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传统民居——陕北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传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一般窑洞为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规模大的可做成并列多间或上下多层,外部也可另建房屋形成院落。

下沉式是在平地上向下挖院式天井,再在井壁横向挖窑洞,分正房和厢房,入口坡道在东南角。独立式实际上是窑洞形的地面建筑,冬暖夏凉。

它与一般四合院没有太大不同,前面有木构檐廊,屋顶覆土成平顶。土穴窑洞式建筑居住形式最早发生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两岸的黄土高原上。

距今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文化为标志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新石器早中期文化,和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为标志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新石器晚期,黄土高原窑洞不单成为这两种文化的内容,而且发育得相当成熟——“吕”字形窑洞居室已经出现。

黄土高原南界的西安半坡先民的45座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就是方型、圆形的半地穴式。

而在陕北,发掘出的穴居遗址已发展到具有内外两室的“套间”性质,呈“吕”字形,石板铺地,料礓石粉抹墙,还建有我国最早的壁炉。

在山西省石楼岔沟有仰韶文化穴居遗存,平面呈方圆形,中央有灶,入口处小,已有了门的雏形。

内蒙古凉城园子沟发现了龙山文化早期穴居聚落遗址,其中横穴28座,3间为一组,已呈“一明一暗”的“套间”雏形。

新石器时代正是恩格斯所说的从母权走向父权,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激烈的革命之一”,是“一切文化民族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

此也正是以陕北轩辕黄帝陵为标志的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先民们就这样经历了从原始穴居到人工穴居、半穴居,最后酿成了土窑洞的出现。

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手艺君有话说:

请大家在阅读后随手点赞

以示鼓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传统民居——陕北窑洞  陕北  陕北词条  窑洞  窑洞词条  民居  民居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传统  传统词条  
旅游

 清明假期嵩山卢崖瀑布游记

清明假期嵩山卢崖瀑布游记  清明假期,两个孩子建议去登封嵩山看卢崖瀑布,吃过早饭,妻子驾车带着一家四口从郑州出发,沿郑少高速向卢崖瀑布奔去,...(展开)

旅游

 喇叭河五彩斑斓令人心醉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金秋的喇叭河更加色彩缤纷。蔚蓝的天空下,云淡风轻,一尘不染。碧蓝如玉,令人心醉的多彩湖影,五彩斑斓的层林尽染……峡谷里绵延几十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