影效果越精彩,同时要尽可能剔除画面中无关紧要的干扰因素。
倒影意味着对称,因此拍摄时更要注重“平衡”,既可以是比例均衡的居中对称,也可以在对称的同时改变整体结构,寻求更多样的形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