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手机拍摄四川北路街景(一)

四川北路街头一景(一) 

 

我从小就住在四川北路附近,那时的四川北路上商家连着商家,每家出售的商品各不相同,老百姓的日常商品应有尽有,从普通的到有品牌的,从低端的到精品的,随各人的钱袋所需而购买。那时走在四川北路上,人头熙动,喧嚣嘈杂,商店兴旺,街面热闹。九十年代由于市政发展的需要,我被动迁到郊区,之后骑车偶尔经过一些路段,也没有什么注意观察,而匆匆赶路。

2018年8月正好又去虹口工作,重走了四川北路,并从头至尾用手机把四川北路目前的街景拍了下来。自四川路桥一路向北到虹口体育场,行走在四川北路上,只见马路上的快递车匆匆驶过,人行道上少有行人。

看到自天潼路至海伦路之间基本上已被高楼大厦所占据,走入一些大商厦里,人烟稀少,门市冷落,有的地方,保安比顾客还多。一走进去,保安就看着你,感到好不自在;店员也看着你,你走近了,她就拉着你介绍商品让你买,你不买,她又呈现一脸的不高兴,还好也没问价钱,否侧就脱不了身了,只是自己知趣,赶快离去。不像原先的四川北路,商家一家挨着一家,门庭若市,有买的人有看的人,你问一下价钱,她们还会让你知道,不买也行,你尽管看。真是今不如昔了。

武昌路到塘沽路一段(原广兴里)和原来的市五女中区域、海宁路至武进路的公益坊区域被拆除,只有群众电影院两边的石库门弄堂还在。

过了海伦路后,看见麦丰里和柳林里拆迁的差不多了,还剩下几户人家没有搬走,西湖饭店已关门待拆。行走到多伦路北部,这里还有些老居民房屋,两侧的商店还人来人往。

拐个弯到天兴百货商场附近就不大看得见人了,以北原东江湾路上的部队门面已全部用砖砌封死,这是中央出台有关部队不能经商的命令,也不知道要封死到何年何月。

由于虹口区每任对四川北路的改造,越改人越少,一圈兜下来,整个四川北路“没啥人气”可能是最直观的感受。

当年记得“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这句话,在九十年代是四川北路商业街最著名的广告语,虽然并不确切,倒也反映了四川北路商业街的真实情况。特别是1995年对市政设施的大改造,面目一新的四川北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购物者和观光者。

但是在2000年后,随着房产的兴起,唯恐落后于时代,大量老的商店铺面和弄堂街坊被拆除,近年来大肆兴建新的商业楼宇,展示宏伟高大的气派,追求新艳时尚的风貌,呈现虹口发展的新地貌。

四川北路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商业街道,长3071米,原名北四川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成的几条马路之一,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以北四川路为最繁盛。

四川北路以北苏州路为界,据“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北四川路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日本菜馆,浴室,妓院,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罗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以北四川路为最繁盛的还有松江着名的荣乐东路,日夕车辆,行人拥挤。”

清光绪三年(1877年)租界当局自里摆渡桥(今四川路桥)北堍筑路至天潼路,习称里摆渡桥北。光绪三十年(1904年)租界当局非法越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继续向北延伸筑路至宝山金家厍一带(今鲁迅公园),成为南北贯通的交通主干道。此路因与苏州河南岸的四川路相连,遂名为北四川路。民国35年(1946年)更名为四川北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淞沪铁路(今轻轨虹口段)通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有轨电车由静安寺经外滩折向行驶于北四川路直至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商业、娱乐业相继发展。同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北四川路南段海宁路乍浦路口创办虹口活动(大)影戏院,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商人江良通在北四川路8号开设上海第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和昌洋服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新大北茶食店等各类商店次第开业,街市渐成。至1920年北四川路上已有上海食品店、天吉堂药铺、永和米店、归苦居食庄、利男居、新大北、公和、兴丰、复兴等茶食店40家,祥泰、恒丰祥、德大祥呢绒绸布店8家,五金颜料店11家,万盛、广良南货店2家,公茂、聚兴水果店2家。二、三十年代,日本、法国等5家外商在四川北路开设了中西药店。在邮政大厦落成时.因沿街店铺众多,商业繁盛,已有上海第三条大街之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四川路沿街已有丽昌照相馆、广茂香烤鸭店、利男居茶食店、新大北茶食店、香港理发店、五洲大药房、新亚酒店(开业初“不嫖、不赌、不抽鸦片”深受社会各界赞赏)、正广和洋行、复兴皮鞋店、保和堂国药店、同源泰南货店、协丰昶绸布洋货号、德昌西服店、合兴五金店等。该路北段,先后开设福兴、日宫等戏院、电影院和多家歌舞厅。有粤式、日式、欧式菜馆、茶楼、浴室、美容院、按摩院、妓院星罗棋布,交杂其间。由于沿街一带粤籍人集居,烤鸭烧鹅随处点缀。“不中不西”、“羊城风味”、“吃玩中心”成为30年代北四川路的市场特色。

