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国旅游的人,常常会被那整洁和谐、古朴宁静的乡村小镇所吸引。的确,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相比,德国的特色更在于乡村。本人生活的这个小镇,人口仅有一万五千人,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德国乡村。小镇位于莱茵河畔,最初是由一个渔村发展起来的。大多的德国人喜欢住在这种小镇上,即可以享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又离上班的大城市不远。 从公寓楼的阳台上望过去,小镇的街道上总是那么地宁静、整洁。
小镇的“标识性”建筑,就是教堂了。与中国的城隍庙大多远离市镇不同,西方的教堂永远位于城镇的中心,这多少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理念。德国很多人笃信基督教,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去教堂,但宗教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无所不在的。德国中小学里都有基督教的必修课,宗教课讲授的不仅仅是“信与不信”的主题,更多的是对个人操守的戒律和道德品行的要求,很类似于中国学校里的政治或道德课。
平日里教堂都很冷清,只有周日作礼拜,小镇上的人们才衣冠楚楚地纷至沓来,也只有此时,小镇才可以聚集些人气。
村公所就在教堂旁边,房子普通得会经常让人们忽视它的存在。房子前面的地上有一幅浮雕艺术作品,是莱茵河及沿岸地貌的一个微缩版。
在教堂前的主街上零零散散有些店铺,小镇的商业实在说不上发达,不仅没有自由市场,就连一些门脸店铺也只在每天一个定点的时间段里开门,赶上周日就更是都关门了。唯一例外的是餐馆和这家冷饮店。可能是肉食吃多了体热的缘故,德国人对冰激凌情有独钟,每个小镇上都都有专门的冷饮店,隔三岔五地大人小孩一家人就去冷饮店吃Eis(冰激凌),几乎成了习惯,就像法国人去喝咖啡一样。
小镇的老式房屋基本都是由木板作骨架,由石灰、水泥构建而成,这是德国南部典型的建筑风格。屋顶的设计和颜色必须严格按照市政规划来安排,屋顶颜色只有这种红棕,还有浅褐两种颜色可供选择。所以到德国乡村,常常可以看到一片低缓的山林间,郁郁葱葱掩映着色彩和谐统一的房屋,这几乎成了德国乡村的一道特色景观。
那么,在城市规划上有没有不遵守规定的钉子户呢,应该说很少。要知道德国人的纪律严明是出了名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集体项目上,德国人往往都是出类拔萃的,比如足球、乐队等。
也能见到些很老的房屋,年久失修,外墙看起来斑驳陆离,其实很多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也有很多新潮的房屋,不少还在屋顶上装上了太阳能装置。德国人很注重环保,对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非常普遍。在房屋临街的一侧,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小院,种些花草树木,所以一年四季小镇上总是给人以郁郁葱葱的感觉。即便是在乡村,也很少有在庭院里种菜种庄稼的。
这里也很少有高层建筑,即使在大城市里也一样,那种象征城市繁荣的摩天大楼在中国在美国很多,但在德国很少见。德国人十分内敛,他们更喜欢的是这种整齐和谐、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唯一例外的是在法兰克福,无论在哪里,金融中心总是与高层建筑联系在一起的。
从城市到乡村,都有回收瓶子和旧鞋的垃圾桶。不同颜色的瓶子要分开,投入相应颜色的桶里。德国人对环境的要求已到了苛刻的程度。每家门口都有绿色、黑色、红色等不同的垃圾桶,有机的和不可回收的垃圾要密封在口袋里,投入黑色的桶里,对这类垃圾的处理是要收费的。而绿色桶里装的都是可降解的生物的东西;红色桶装一些包装物等,是免费处理的。在德国,人们会经常为垃圾的处理大伤脑筋,因为一些旧电器,旧家具或是建筑垃圾是不能随意丢弃的,处理它们往往意味着要花钱。
德国人投入很大的精力用于房屋的修缮和庭院的整理。这一家的房子正在做装修,那个蓝色的柜子不是邮箱,而是施工方自备的简易厕所。
在小镇还有另一处的教堂。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来的两个小镇合并了,就留下来两个教堂。
主街上一处很典雅的老式房子,除了教堂,这也算是镇上的一个“高层建筑”了,从装饰上看像是一家餐馆。
应该是一家餐馆,因为几个衣着光鲜的女士正推门而入,一定是有什么正式的聚会,德国人平时穿着很随便,但在正式场合,如晚餐聚会、去歌剧院等,还是非常讲究的。
从主街过来,路边是一大片农田,这个牌子上指示路边有新酒在售。这一带是葡萄和草莓的产区,到了秋季,大片的葡萄熟了,家家户户就自酿葡萄酒,摆在路边在卖。新鲜酿制的葡萄酒,度数不高,带着葡萄的芳香,带着乡土的气息。
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在小镇看看,莱茵河畔走一走,走累了,可以喝上一杯新酿的葡萄酒,品味一下乡土的韵味,体验一下回归自然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