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再游孔望山,发现龙洞庵之变,龙洞被人抹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龙洞,需要保护,才更长久。

   今天我再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再来复习一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作者因为走进华阳洞不能深入游玩,萌生遗憾,因为不是自己没有志向,也不是没有力气,而是因为跟随别人出来而出来,觉得没有尽心的游玩,所以面对这样奇伟、瑰怪的盛景却不能到达,和好游者相比不足山洞的十分之一,而不能尽兴走到尽头感到后悔。作者用事实告诉我们游玩的时候可能遇到各种问题,让我们望而却步,最后不能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总结,又悲哀此处无资料可考,不能说出更多,讹传又多,不能尽信,必须亲历躬行,但因无法研究得出此山此洞的精妙而扼腕叹息。

柳宗元因为被贬永州游玩了永州的山水,写下了《永州八记》,如《小石潭记》,让我们对石潭的声音、形状、水的清澈,游鱼怪石、潭水的流向,清晰可见,因为“四围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引起作者的人生哀愁和伤感而离开,让人同情,作者虽然遭受命运无情的打击,但是没有沉沦苦海,为后世留下了千古的名篇,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州因为柳宗元而有了光华,闪烁着璀璨的文明之光,这里也因为柳宗元的到来成就了山水,享誉古今,成了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成了历史的风情画卷,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源流,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抹不掉的,鼓励那些生活不顺和命运不公的人,寄情山水,一抒心中块垒。

 

  

由此,我也为自己的行程没有到达而深感遗憾。

昨天我去孔望山拜见孔子,因为孔子在这里登山观海而得名,对于我们这座小山,只要有名人来过,我们也当作瑰宝,开发出来,成为秀丽宜人的4A级风景区。

一、龙洞

进入正门,行不远处,我们便看见了龙洞庵,此庵建于明朝天启年间。

远处看来气势恢弘、造型精美、色彩鲜艳,要爬三层楼 左右的台阶,才到达门前,一位男士问我里面能进去吗?

听他这语气,好像 尼姑庵男士止步的味道,我回答,“当然可以,寺庙一般允许人进来烧香拜佛的。”

门口有一幅对联:“登宝地悉植菩提种,入山门咸资般若光。”白色的门框精雕细凿,上有重檐叠翼,飞阁流丹,琉璃瓦覆,飞龙盘旋,书法劲舞,我迫不及待的走进,门内有人虔诚拜佛,香雾缭绕。中间供奉弥勒佛,左边供奉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手中操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拿伞,遮盖这世间的种种污染,他们都脚踩小鬼。右边供奉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执长剑,寓意是斩断烦恼。”

院子里有香炉,直立着正在燃烧的香。

一位年龄稍长一点的尼姑过来,看向我,我既没有烧香,也没有拜佛,不知是否怪罪,总之,我不管这些了,忙请师傅给我讲讲,龙洞庵的故事。

 

 

女尼垂下眼,竖起一只手,念道:“阿弥陀佛”,然后说:“女施主这边请。”

师傅领我看大雄宝殿,大门朝南,门前东边一棵流苏,四、五月左右开花,如皑皑白雪,花穗像米粒状,所以此树又叫糯米茶,因为树叶可以泡茶,清香润泽,此树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和东磊的玉兰花王一样艳冠群芳。大门西边有一棵古柏叫“圆柏”,有1230年的历史。前面花园中还种植了青郁的桂树,青葱油亮的栀子花,都是纯洁的花种。

女尼长得像甄嬛传里的甄嬛,皮肤白皙,四十岁左右,带着帽子,不能看到帽子里,但是面目和善,平易近人,身材苗条,是这里比较年长的一位,里面还有十来位女尼,正在参禅打坐,诵经祈福,我多么希望能够看到她们,很想知道她们怎么保持清净无念之心,但是佛门净地,岂容他人打扰,也许看到尼姑,我从心底又升起一股怜惜,失却了天伦之乐,在这里陪伴青灯古佛,是不是孤寂清冷了许多,虽然这里看起来色彩浓烈,塑像如真,但是毕竟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修行,还是可惜了造化,但是她们的功夫也没有白费,长期的坐禅敲木鱼,也已经有尼姑练成了舍利子,放在西面的观音殿内,骨灰放在殿后的塔林里,竖起了佛家的丰碑。

大雄宝殿内正中是高大威武的释迦摩尼塑像,东边是药师像,西边是阿弥陀佛像,像前摆放烛光、经文、转筒、青花瓶、糕果、鲜花等。

两边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十八罗汉等,这么多雕塑,这么多鲜花食物。

可是为何香雾缭绕呢,烧香虽然是佛教传统,但是对空气和文物的污染是不是又是不能清除的损失,你看香灰弥漫,有人在擦拭,如果不烧香是否可以呢?如果改为敬献供品是否行得通呢?对佛的虔诚如果换上供品是不是一样可以虔诚的朝拜呢?