1917年5月,粤人曾焕堂在北四川路虬江路口(今四川北路1408号)同庆戏院原址开设上海大戏院,这是由华商开办电影院的第一人。到30年代初,先后有上海演艺馆(今四川北路1800号永安电影院)、好莱坞大戏院(今乍浦路408号胜利电影院),广东大剧院(今四川北路1552号群众剧场,该院兼映电影,经常演出粤剧,成为上海第一个粤剧演出中心,蜚声粤、港与海内外),东和馆(今乍浦路341号解放剧场)等32家电影院、47家电影公司建立或迁入,虹口成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祥地。

上海解放后,四川北路商业街获得了新生,道路、商店多次改建、修缮,商业结构发生变化,以方便市民购物,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为特点,出现新的繁荣和发展。

 

下面介绍一下四川北路南段(四川路桥到横浜桥)拍摄的照片:

 

 

 

 

 

 

 

 

 

 

 

 

 

  

 

 

 邮电大楼,上海邮政总局,坐落于中国上海市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1922年2月,上海邮务管理局购得规划内的四川路桥北堍9.727亩土地,同时拆除购得土地内的旧屋集美里。造价为320万银元。由当时沪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负责设计,本埠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负责营建。1922年12月大楼正式开工建设,1924年11月,邮政总局新厦竣工。1924年12月1日,上海邮务管理局正式由北京路迁入北苏州路办公,同时对外营业。大楼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气势雄伟,现在仍为上海市邮政局和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所在地。

 建筑总面积为25291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1.16米(不含旗杆高度),整体建筑为“U”字型,共有地面建筑为4层,地下室为1层,大小房间187间。

邮政总局最为标志性的一点,便是耸立于东南角正门处的钟楼和塔楼。其中钟楼高13米,正面镶嵌有直径达3米的大钟,钟楼基座两边各有一座水刷石粉面的火炬台雕塑。而塔楼则建于钟楼之上,高达17米,顶端另设置高8.2米的旗杆,塔楼两旁则各有一对希腊人物雕塑群像。

大楼除了外部雄伟壮观,同时内部装潢设计也显得极为庄重和典雅。尤其是由正门处经由门厅拾阶而上后进入的二楼营业大厅。曾经享有“远东第一大厅”的美名。大楼底层和二层为营业厅负责收发国内和国际信件包裹,而三层为邮政总局的相关办公部门,顶层则为高级职员宿舍。另外地下室是包裹分拣封发部门,中庭天井为装卸往来邮件包裹的场地。1987年,分拣中心迁出大楼。

大楼整体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体参照英国古典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钟楼。其中大楼主立面即南面和东面以及东北转角处共设有19根高数十米的罗马科林斯柱。而主立面上,墙面使用了细粒水刷石粉面,而北墙则是经典的机制红砖墙,整体具有很浓郁的英国风情。

人物雕塑一组,分别手执火车头,飞机和通信电缆,原件毁于1966年年,现件为1999年年依原件石膏模子复制而成

塔楼两旁有两组不同的雕像,这两组青铜雕像是邮政总局的标志之一。东方的一组雕像,为分别手持火车头,飞机和通信电缆的人物,分别象征交通通信事业。而南方的一组雕像则为希腊神话人物,中央的是被称为通信之神或者商神的赫尔墨斯,左右则为爱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邮政事业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纽带。不过塑像的原件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幸被毁之前,由一位美术学校的学生用石膏偷翻了模子,当文革结束以后,在邮政总局大楼翻修过程中,根据这对石膏模子,重新铸造成和原件一样的复制品,也就是今天依旧设立在塔楼两侧的铜像。

1924年12月1日,随着邮政总局入驻办公,市局直属营业厅亦同时开门营业,成为远东最大的邮政营业厅。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因为地处公共租界北区毗邻闸北战场,市局营业厅一度关闭停止营业。战事停止以后,市局营业厅再度开门营业。

1924年12月1日起,至1957年1月,是上海邮政管理局的直属营业室,原称市局营业厅。1957年二月成立上海邮电管理局,市局营业厅改称为四川路桥邮电支局,1961年11月改称上海市市中区邮电局。1978年3月撤销市中区局,恢复四川路桥邮电支局。90年代以后,因为国有邮电分营,更名为四川路桥邮政支局。2005年,经过大修后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的一些部分组成上海市邮政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原大楼一楼中庭天井和靠天潼路一侧二楼的原办公用房改建成上海市第一座邮政博物馆。

 

 

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是苏州河在上海市区段上的桥梁。桥北面为虹口四川北路,桥南面为黄浦区四川中路,桥长70.97米,宽18.2米(人行道各宽2.7米),为3孔钢筋混凝土单悬臂结构桥梁,其中中孔跨径36.6米,南北两跨各17.1米。

四川路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清光绪四年(1878年),工部局在该渡口处建造宽3.66米的木桥一座,名里白渡桥、又名白大桥。清光绪九年(1883年),因桥陋毁损,工部局又在原址重建9.45米宽木质新桥。光绪十八年(1892年)又进行了两次修整。1922年,桥拆除重建,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新桥于1923年建造完成,为通往虹口的主要通道。因桥北侧有建于1922年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因此该桥又俗称邮政局桥。1943年,该桥被命名为四川路桥。1955年加固一次,2003年重新整修。

