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瓦拉纳西 在天堂入口看生与死

  贝拿勒斯是这座城市1957年以前的名字,现在它叫瓦拉纳西——印度最负盛名的印度教圣城之城,也是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达的“西天”。

  瓦拉纳西就是印度教徒心中的“耶路撒冷”。这个印度北方邦的城市相传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神(Shiva)建于公元前6世纪,拥有超过1500座以上风格各异的寺庙,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恒河正流经这里,印度教徒人生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有3个要在瓦拉纳西实现。

  印度教徒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净身,可以洗去一切“罪孽”。在他们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恒河沐浴净身,并希望死后能在这圣城的圣河举行火葬,把骨灰撒入恒河,因此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此聚集沐浴净身举行大型宗教集会。对印度教徒而言,瓦拉纳西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天堂的入口。

  对我而言,这里是了解印度的入口——瓦拉纳西或许是嘈杂脏乱的,但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印度人的生活传统。穿行于瓦拉纳西迷宫一样的小巷或租一条小船荡舟恒河,看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看每天必然上演的各种宗教仪式,看一对对新人牵手,看一个个生命在此走向终点,我常感到灵魂从肉身抽离,在恒河上空游荡和沉迷着。

  生——为了儿子同你结婚

  当一阵热闹的鼓声把我带到一堆人群里的时候,我的眼球马上被人群中几个身着鲜艳的纱丽的人牢牢吸引住了,那是穿着结婚纱丽的印度新娘!那些纱丽红得像团火,热烈而夺目,精美的刺绣上还缀满珠片,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只有新娘,喜庆的红纱丽将她们的头盖得严严实实,我猜不出她们的表情。

  这是正在恒河边举行的婚礼。一月底开始进入结婚旺季了,平均每天来河边举行婚礼仪式的有二十多对。

  新人的手和脚都用一种叫Henna的植物颜料画上叫Mendhi(曼陀林)图案,类似文身。这种植物颜料能维持文身图案一两个月不被洗掉。

  祭司口里不停地念着什么,媒人忙着把大米、树叶、燕麦、玫瑰花瓣等象征财富、健康、幸福、繁荣的各种物品摆出来,祭司对物品和新人表示祝福,然后把他们的手握在一起,为新娘点上朱砂,据说这样能使夫妻恩爱到老。

  印度教徒结婚的过程是:先由媒人说亲并交换男女的照片,安排双方见一次面,再谈好嫁妆彩礼和婚礼费用等细节,再由婆罗门祭司选择吉日。结婚这天,男方家里要大宴宾客,还要组织一支规模可观的迎亲队,吹吹打打到女方家里去接新娘子。当新郎和迎亲队到来以后,新郎要把朱砂涂在新娘的头发分缝处,那朱砂最好是水状的,让它流到额头上一些,据说这样可以使夫妻相爱到老。迎亲队伍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要先敬神,然后要围绕火堆走7步,被称为“七步神”。其后,新郎新娘向长辈行“触脚礼”,即跪在地上用前额去触长辈的脚,或用手先触长辈的脚再触自己的额头,同时接受长辈的祝福。

  在印度教徒看来,结婚的首要目的是完成种种宗教职责。宗教职责中祭祀最为重要,而男子必须结婚生子才有资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结婚仪式上,夫妇双方为此念咒、祈祷、发誓,丈夫还对妻子明确说道:“我为了得到儿子才同你结婚。”

  在瓦拉纳西的日子,多数白天或者夜晚,我都能遇到迎亲的队伍。

  婚礼仪式照例要到恒河边举行。恒河印度教徒的圣地,让它见证生老病死是每个印度教徒想得到的幸福和永恒,婚礼也不例外。可是,面对恒河见证的婚礼,我在想,爱情呢?

  大部分印度男女青年的婚姻仍然是由父母包办的。印度结婚的传统是姑娘“倒贴男方彩礼”,女方婚后在男方家的地位,要看女方给男方多少钱财而定。如今彩礼的要价越来越高,不再像从前那样给衣服或几百上千卢比就能完事,而是需要给家具、电器、摩托车甚至小汽车、房子。给不起彩礼的姑娘很难出嫁,即便满足了男方,也可能已经债台高筑或破产了。印度很多家庭暴力,都是因为男方嫌弃女方的嫁妆少而引起的。虽然印度国家领导人倡导废弃这种婚嫁陋习,但短时间内并不能根治。

  生——PUJA每天都在上演

  PUJA是通过祈祷或歌颂展现对神崇拜的一种仪式。在印度经常有民间组织的各种大大小小的PUJA仪式,吸引众多的教徒参与。

  瓦拉纳西的恒河由南向北而流,从河岸的上游到下游,大约有20个不同名称的“迦特”(Ghat)。“迦特”就是码头河坛,这里每一座河坛都有不同景观、功能和宗教意义。其中最靠近旧城区中心的是萨斯瓦梅朵河坛(DasashwamedhGhat),也是最大最重要的河坛.到瓦拉纳西绝对不容错过的是这里每天傍晚都举行的PUJA仪式,虽然恒河沿岸有几个河坛也有PUJA仪式,但这个河坛举行的规模最大。

