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徽州,不得不说的是歙县。这座千年古城自秦建三十六郡即置歙县。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而到了明清时期,更因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此时的歙州不仅仅是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文化气息最浓厚的中心之一,大量的财富汇聚到徽州。资产雄厚的徽人在行商之余,热衷于古玩字画的收藏。尤其是歙县的“书籍字画,金玉古玩,储藏最富“当时的徽人”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导致丰富的艺术珍品积聚徽州,使其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收藏地。比如唐人韩干《五牛图》,王维《江山雪雾图》,赵孟頫《水村图》手卷《前后赤壁图》,王羲之《行攘帖》的唐初摹本,黄公望《同天春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歙县西溪南的吴氏,家藏巨丰,匹敌清内府收藏,整个徽州藏品之巨可见一斑。
徽州四面环山,古时因交通不便,故自宋以来,未受兵革,即使是抗日战争对徽州的损害也很少。这是大量明清建筑物能较好的保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同时徽人重”儒“,大儒家朱熹本身就是徽州人,在徽州受程朱理学影响更为深重。徽州人特别重视文化层次和做人品位,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人才巩固宗法。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既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徽文化一脉相承,到了文革这种大浩劫,就能看出对徽州人的影响,这也是徽州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仍保存着大量古建筑的深层原因。
关于徽州,关于歙县,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可以说全的。歙县这座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风光与文化就如歙人张潮在《幽梦影》里所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古建筑,就是当年徽州府的南谯楼。谯楼: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瞭望的楼,夜间在楼上击鼓报更,所以也称鼓楼。本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中辟方形门阙(宋代风格),底层砖石台基,上木构高台建筑,二层楼阁,副阶周匝,悬山顶,型制奇特。唐代以前城台均以土夯建筑,所以建筑门楼必须在门阙。南谯楼共立柱二十六根,中门阙门扇隐去二根,只显出二十四根,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二十四根柱”。
阳和门 ,又名东谯楼,原名钟楼,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最早建于宋宣和年间,咸丰之后谯楼屡坏屡修。宣统元年(1909年)又加以修缮。
许国石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汉族石坊建筑,全国唯一一座八脚牌坊。石坊上的题字都出自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俗称“八脚牌坊”,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西干山下的长庆塔,古塔扼守着一份空寂与深邃,郁郁葱葱的西干山里安息着新安画派的奠基人渐江大师,还有他的弟子汪采白先生也与其师共眠于此。
歙县特色早点“馃”,炕时使用水磨砖石,又称为“石头馃”,外用面粉,内包裹豆粉肉丁,或是咸菜等,油而不腻,清香扑鼻。是徽州人最爱的小吃之一。
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名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叶氏贞洁坊等等。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
歙县黄梅剧团大门被拆迁,里面有鲜为人知的民国时期天主教堂。
教堂为欧式外观,也就剩外观了,不过不会被拆掉。
传统小吃,黄山烧饼,酥,脆,香。
500年的古樟树
两棵300年的古樟树
瞻琪村境内的三棵古樟树,位于徽杭公路边,宛如公园。
漳潭村是“三潭枇杷”主产村之一。“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这一程水路正是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三潭枇杷果园面积约1.5万亩,一路漫山遍野都是枇杷树,是全国五大枇杷产区。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民间有“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的赞语。
新安江上好风光
漳潭村一棵千年古樟被列为省珍稀保护古树。这棵古樟树高达40米,其雄伟的树干要11人方能合抱,有“中国樟王”的美称。据说是汉初名臣张良去世后,葬在新安江畔的漳潭村,他的英魂孕育了这棵古樟树,用以泽被子孙后代,村中居民多为张姓。从江岸对面依稀可以看到大樟树。
阳产,藏于深山里的密境,在遍布徽派建筑的土地上突现的土楼群绝对值得一看,可以链接一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226/10/2153789_450907332.shtml
北岸河,为新安江的支流,自东朝西留经北岸村,是的,自东朝西绕经北岸又朝东流向。
廊桥内看外面的风光犹如画中。
吴氏宗祠位于北岸村中央,正门外便是大晒场,关于祠堂建造年代,本是明末年间所有,但时值清乾隆已颇为破败,当时吴氏族人吴士度便出资22万两并集资2万两共24万两的巨资重建了祠堂。亦正因为如此,北岸吴氏宗祠也成为了现存于世的吴氏宗祠中规模最为庞大,构筑最为宏伟的存在。
风雨廊桥,当地人惯称为北岸桥,约建于清中叶,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东西两面长廊墙体装饰各有千秋,侧书“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门额书“谦庵旧址”。
卖花渔村是因为村头像鱼嘴、村腰如鱼肚、村脚似鱼尾,从山上往下看村子就是条大鱼,因村形似鱼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而得名。 卖花渔村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村中家家种植盆景,尤以梅花、桧柏、罗汉松、榔榆为代表树种。
去的时候正是卖花渔村第四届梅花节,漫山遍野开的都是梅花。到卖花渔村的路较为狭窄,随着山势盘旋,但是比起阳产的路还是好了不少。
到了冬季,家家户户摆放出来的都是以梅桩为主。
天色暗淡了下来,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漫山的美景也只能远远的望去。
梅花的种类很多,颜色也丰富,既有红梅,腊梅,也有青里透白的绿萼
从卖花渔村回到城里,地面是湿漉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两棵高大的玉兰树静静的开着,练江从窗前流过,静谧的小城远离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