 

 

 

四川路桥西望

 

  

 

 

 

  

河滨大楼,北苏州路340号,占地面积6872平方米,由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建造,1935年竣工,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钢混结构八层(现11层),坐北朝南,现代派风格。依据不规则地形,平面作连续“∽”形布置,不仅与沙逊洋行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决了大楼地处一块东宽西窄的狭窄地带,设计中较难处理的通风采光问题,沿河立面通过内阳台与开小窗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中间拐角处顶端建八角形塔楼。墙身采用大块防火海绵砖。地下室有长15.5米、宽9米、深2.1米的温水游泳池。楼前有约150平方米绿地。北苏州路400号的墙壁上,还嵌有“E·D·S”字样的石头,这是新沙逊洋行创始人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姓名的英文缩写,也是新沙逊洋行行名的缩写。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河滨大楼一带虽属于公共租界的范围,暂未被日军占领,但秩序混乱,许多侨民被迫搬到苏州河南边的租界“孤岛”存身。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整个沦陷,河滨大楼被日军强行占领,并在这里建了临时集中营,集中关押从各地抓来的英美侨民,一年后遣送回国。大楼的套房,则由日军的军官们居住。

    抗战胜利后,大楼一度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使用。不久沙逊重新收回河滨,华纳公司、米高梅公司等商务机构,也再次租河滨办公。1946年,中国政府开始收回租界,沙逊就开始从中国撤资,河滨大楼由沙逊的子公司华懋经营管理。解放后,外国侨民陆续离开,河滨大楼由上海市政府接管,经过修理,分配给知识分子和干部居住。2000年后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的人住在大楼里。

 

四川路桥东望,原第一人民医院地块,现在为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北苏州路188号 (四川北路口),2017年建成。 

四川路桥东望

 

 

瑞泰里,北苏州路222弄(四川北路口),1930年建,砖木结构二层,房屋19幢,建筑面积2770平方米。北苏州路转角处的四川北路2号原为新宇食品店,

瑞康公寓,位于四川北路18号,钢筋混凝土结构,约1930年建。现代派风格,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建筑面积3940平米, 略具装饰艺术派风格。沿街道转角呈弧形布局,外立面注重清水红砖窗间墙的垂直效果和水平向韵律变化,装饰简化。

 

 

上海报刊门市部, 四川北路18号,2006年7月28日成为上海市集邮总公司,2014年8月31日关门。 

 

上海邮电俱乐部,四川北路65号,1959年由上海邮电局投资建成,1991年8月拆除重建,楼高22米,六层,营业面积达4800余平方米。

上海邮电俱乐部老照片

崇明路口原信宜药厂,四川北路71号。1924年,德国药学博士霞飞与中国药剂师何子康合作,创办了信谊化学制药厂,信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1936年信谊药厂迁入该处。1937年,霞飞退股回国,信谊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同年,爱国民族资本家鲍国昌先生接任总经理,企业快速发展不断推出革命性新品,曾一度因被誉为“远东第一大药厂”而蜚声国内外。1954年,信谊药厂获准成立公私合营企业。1965年,信谊药厂成为国有企业。1992年开始信谊药厂转资,由香港新鸿基入股信谊,占30%的股权,信谊再次成为合资企业。九十年代中期信谊药厂开始搬迁到浦东,上述地块重建楼房,现为上海拍卖行。

德邻公寓,四川北路71号1-6幢,崇明路82号,位于江西北路崇明路口,建于1935年,英国五和洋行设计,占地面积0.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原为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国后加建一层)。

该房屋平面形式呈日字型。具有现代派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带西班牙建筑特征。外观简洁,构图严整,分为东西两幢建筑,东侧建筑较普通,西侧为主楼。

外立面为竖三段式构图,主楼底层斩假石划块外墙装饰;二-五层褐色泰山面砖饰面与白色装饰的窗间墙,强调垂直效果;五层顶部及六层有红色仿石券图案与大面积的水泥搭毛。西南角的六层有一阳台外挑,阳台栏杆为白色水泥栏杆内嵌兰色菱型花格,简洁精美。

平面在西南角作削平处理,西北角为弧型处理;东南和西南两个入口仍保持原貌。整幢建筑具有活泼轻快的个性又不失稳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

原为解放前上海第一批白领居住区,3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刘白羽居住此楼,名噪一时。1947年后由信谊药厂购入改建为工业厂房。2004年上海鸿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购得该大楼。

四川北路75号崇明路小学

  

 

上海星荟中心,位于四川北路东侧,天潼路至武昌路,新荟中心高147米呈双子塔形状,由Aedas设计,业主HKC(Holdings)Ltd,“栅格”立面,占地面积161000平方米,2016年竣工,是高档商办写字楼,目前正向全球招商。原旧址上有许多商店,其中的知名商店,他们是太湖饭店、虹口食品商场、伟民空调器商店,燕记西餐社、新妇女用品商店、广茂香烤鸭店、四川糕团店,香港理发店等。