  每天黄昏时分,主持PUJA的祭司们开始打扫冲洗萨斯瓦梅朵河坛,摆放仪式上用的神像灯火法器等各种物品,布置好神坛然后沐浴更衣。夜幕降临,5个身穿红上衣下围白基笼的祭司在人群中各挑一名观众到神坛点燃一圈油灯,这时,众人知道仪式就要开始了。神坛上方巨大的灯架子上有几个铜铃,系着铜铃的绳子由离神坛最近的人负责拉。据说被挑中去点油灯和拉铜铃是受到祭司的赐福的。

  诵经的主唱和乐手早已就位,悠扬的歌声从扩音器中传出,祭司们面对恒河站成一排,随着音乐和着诵经师一边吟唱一边拍掌,教徒们也一起和着,神情庄严而肃穆。唱完一段之后祭司们回到各自的神坛跟前,在悦耳的铃声和天籁般的诵经歌声中依次拿起点燃的香、海螺、铜铃、法灯、孔雀羽毛、牦牛尾巴等法器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舞动,间中向恒河抛洒圣水和花瓣。

  当仪式进行到最高潮时,所有的人都起立,面对恒河挥舞双臂,高声赞颂伟大的恒河

  当祭司们再次站成一排吟唱的时候,表示已经到仪式的尾声了。人们鱼贯走向恒河边的楼梯,把祭司们发的花瓣洒进河里,双手合十祈祷一番,捧一掬恒河水洒在头上身上或直接喝了,有的买一盏小小的花灯,许愿之后放进河里,默默注视那心愿随波逐流漂向心中的天堂。

  死——在天堂门口死去是幸福的

  虔诚的印度教徒临终的心愿是来到有“圣城之城”之称的瓦拉纳西,在圣河恒河边静静等待死亡来临。他们期望死后能于恒河畔火葬,将骨灰撒于恒河中,以终止无休无止的人生轮回,达极乐之境。

  在瓦拉纳西恒河沿岸众多的Ghat中,至少有两个是用来焚化印度教徒尸体的焚化场(BurningGhat)———ManikarnikeGhat和HarishchandraGhat,其中ManikarnikeGhat是最主要的焚化场。不必有人指点,仅凭肃穆的气氛、腾空的浓烟和空气中弥漫的刺鼻气味,你就能轻易地认出它。火葬过程可以随便参观,但绝对不可以拍照。

  火葬地旁边有两幢早被焚烧尸体的浓烟熏得面目全非的破旧的楼房,这是政府专门为那些前来等死的贫穷教徒提供的栖息之地,里面躺卧着等待死亡的残弱躯体,他们如同风中残烛,勉为其难地吞吐着气息。

  从这里向外望去,几米开外就是瓦拉纳西最大的火葬地———马尼卡拉尼卡河坛(ManikaranikaGhat)。河岸边堆放着高塔般的木柴堆,四周已挤满了人群,有看热闹的观光客、死者的家属,还有赤着半身清洗在河岸边堆积如山的污泥以及专门负责火葬祭典、出售木柴以及收取火葬费用的印度人。干这类工作的人都属于印度种姓制度中的贱民。

  听着哭嚎声由远而近,知道又有一具尸体抬过来了。尸体以白布包裹成木乃伊状,覆盖着镶金线的黄红绸缎,被四五名大汉以竹子担架抬到木柴堆旁。

  一般家庭的死者,用普通的木柴浇上煤油焚烧,而富有家庭的死者,则是用带香味的木柴浇上酥油焚烧。越富有的家庭,买的木柴就越粗,搭的木柴堆越大,这样尸体就焚烧得快而彻底;穷的人家买不起好的木柴,只能用枯瘦的木枝和纸皮等杂物,烧剩的残余骨灰被家属收集起来,撒落在恒河中。

  不知道什么时候,火葬已经开始。那些木乃伊似的尸体都被置于柴堆上,点火前,长子和家属从右至左绕尸体三圈,然后家属在一旁等候,由长子动手先点燃尸体的头部。由于死人的头颅不容易烧透,长子要用木棒将其敲碎,因为他们认为头颅被敲碎后灵魂才能升天。若长子已不在世,则由次子代替,依此类推。若无亲生儿子,可由侄子或近亲长子代办。

  点起的火焰逐渐雄烈,有人不时拿木棍挑着尸体的手脚,以便彻底燃烧,浓烈的黑烟呛得我难以呼吸。恒河的风助长了火势,使得死亡仪式显得有些凄美。

  暮色将近,围观的人潮逐渐散去。一切都如几千年以前,按部就班地进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瓦拉纳西 在天堂入口看生与死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词条  入口  入口词条  天堂  天堂词条  
旅游

 最实用的结绳栓钩技术详解

 户外结绳方法有很多,多达几百几千种,作为普通驴友我们实在没精力也没必要记住这么多,少而精,能够掌握几种常用的就足够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实用结绳方法吧,...(展开)

旅游

 随团旅游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以省去安排行程、住宿的种种麻烦。但是,你知道在参加团队旅游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一、在出行前,你应该询...(展开)

旅游

 没有地图如何辨别方向

 突然迷路了,而身边恰巧又没有地图,怎么办?  首先考虑能否返回刚才走过的大路。  不能往回走时,就观察环境。如看见道路或必会有路相接的东西,例如房屋,电线杆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