 

  

《西游记》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凤仙郡的太守因得罪了玉帝,三年大旱,以至田地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因为什么事得罪玉帝呢?

孙悟空猴急的请龙王降雨,龙王不降,叫他找玉帝,不得已找到玉帝,原来是三年前,玉帝出去视察,碰上凤仙郡的郡侯两口子吵架,这也没什么,居然掀翻了供桌,供品恰巧又被狗吃了,因此冒犯了上天,三年不下雨了。无奈孙大圣回到凤仙郡告知真相,请僧人做道场,拜天谢罪,最终降雨了。

古人告诉我们,敬献供品一样可行,我转过灵山大佛、塔尔寺、普陀山、五台山等佛教圣地,发现里面浓烟弥漫,在火光升腾中,眼冒金光,呛人难耐,我不觉得这是香火旺。相反,我觉得乌烟瘴气,殿内加上苏麻油制品长期摆放变质的味道,那些混合的味道真是如打翻了五味瓶,这能称得上佛门圣地吗?

如果我得罪了佛教圣僧,请勿怪罪,我更希望佛门拥有清新的空气而让佛门弟子健康长寿,更希望拥有优雅虔诚的环境而香火不断,为什么不去点燃仿真的香火,提供能吃能喝的供品,只要人们虔诚的相信,我觉得可以改变,改变才能浴火重生。

 

      

 

  

      

 

    

二、龙洞

当我兴致勃勃的去看龙洞庵后面的龙洞的时候,这时我才发现,我无法进入,更无法观看揣摩,外面的字迹已模糊,被抹黑了一片,我只能拍了几张模糊的相片。

我确定,之前看到的龙洞不是这样,只是最近才熏染成这个样子的。

你看,那些明清的石刻还在,那些字迹依然清秀俊朗,这些是龙洞的宝贝啊,可是,适逢过年前,来烧香的香客们不知多少,她们蜷曲着身子,猫着腰,跳上跳下,在洞前滚来滚去,在熊熊火焰中,我无法进去,非常着急,我不敢进,怕火烧眉毛,也不知道里面火势情况,怕堵在里面,只好在外面踮着脚尖,打听里面多大,以前没有进来是因为没有在意,现在注意了,却被烈火的浓烟阻挡,出来的人说,进去看吧,里面可以呆着七、八个人,我等了好长时间,终于不等了。

错过了,我才后悔,回来走的是另一条山路。

三、摩崖造像魅力无限

沿着宽阔整洁、盘旋而上的石阶,我又看了东汉的摩崖造像,这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山上光滑的石头上,站着个小人人,我趴在石头上看,舍不得用手抚摸,怕因为我的触碰而掉了一点,那我就是罪人了吧。

 

 

 

 

三、在孔子造像前

很快我来到了山顶,看到了杯盘石刻和孔子像,我赶紧竖起手拜见,孔子依然这么慈祥,温和,温文尔雅,儒家大师风范,被称为万世之师,接受四方朝拜,孔子永远保持着谦虚学习的状态,我非常敬仰。

今天,阳光和煦,让孔子的笑脸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文明之光,光照千古。

就在这时,我忽然看到孔子的面前竟然摆放着这么些香客们留下的烧香痕迹,我很担心,孔子像被沾染灰尘,但是,这是我们敬仰孔子的方式吗?

   孔子一生交游博学,传播文明的种子,我们需要烧香来朝拜吗?

   他老人家期待这样的方式吗?

   我只能揣测这位大师,这位大师应该更期待百代子孙能够善、孝、仁义礼智信等。

   当然有些被后人曲解了,大师一定希望人们真正的遵守内心的仁义道德。

 

   看完了孔望山,我有点遗憾,如果是我志不能及,或力不足,而没有到达,可以无悔矣,

   但是我为何不再等待,为何责怪别人呢?如果我们的文化中早就告诉人们此地不宜烧香,或者我们的媒体能够大力宣传敬献供品的话,是不是对我们的文物、古物和环境更虔诚的保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龙洞  龙洞词条  望山  望山词条  抹黑  抹黑词条  发现  发现词条  
旅游

 缓解旅游疲劳的饮食

  春节快要到了,很多朋友现在就在制订外出旅游的计划了吧,别忘了把饮食计划也安排好,因为在缓解旅游疲劳方面,合理饮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

旅游

 古今地名对照表(完全版)

二画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