上海星荟中心效果图

 

 

 

新亚大酒店,位于四川北路天潼路422号。由五和洋行英籍设计师席拉设计,桂兰记营造厂承建,1933年兴建,翌年1月竣工开业,是沪上以经营粤菜为主的大酒店。层高8层,沿四川北路和天潼路两翼平铺展开,酒店主楼占地面积1733平方米,另有副楼占地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5900平方米。大楼整体为美国近代式竖线条装饰,墙体外立面采用棕色剁斧面,上部均用棕色砖贴面,主入口最上方设置塔楼一座。大楼底层为中西餐厅和外卖间,中西餐厅自1930年代起就装置了冷暖气管,而当时上海的酒店里并不多见这样的设备。二层至六层为总计350余间的客房,七层有一座可容纳千人的大型宴会厅。酒店的餐饮以广式和本帮菜肴为主。上海新亚原为新亚酒店在上海设立的分店,1956年以后收归国有,现为独立经营。上海新亚大酒店是由锦江国际集团全资拥有的3星级酒店。

1930年代,新亚的早茶成为沪上一大摩登休闲方式。此外,在经营之初,新亚便提倡入住客人不赌、不嫖、不抽鸦片的三不主义,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赞赏。内部所有的陈设,都是聘请美术家设计。旧时底层有两间大客厅,其余是中菜间、西菜间、茶点部、理发部、鲜花部等。中西餐室有约克洋行承装的冷暖气管,这在当时上海旅馆业中是少有的。一层至六层有大小住房350余间。七层有可坐千人的大礼堂和大花园。八楼阳台是屋顶花园,种植奇花异木,还驯养了猴、鸟、兔等动物,并安有“秋千”、“摇摆吊椅”、“滑梯”、“拖绳圈”等小型娱乐设施供食客休闲。

垂直交通装有奥迪斯电梯,电梯出口是穿堂,方形立柱显得雄伟气派。上下交通除电梯外每层还有扶梯,饰以白色,宽阔平坦。新亚大酒店有一条长长的精制优雅的长廊,长100米,被雅称“香榭丽舍廊”。这里所有的客房都有一部《圣经》,每周还请牧师来布道。清洁女工要招广东的船妇,因为她们有清洁的好习惯,用抹布揩地板,这样更能体现酒店岭南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作为高级饭店。当时有海宇厅、海宁厅、彩云厅、排云厅等有名的餐厅。还在楼顶上设了茶座。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亚早茶又成为上海较大的茶市之一。中外游客来到上海,不少人都想去品尝一下新亚的特色早茶。1987年,新亚进行全面改建。2003年再次翻修,翻修后楼高9层。现拥有各类客房343间,均配有卫星接收电视、国际直拨电话、宽带上网、立体音响、自动消防系统、中央空调和高级卫生间,环境幽雅舒适,还有桌球房、棋牌房、桑拿间、健身房、舞厅、KTV包房等娱乐设施。酒店内有各类中西餐厅几十个,可供举行盛大宴会、展览会、舞会、大型会议和各类演出等使用。各餐厅均有名师掌勺,提供纯正广帮、本帮(上海)菜肴、中西美点和中秋月饼。西餐是法式。

 

 

 

大桥大楼,四川北路85号,1935年初建,由仁昌营造厂承建,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1935年竣工。占地面积5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钢混结构七层,局部八层。现代派公寓建筑,装饰艺术派风格,局部采用装饰艺术修饰。建筑一、二层以水平线条为主,三至七层以竖线条为主,局部饰以水平线条,窗下装饰板,线条简洁。沿四川北路、崇明路布置,转角处弧面处理,中央高起,两面对称,分别形成次轴线,局部阳台外凸。

1937年后被日本宪兵司令部占用,于民国26年(1937年)8月设立大桥监狱,关押中国人,英、美、俄等外国人,也关有“危险思想”的日本人,1942年,李白烈士第一次被捕后关押于此。该狱原有牢房6间,民国30年12月,增开4间,后来又建新牢房数间,总共约15间。每间面积大多为20平方米,个别为15平方米左右。各牢房均用碗口粗圆木作栅隔成。民国31年时,每间常常关押三四十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桥大楼为国民党军队接收,作为淞沪警备司令部及其稽查处,七楼是稽查处关押犯人的看守所,俗称“七重天”。1947年末,中国银行购进作职工宿舍。图上看到的全家,早先是大丰服装店。 

 

崇明路北望 

武昌路南望,图中的海烟店早先是叶大昌食品店(原四川北路489号) 

武昌路北望,原来此处有东进鞋帽商店、红城缝纫用品商店、新立钟表商店等。

 

 

上海春天百货商城四川北路521号,1996年开业,由上海烟草集团虹口烟草糖酒有限公司开设,主要经营零售烟、酒、食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文化用品等。资料显示,商场面积约8100平方米,共六层,2012年7月25日关门。早先这里是一定好食品店(501号)和永红服装商店的所在地。

