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朱家角古鎮的古橋【圖文】

朱家放生桥,号称沪上第一桥,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南十大古镇中,朱家角是唯一在上海镜内的古镇,与昆山的周庄、锦溪古镇毗邻,与嘉兴的西塘古镇也不远。除了江南六大古镇,朱家角是人气最旺盛的古镇了。

朱家角及周围的古桥也有不少,在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仅有的二座古桥都在青浦区镜内,其中之一就是朱家角的放生桥。

放生桥是五孔石拱桥,号称上海第一桥,在江南所有古桥中,放生桥也是最高大的石拱桥。

说到朱家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放生桥,到了朱家角,人们也首先想去放生桥上走一走。

朱家角古镇的水系走向和桥梁分布图

 

朱家放生

 

放生

 

朱家角涌泉桥

涌泉桥

 

朱家角中龙桥

中龙桥

 

朱家角永安桥

 

朱家角泰安桥,俗名何家桥

泰安桥

 

朱家角廊桥,俗名惠民桥

惠民桥

 

朱家角城隍庙桥

 

朱家角平安桥,俗名戚家桥

 

朱家角永丰桥,俗名咏风桥

 

 

朱家角中观音桥

 

朱家角东井亭桥

东井亭桥

 

朱家角无名平桥

 

朱家角课植园内拱桥

 

朱家角课植园内平桥

    放生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井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有诗云:“长桥架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还,斜阳乱人影”。

放生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小,材料大大节省,这对当地缺乏矿山资源,造桥石料全靠外运来说是十分经济的。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拱石间的联系,使薄墩桥更为坚固。桥的中孔9节拱石,两边孔分别为7节、5节,每节由9道拱石并列而成。

元代建慈门寺于漕港南岸,明隆庆五年(1571年),寺僧性潮募款造桥,并规定桥下只许放生鱼鳖,不能撒网捕鱼,故名放生桥。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桥圮,寺憎又募银1.1万两重建。朱家角镇旧有十景,其中“井带长虹”即指此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对放生桥进行了加固,桥墩作了防冲措施,容貌焕然一新。九十年代为开发朱家角旅游事业,在放生桥东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桥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镇仍保持着浓厚的江南水乡风韵,放生桥成为古镇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放生桥为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石拱桥,被录入《上海之最》、《江南胜迹》、《中国名胜词典》。随着该镇的文化旅游兴起,它已成为淀山湖畔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放生桥素有“江南桥乡”的美誉,据清乾隆时纂成的金泽志书载:“金泽四面巨浸,内多支河,桥梁尤多于他镇,古称四十二虹桥。”但根据有关资料及当地老人回忆,只能查到28座古桥,由于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其中:万安桥、普济桥、迎祥桥、天皇阁桥、如意桥、汴水虹桥等桥还在,造型美观,结构精巧,为国内外桥梁专家和学者所注目。

放生桥和金泽的普济桥,是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有二座古桥,均在青浦镜内。

惠民桥(廊桥)

惠民桥是朱家角唯一一座木构桥,又称廊桥,座落在名街——北大街桥梓弯处,横跨市河之上,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称庙前街)。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为民通行方便,又为民歇脚避风雨,故称惠民桥。

桥造型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二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瓦的明清建筑,可看到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动人江南水乡风情,更可观赏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长廊.构成一幅特有的水乡风情画。

惠民桥虽小,但曾发生过一件古镇大新闻,全镇为此轰动。那是古镇沦陷时期,在1942年,汉奸支友坤认贼作父,担任汪伪特工青西站站长,为虎作伥,专门收集抗日情报,残害革命志士和镇上百姓,镇民愤恨,一日为振奋抗日民心,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为民除害,抗日志士将其正法,并割下其首级悬挂在廊桥上。第二天,镇民们发现汉奸被镇压,将首级挂在廊桥上示众,个个拍手称快,互相奔走相告,而敌人闻之胆颤心惊,特别那些大小汉奸见之个个吓破了胆。所以惠民桥在镇上为之名声大振。

惠民桥解放前因损坏、修建过,故后称新桥。解放初,因城隍庙前造了桥,惠民桥结构日久后也破烂不堪,故被拆。1996年,镇民陈署昌为开发古镇旅游业,认为惠民桥应复建,故个人捐款10万元,在原处建造了砖木结构的廊桥,桥墩是水泥,外包木,桥顶上是盖瓦翘角,这样与古镇建筑可融为一体,更为古镇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泰安桥(何家桥)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津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永丰桥(咏风桥)

永丰桥又名咏风桥,横跨江面,连接东、西湖街,建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建桥时,当地居民指望永远丰衣足食,故起名永丰桥。永丰桥桥基用砖砌成,桥面用石条铺成砖石结构的石板桥,桥看来平常,且陈旧不堪,但它却是朱家角古镇历史的见证人。

1937年11月8日那天,日本飞机自抗战爆发后第三次轰炸古镇,使镇上死伤不少群众,许多房屋毁于一旦,名胜古迹遭到损坏。那是我们民族的灾难,也是朱家角古镇的灾难,那天有一颗硫磺燃烧弹落在永丰桥上,幸未爆炸,只震断了一条石板,弹入桥边粪坑中,所以没有爆炸燃烧,不然周围民房将付诸一炬,造成群众伤亡。这血淋淋的史实,永丰桥是活生生的见证,也是日本侵略军留下的铁的罪证。现桥面石板已断,用水泥重修,但桥的外形仍保持原状。为教育后代,牢记国耻,把历史的真实留在被炸断的断石块上,当时把断石凿字为碑,竖埋在桥堍,断石碑上刻着“纪念石”三字,旁署“民国26年11月8日”,使朱家角古镇和人民永志不忘。

平安桥(戚家桥)

平安桥俗名戚家桥,位于大新街口,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旧时这里称平安里,故名平安桥。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

平安桥也称戚家桥,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所造,就地取材,所造成砖、木、石混合结构,省时、且行军路过建造对材料、工艺都不可能讲究,所以桥石不平,行人过桥时,桥上石板会发出"咭咯咭咯"之声,但桥现仍坚固耐用,保存完好无损。

永安桥

井亭港三桥(永安桥、中龙桥、涌泉桥)位于漕港河北,同跨井亭港,连接东、西井街,呈东西向。因井亭港地区时属昆山,故《珠里小志》、青浦县志等地方志未见记载。南桥“永安桥”是龙首,中桥“中龙桥”是龙腹,北桥“涌泉桥”是龙尾,富有神话色彩。此三桥形制为清代以后建筑,一色花岗岩,重力式桥台,桥面架石梁,板式桥栏,四角有抱鼓,两堍铺石级,桥梁简单实用,便捷两岸交通,是往课植园必经之路。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朱家角古鎮的古橋【圖文】  朱家  朱家词条  
旅游

 旅游中消除疲劳的好方法

  长途旅行,游客很容易疲劳,在这里,我向您推荐一套可助您缓解疲劳的保健操,非常适合在乘车、船或飞机时使用。 一、十指指尖相互挤压...(展开)

旅游

 旅行中科学负重方式

 旅行时背负物品应采用“双单肩挎”的方式,即将重物分成两件,用长度合适的绳、带等系牢,前后搭在肩上,与我国褡裢的背法相似。实践证明,这种负重方式比背、挑、手提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