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单位其他省都叫“博物馆”,河南为何却称“博物院”?河南叫博物院,其他省则叫博物馆,博物院与博物馆有何处别?
经常外出旅游的朋友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大多数省级文博陈列单位都叫“某某省博物馆”,而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上的河南这家单位却叫“河南博物院”。能被称为博物院,感觉比一般的博物馆要高大上,比如故宫博物院。
其实,河南博物院最早也称博物馆,只是到了1998年才更名为“河南博物院”的。而作为一个省级文博单位为何也被“博物院”呢?今天,老黄就与你一道去一探究竟。
1/河南博物院的前世
河南博物院是中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创建于1927年的河南省博物馆,最初的馆址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市的三圣庙街(今开封龙亭区三胜街)。
建馆的最早倡导者是大军阀吴佩孚,起因是,河南新郑一乡绅士于1923年夏季的某天,无意间打开了一座古墓,发掘出100多件青铜器,获悉此事的吴佩孚命令出土文物运至开封妥善保管。建馆的实施者为时任河南省主席的冯焕章将军。为了更好的保存这批文物,1927年7月,由省政府委派了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开始着手筹建河南省博物馆,是为河南博物院发轫之始。
河南省博物馆筹建处隶属省教育厅,建馆后,曾改隶省政府直接领导,中间曾改名“河南民族博物馆”,其后,又改回“河南省博物馆”。改回原名的河南省博物馆被定为必社会教育机关,重新直属省教育厅领导。
河南省博物馆成立之际,正是时局动荡之期,尤其是日军全面侵华,河南大部沦陷,河南博物馆的文物也被迫南迁西徙,最终落户重庆。抗战胜利后,河南博物馆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1948年,古城开封迎来新的主人,由政府指派的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整饬馆务。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兼任馆长,博物馆迎来重生的新机。1953年,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志性博物馆。由于省会西迁,河南省博物馆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人民路11号。
迁驻新址的河南省博物馆,当复馆计划还没一一落实到位时,全国又陷入文化的恐慌,这一搁置就是十多年。
2/河南博物院的今生
1978年,河南省博物馆重新恢复运营。博物馆力量不断壮大,机构设置趋于合理,随着国际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河南省博物馆,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规模、还是在内部设施上,都很难适应今天博物馆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河南决定建设一座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博物馆。
河南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1991年秋,由国家和河南共同出资筹建新的河南省博物馆。这也是国家最早与地方合作兴建综合性博物馆。因为是国家与地方共建性质,新落成的河南省博物馆,升格为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新馆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组成)从郑州市人民路迁至郑州市农业路后,正式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如今的河南博物院,院区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群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体现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3/镇院之宝的面纱
如今的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4万余件。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下面老黄就着重给你介绍几件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又名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件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是商代的盛酒器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鸮尊是鸟兽尊,该尊以鸮为原型,宽喙高冠,圆眼竖耳,头部略扬,挺胸直立,双翅敛羽,两足粗壮有力,同垂地的宽尾构成一个平面,给人沉稳之感。因其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美观两职,为商器之精品,故备受人们青睐。
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禁本为承置酒器的案,但云纹铜禁中“禁”字却又有禁戒饮酒之意,这就相当于现在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由于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
武曌金简
武曌金简,又称唐武则天除罪金简,1982年5月被发现,是一位农民在登封县上中岳嵩山采药时,在山顶峻极峰的石缝中发现的。武曌金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简,也是现存惟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是武则天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的。
玉柄铁剑
玉柄铁剑属西周晚期器物,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玉柄铁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柄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而炼渗碳钢就是由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而成,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为距今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该墓一同出土的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贾湖骨笛是现今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4/博物院与博物馆
同是文博单位,为什么么有的叫“馆”,有的叫“院”呢?“博物院”“博物院”到底是怎么区分的呢?官方没有正式、权威的说法。其实,“馆”与院“从性质上来说是相同的,只不过,叫”院“感觉会大气些。
比如首批国地共建的博物馆,并不是统统称院的,除了河南与南京,其他仍称“馆”。除了故宫博物院外,还有八家国家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他们分别是: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而不是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的,也有称“院”的,省级的如吉林省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甚至地市级也有称“院”的,比如无锡博物院。
如果硬要给博物院与博物馆来个区分,大家不妨从如下两点来理解:一是博物馆重“建筑环境”,博物院重“整体环境”。博物院的建筑及附属院落规模要大于博物馆。博物院的建筑本身就是“文物”,即使不是老建筑,也是值得欣赏的艺术品。二是博物馆只重收藏与展出,博物院则有综合研究之作用。博物院除了基本的收藏展出职能外,往往还常设有专门的文物研究、鉴定研究机构,有专职的研究员团队!
中国文博机构命名无定法,很有“中国特色”,能批成“院”肯定是多种因素结合考虑的结果。这事到底谁能说清楚呢?期待大家留言发表高见!
其实,称“院”也好,叫“馆”也罢,只有把老祖先留下的悠久文化保护好、宣传好、利用好,才是人们最应该关注的,您说是不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