后面是宇航大楼和上海市第五女中老房子,图中所看到的房子四周都被脚手架围住,以为要修缮保护,10天后,上海市第五女中已拆除。

四川北路塘沽路至武昌路地块已拆除,图中的宇航大厦,位于四川北路525号,30层,楼层面积125000平方米,2000年10月1日竣工。

 

上海市第五女中已被拆除

上海市第五女中老照片,第五女中前身为1892年创办的善导女子中小学,1952年改名为第五女中,1967年后兼受男生,该为第五中学。1954年由海宁路原址迁到这里刚落成的新的四层大楼办学。该处原址在抗战时期是日本宪兵队的一座监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稽查大队驻此,1948年12月李白烈士曾被捕关押在此。

武昌路口(朝东望),图中的中国银行的地方,早先是大兴纽扣商店(原四川北路496号)

如家快捷酒店,四川北路818号(塘沽路口),原远东电器商厦,最早是四川北路第三小校所在的位置。

塘沽路484号海南中学,1964年7月落成,9月1日正式开学。

塘沽路南望

塘沽路口

 

塘沽路北侧

塘沽路口(西北角中信广场)

 

 

 

 

 

 

 

 

 

 

四川北路新华书店,四川北路856号-860号,建于1923年,三层砖木结构,1983年改为四层,占地400平方米,连同所属销售机构全部用房面积为1400平方米。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建在北四川路昆山花园路口,8月陈云在此领导印书馆工人罢工,最后取得胜利。

昆山花园路口

昆山路口

 

第七百货商店原址,四川北路889号近海宁路口,创办于1957年7月,营业面积13,000平方米。在2003年3月停业,与大楼相连的天桥也于2008年9月被拆除。如今,原址已改建为中信广场,位于四川北路859号,占地面积10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47065平方米,2010年10月开业,商场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商家只能惨淡经营。

 

虹口大楼(四川北路875-895号),原名虹口大旅社,位于四川北路875-895号海宁路口,是一幢七层钢混结构建筑,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411平方米,建筑面积2631平方米。装饰艺术派风格,转角处立面为构图中心,顶端设券柱式平顶塔亭;北段顶端设红瓦顶塔楼;立面水泥砂浆仿石砌与面砖贴面相间,顶层窗楣饰半圆形券饰。墙面分别使用深褐色机制砖和白色仿石砌面,色彩搭配明暗清晰;大楼三至五层的部分窗外设外挑式阳台,装饰新艺术运动风格的铁质护栏,对于虹口大楼来说,最别致的就是在其顶部,大楼转角处顶端建有着一座风格迥异的亭子,整体上呈弧形,与大楼的自然弧度保持一致。另外,楼梯间突出主楼部分一层,覆四坡屋顶。原设计作为旅馆,分南北2 部,南部3 层,北部6 层(实为7 层),共有109 组房间,备有电梯、锅炉等设备,后因扩大旅馆业务将南北相连,改称虹口大楼。1975年南部加建一层。日军侵华时,南部被战火毁坏,随即整幢大楼被日军占领。1946年修复南部。上层为民居,底层为大荣呢绒绸布店和上海市第七百货商店。今天的虹口大楼已无人居住。原上海市第七百货商店在四川北路875-895号(海宁路口)。创办于1957年7月,营业面积13,000平方米。市百七店曾是四川北路虹口)商业的龙头老大,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其生意非常火爆吞下了对面的新凯福商厦。

海泰时代大厦,四川北路888号,四川北路海宁路口,凯福饭店旧址上新建,17层,建筑面积33973平方米,2006年12月31日开业。原是新凯福商厦原址。

 

 

 

中国银行虹口大楼(四川北路894号),初名中国银行虹口大楼,民国18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所建,由华籍建筑师陆谦受、吴景奇设计,泰康行营造厂承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投资建造,1932年竣工,占地面积996平方米,建筑面积5858平方米。钢混结构七层,坐东朝西,装饰艺术派风格。占地扁长,四周设柱,一、二层之间阁楼以大梁悬挂柱上,独具特色。南端弧形转角顶端设现代式塔楼。外墙底部两层用花岗石砌筑,上为褐色面砖饰面,配以石质横竖线条和点状装饰。转角处底层为两层高的营业大厅,上部为公寓。1958年改名中行大楼。现名海宁大楼,底层为工商银行。1998年南端改建。大楼占地扁长,采用四周设柱,一二层之间阁楼以大梁悬其柱上,独具特色。楼内分南北二面,即A组和B组。A组是套组,B组是单间,共95组间。室内有硬木地板,煤卫俱备。原为银行职工宿舍,现底层为工商银行储蓄所,其他为居住用房。

 

 

 

 

四行大楼(四川北路1274号),由原大陆、中南、金城、盐业四家银行共同投资建造,故名四行大楼。华籍建筑师庄俊设计,周瑞记营造厂承建,1932年竣工。占地面积606平方米,建筑面积310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七层,坐东朝西,现代派风格。立面均衡对称,窗间墙作间接的竖线条构图,褐色面砖饰面,顶层设一排排出阳台。该处原设计为旅馆,后作公寓,多为银行职员居住。现为九州黄金商厦,四川北路1288号,成立于1993年5月。

