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字草的天空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有一个渼陂古村,这个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由南宋初年陕西户县人氏梁仕阶为躲避战乱携族人迁徙于此而修建的。因梁仕阶无时无刻都怀念着故乡,遂以家乡渼陂湖命名为村名,迄今已传至第33代。
渼陂原为陕西关中渼水汇成之陂,称渼陂湖,位于鄠邑城西,此地原为汉唐皇家园林所在地,被誉为“关中山水最佳处。”2016年5月,陕西省重新开发渼陂湖,其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西安鄠邑举行。2017年一期工程萯阳湖片开园,重现了历史上的渼陂盛景。
渼陂是秦汉时期上林苑的一部分,更是唐代的游览胜地,称得上人文历史遗迹众多。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观瞻,杜甫、岑参、苏轼、程颢等都曾来此游览赋诗:杜甫有《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韦庄有《过渼陂怀旧》“……渼陂可是当年事,紫阁空余旧日烟。多少乱离无门处,夕阳吟罢涕潸然。”
这样慑人心魄的美丽风光,能不令远离故土的梁仕阶时时萦怀、刻刻不忘吗?然而他所修建的渼陂古村同样千古流芳。
2008年,渼陂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
走近古村,一座雕凿着“渼陂”二字的牌楼映入眼帘,此后便是一个荷塘,因已到了初冬时节,满池干枯的荷叶东倒西歪地耷拉着,再往后的古建筑就是梁氏宗祠。整个村落现有民居503栋,600余户,2800多人,明清建筑367栋,古祠堂近20座,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4座,古街道900余米。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斗拱飞檐,镂花雕刻,红石梁柱,石柱四面皆镂刻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色革命风起云涌,渼陂村成为当时的革命根据地,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明清时期的许多古建筑成为革命的用房,村中的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比比皆是。
今天在渼陂古村能够看到的有“二七”会议会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曾山旧居等多处江西省、吉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彭德怀、黄公略旧居,毛泽潭旧居,梁兴初旧居,梁必业旧居等。
1930年,“二七”会议在渼陂村召开,会上作出了攻打吉安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曰: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渼陂村又有“电影村”和“将军村”之称。电影《闪闪的红星》、《决裂》、《山重水复》、《井冈山》等都在村中取景拍摄;村里走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分别是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梁必骎。
正午时分,村民们正在吃午饭,一位老大妈十分好客,得知我们来自北京,热情地将大伙儿让进屋里,亲切地攀谈起来。
老大妈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村啊,打2000年起就吃旅游饭了。如今每年来村里旅游的人都有4、5万,光门票收入就有百十来万,还有呀,元宵节啦,五一节啦,国庆节啦,客栈满员,吃饭排队。”
“噢,对啦,还有那个叫啥富渼农庄呀、房车地块呀、蔬菜采摘呀、烧烤钓鱼啦,也能赚钱哦。”
环视老大妈的住房,也是一座老宅子,前屋为生活场所,后屋为就寝专用,整个堂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房屋中间摆着一张四方桌,周围码着四条长板凳,既是餐桌又是来客的“雅座”。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各类招贴画,花花绿绿,散发着农家特有的生机。屋里有两件醒目的电器——老式电视机与电饭锅。
靠门口的地上,放着一个小板凳和一个簸箕,还有一堆菜叶,老大妈说是剁碎了喂鸡的。
老大妈端着饭碗,一边吃一边给我们介绍着,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人,儿子在长沙教书,孙子在长沙读大学,言谈中不无自豪。
望着老大妈布满皱纹的脸庞,体味着她对安居乐业的满足感,我们由衷地祝福她——祝福她晚年健康幸福!
步出古村,深切地感受到渼陂的博大精深——如今,渼陂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当之无愧为“庐陵文化第一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