 

海宁路到武进路地块内,称为虹口18街坊,将保留超过1.6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包括优秀历史建筑扆虹园、武进路393弄11-14号优秀历史建筑、四川北路989弄35-95号文物保护点公益坊、四川北路975-987号、1297-1311号优秀历史建筑。地块沿四川北路建筑退界0米,考虑恢复连续的历史风貌沿街界面。

公益坊弄口老照片,四川北路989弄公益坊,建于1930年,砖木结构二层,房屋119幢,建筑面积20600平方米。抗战前粤籍居民较多,多半为高级职员及中小厂店老板。抗战期间,为日本人占用。弄内45号“颖川寄庐”较为典型石库门。它以宁波红石作门楼,门口采用石条框,上砌半月形花纹,内装乌漆厚木大门,门内是天井,楼下正中一间是客堂,客堂门是落地长窗,客堂后是白漆屏门,左右为两厢房。二楼也是正间带两厢,二楼天井四周是雕花栏杆,栏杆内装有活络裙板。整幢房屋面积一百多平方米,高墙厚门,给住户以安全感。弄内38号为南强书局旧址。南强书局成立于1928年,由杜国庠、柯柏年和冯铿三位中共地下党员组成,归“社联”领导。南强书局是文化“围剿”与反“围剿”斗争前哨的一块红色出版阵地,也是地下党在虹口地区活动的一个地点。

 

 

公益坊45号“颖川寄庐”

 

 

 

公益坊弄堂拆除后的“颖川寄庐”这幢房子还留着

 

 

 

公益坊弄堂拆除后的“颖川寄庐”这幢房子的侧面(面朝四川北路

四川北路公益坊附近街面房子,现正在拆除,早先这里一带有英姿照相馆、上海旧书店等。

 

早先这里一带有飞蝶缝纫机商店、长城饮食店、第五医药商店等。

 

四川北路1297-1311号,四川北路公益坊北侧的街面房子

四川北路公益坊南侧的街面房子,975-987号。早年该处有朝晖照相材料商店、红歌电视机商店、新风钟表店,

四川北路975-987号 

四川北路975-987号,公益坊南侧的街面房子背后

被拆除的公益坊,在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公益坊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对此,虹口区文史馆称,公益坊确实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但并非挂牌的文保单位,对一、两幢房屋进行保护外,其余均拆除。从图中看,沿街房屋已拆除,只看到里面这一幢房子了。 

从江西北路围墙外看虹口18街坊拆除老房子地块的扆虹园

 

拆除老房子地块的扆虹园

 

拆除老房子地块的扆虹园赵岐峰祠堂,隐约可见“赵岐峰公像堂”字样

拆除老房子地块的扆虹园副楼,可见边上有个六角形楼

扆虹园副楼的六角形楼和旧的高围墙  

从拆迁后的垃圾堆围墙外看扆虹园

 

扆虹园,武进路453号-457号,原是广东人赵姓商人所建,建于20世纪初,样式似西式园林,供新婚夫妇租赁结婚或举办宴会和义演,花园有四进,内有两幢楼房。《园林志》中都有对这座私家花园的记述,而这个赵家,经过网友的考证,就是赵岐峰或其后代。1911年12月,十七省代表会议在“扆虹园”内,召开大总统选举会,孙中山曾在此发表演讲,汪精卫、孙中山、胡汉民都在。解放后,扆虹园曾被用作结核病防治所、上海缝纫机台板配件厂、居民住宅,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虹口18街坊拆除后成为电动车和小黄车的“停尸场”

虹口18街坊的武进路393弄老房子还没有拆

虹口18街坊的武进路393弄14号和武进路409号老房子还没有拆

四川北路武进路口10线车站

盛邦国际大厦,四川北路1318号,武进路南侧路口,29层,总建筑面积56278平方米,2009年5月建。原是福海大厦旧址,四川北路1318号,福海大厦1999年5月1日竣工,几年后又被拆除,真是很折腾。想当年该处的一家名叫“培德文化用品商店”是四川北路最大的最有名气的文具店,品种相当齐全。还有斯美皮鞋店、上海书店报刊门市部。

武进路东北角的通利广场,2011年竣工时名称是中信泰富-申虹广场。

 

武进路西北角的壹丰广场,玫瑰购物广场,四川北路1363号,占地面积18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11年11月竣工,于2012年11月9日揭幕。

武进路口

衡水路南望

衡水路利通广场

衡水路玫瑰购物广场

 

 

虬江支路口,早先转弯角子上的为民家具店是个较热门的商店。

虹口商城,四川北路1457号,位于虬江支路与虬江路之间的四川北路,正面着四川北路公园,2002年竣工。占地面积6583.5平方米,总面积54222.7平方米,22层,高度90.9米,其中7-22层为商住两用房,共190套,总建筑面积为22488.8平方米。1-6层建筑面积为23831平方米,是气派豪华的大型综合性商场,地下二层车库,有车位108个,引入酒店式上下车道,尽现大户气派的高贵生活,2009年关门成烂尾楼。

 

 

 

衡水路口,四川北路公园,占地4.24万平方米,于2002年1月开始动工建设,2002年9月28日建成开园,是虹口区第一块大型开放式绿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大片商店及居民住宅而建的居民休憩娱乐场地。公园内有中共四大纪念馆及海派文化中心。2012年公园改造时增建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原址在四川北路东宝兴路上的淞沪铁路旁,紧靠闸北。日本人侵略中国飞机狂炸闸北时,把原址炸毁,目前在原址旁放着一块巨石纪念碑。原先中共四大纪念馆一直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的上海纺织局老干部学校内。

中共四大纪念馆

中共四大纪念碑,东宝兴路3号线高架下

四川北路1500号(虬江路口),叶大昌商厦。1994年,组建上海叶大昌(集团)公司,1998年,叶大昌和虹口日用品总公司等四家公司重组为新的上海叶大昌(集团)公司,在四川北路1500号建造了叶大昌商厦。现为上海投资组合中心大厦。

 

 

虬江路口

邢家桥南路口,后为虹口商城

 

 

 

厚德路

永丰坊被拆的弄口

 

 

 

永丰坊,四川北路1515 弄20—24 号、34—105号,永丰坊由农业银行出资建于1930年,建筑属于新式里弄,出挑檐口,有晒台,红砖墙面,石库门两侧及门斗仿石面装饰,造型简洁,带有几何型装饰,双坡山顶墙面,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四川北路1515弄,当时系北四川路厚德里。1920年,厚德里房屋拆除,改建为永丰坊里弄房屋。永丰坊在相邻的大德里和恒安坊中是最大的,主弄进去8排房子,每排8个门号,共有128幢房。 

 

 

大德里,恒安坊,四川北路1545弄,建于1927年, 主弄左右相隔大德里和恒安坊,共有8排房,大德里每排约6个门号,恒安坊每排约2-3个门号,弄内有坐西朝东新式里弄住宅60幢。大德里由天德公司建于1927年,砖木结构三层,房屋42幢,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 。建筑属于新式里弄,出挑檐口,有晒台,红砖墙面,弄内墙角转角作弧形处理,很人性化,石库门两侧及门斗仿石面装饰,具有艺术装饰派特征,造型简洁,带有几何型装饰,双坡山顶墙面,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住宅由老式石库门原来的三间两厢房,改造为单间或双间一厢房。两层改为三层;且通风、采光环境有改善,并设置抽水马桶、浴缸。立面纸筋石灰粉改清水砖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党的地下工作者杨延秀主持的党的秘密联络站,曾在本弄18号3楼办公。恒安坊由农业银行出资建于1927年,砖木结构三层,房屋18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大德里附近北望

大德里南望

 

大德里街面房子

新祥里附近

群众影剧院,四川北路1552号,初名广东大戏院,由广东人吴朝和投资兴建,始建于1928年,1930年竣工,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5平方米,砖混结构,主建筑五层,旁有三层裙房,坐东朝西,装饰艺术派风格。三层阳台出挑,南侧裙房转角为曲面。沿街立面采用对称构图,两侧突出贴褐色面砖,檐部做水平向装饰线脚。全场成扇形,内部结构经大修已有所改变。1931年1月31日竣工开幕后取名广东大戏院,2月1日正式开演,首演为广东华国先声女剧团,先后有新春秋、永寿年两个粤剧团演出。1932年元旦,戏院特邀阮玲玉等十名粤籍男女主角用粤语对白演唱歌剧《爱美人》,为客居虹口的广东人献演五场。成为沪上第二个粤剧演出中心。同年9月黄金荣接手,称荣记广东大戏院,兼演京剧。抗战时期由日商经营,后转租与华人更名虹口中华大戏院,兼演京剧。抗战胜利后,被中央信托局接收,更名虹光大戏院,放映电影和演出戏剧。解放后1951年4月为了满足驻沪部队观看电影和戏剧等活动场所的需要,由淞沪警备司令部管理经营,改名为华东公安部队大礼堂。1952年1月,部队将剧场交给上海市文化局,由市文化局转交给华东影片公司管理,改名为和平电影院。同年9月,华东影片公司又退还给市文化局,改名为群众电影院。1953年4月大修,同年12 月29日竣工开业,改名群众剧场,专演各种地方戏剧,并兼电影。1954年至1958年,广州粤剧工作团、珠江粤剧团等五个粤剧团先后献演此院。特别是马师曾、红线女两位粤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出曾轰动沪上。1968年1月更名为群众影剧院至今。

四川北路原三八饭店附近

新祥里,四川北路1569弄,建于1932年, 砖木结构三层 ,房屋52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

 

新祥里街面房子

 

 

 

 

 

四川北路1589弄士德里

士德里街面房子

 

 

 

 

四川北路1581号虹口糕团店,也是一个老品牌了。

四川北路1583号

 

四川北路1578号,建于1900年,原为美国基督教宣道会守真堂,守真第一小学。1972年归上海工艺品雕刻一厂作为厂办工业中学和食堂所用,1983年5月改建成占地面积约266平方米,建筑面积648平方米的三层楼工艺美术品商场,2000年为布店,2004年我还走到布店钟楼的小房间去兜了一圈。2011年3月改建成H&M服装店。

 

 

 

 

 

四川里街面房子

 

 

 

四川里,四川北路1604弄,建于1922年, 砖木结构三层 ,房屋61幢,建筑面积9940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一二八、八一三日军两次挑起淞沪战争,都以虹口区内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等地为据点,出兵进攻华界。上海沦陷后,日本的领事馆、陆海军、宪、特、兴亚院等五个系统在虹口内均设有总部或分支机构。日本侵略军及日本浪人在虹口烧杀奸淫,强占劫夺,无恶不作,“四川里”(四川北路1604弄)是日军校官的宿舍,胜利后日本人被赶走,迁入许多重庆回来的公职人员,这些人大多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受到整肃。附近一条弄堂叫“积善里”叫它“小弄堂”,日占时期住日军尉官,条件比四川里相差一大截。日军一般兵曹当然只能住在兵营,外面不可能有住宅了。

四川里弄旁街面房子

 

川公路口

川公路凯润金城公寓

 

凯润金城公寓,四川北路1605号(川公路北口),项目占地面积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48平方米,2006年建成。

精武大厦,高30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2001年竣工。

四川北路1702弄30号精武体育总会旧址,位于四川北路1702弄30、34号。于1919年建造,占地面积826平方米,建筑面积1638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坐东朝西。平面呈“∟”形,立面为竖线条砖墙几何构图,有两对通贯屋顶的巨型壁柱,平拱门洞,立一对科林斯古典柱式,红砖清水墙,红瓦坡顶。精武体育会于1922年迁址四川北路1702弄30号,并新建以“中央精武”命名的“中央大会堂”。1929年又租同弄现址为总会会所至今。该会是中国第一个以武术为主兼容其他各项近代体育运动的综合性民间体育团体,曾培养出多名全国和上海市冠军。1994年9月,30号的“中央大会堂”拆除,新建精武大厦。

精武体育总会旧址

精武体育会由大侠霍元甲(1868.1.18--1910.9.14)创建,精武会创办于1910年,初由:陈公哲,农劲荪,陈其美,陈铁生等倡导,是中国建立最早的体育团体。原名“精武体育学校”,1910年更名为精武体育会。1919年孙中山亲笔题赠“尚武精神”匾额并为会刊《精武本纪》撰写序文。本会对会员之约束甚严,凡入会者,必有介绍人,入会后,若发现有不规则行为,立予开除会籍。精武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

精武学堂

 

凯鸿广场,四川北路1661号(东宝兴路口),2003年始建,2007年开业。

 

高宝新时代广场(东宝百货),四川北路1666号,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28层,总建筑面积49379平方米,1997年1月建成。

 

 

福德商务中心巴黎春天,四川北路1688号,28层,1997年1月1日竣工。

 

 

嘉杰国际广场,四川北路1777号(东宝兴路口),27层,占地面积约242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000平方米,2007年6月30日竣工。该地段原为永明路和第二工人文化宫。

 

四川北路东宝兴路集中了巴黎春天、嘉杰国际、东宝百货、凯鸿广场四家商场,是目前四川北路繁华区域。嘉杰国际广场由一幢商办楼及四幢住宅高楼组合,是在原上海人民印刷七厂、上海虹口第二工人俱乐部及商店、居民楼旧址上建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一种扑克牌大小正面印刷精美图案,反面印刷年历的卡片,是年末互赠亲朋好友礼物,印刷此年历卡片的正是上海人民印刷七厂。

 

 

 

 

横浜桥,跨越俞泾浦,最早的横浜桥,只是一座木桥,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910 年英商在四川北路铺设1路有轨电车轨道,木桥上也铺轨行驶。1951年换成了钢筋混凝土桥。桥下的横浜河不过十几米宽,桥很矮,没有隆起的桥身,走过去的时候,如果不看着旁边的河道,就感觉不到是在过桥。老底子横浜桥下的“罗春阁”点心店,生煎馒头和咖喱粉丝牛肉汤很有名气。

 

横浜桥旁的君亭酒店,原是白厦宾馆,四川北路1755号(海伦西路口),1983年12月开始动工,1987年7月正式营业。九层,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手机拍摄四川北路街景  四川北路  四川北路词条  街景  街景词条  拍摄  拍摄词条  手机  手机词条  
旅游

 怎样安排五台山一日游?

五台山是最负盛名的佛教名山之一,如果想要去旅游但是却又只有一天时间,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行程呢?操作方法01:五台山地方大寺庙多,想要在一天之内走完肯定是不可能的,...(展开)

旅游

 参团旅游有哪些好处

 首先,参团旅游价格相对便宜。旅行社大批量的发团,可从酒店、车队、餐厅甚至门票方面取得游客自己无法取得的优惠。  同时,参团旅游,还节省了游客大量的零花费用,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