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从江县西北面的银潭,距从江县城16公里,海拔640米,总人口1214人,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族村寨。
这里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保护完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5%,寨周围生长着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一百多棵,景色怡人。节日里青年男女们常常在红豆杉树下荡秋千、唱歌传情。
这里还有着原始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红豆相思文化,民族节日也众目繁多,主要有侗年、六月六月等节日。
古老的故事
关于银潭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富家千金与同村的农家青年相爱而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并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家人为她定下了一门“姑舅表亲”。为摆脱封建婚姻的枷锁,美貌机智的 富家千金私下携带家中一坛银子同勤劳诚实的农家青年夜奔他乡,他们一起翻山越岭,不知经过多少时间来到这里,看见这里有山有水,于是就在这里居住了下来,立家创业,圆了爱情梦。所以这里就叫做了银坛,后来改名叫银潭。
同在从江,岜沙和小黄的名气要远比银潭大得多,如果说岜沙和小黄是名声在外的贵妇,那么银潭就是深闺里的处子。
热情好客的侗族人家
自古以来,每当有客人来到银潭,还未走进寨门,大老远就能看见身着侗族布衣裳、头戴细碎红花,颈上挂着银项圈,没有指挥,没有伴奏,姑娘们手拉手在寨门口唱起了动听的侗族拦路歌,节奏明快、曲调悠扬,韵律繁 复的多声部大歌是那样的从容舒缓、美妙和谐而又气势不凡,低时如潺潺流水,高时若蝉鸣幽涧,时而清脆洪亮,时而婉转悠扬,仿佛远古的召唤,带来无穷的遐思……
饮过侗家姑娘们递上的拦路酒,走进青山环抱中的银潭,举目可见一条小溪穿寨而过,四周古木翠竹林立,杆栏式小楼依山傍水,无数块石板横跨寨中溪沟,由青山林间蜿蜒至寨中,更有两座鼓楼交相辉映,巍峨地耸立于 寨中央,带来一种“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每逢重大喜庆节日,这里便会聚集众多身着节日盛装的侗族村民,看过斗牛表演,大家便在鼓楼前唱歌起舞。
侗族男女青年婚前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侗族男女青年婚前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通过“走寨”、“走坡”等形式社交,但也必须托煤说亲,征得父母同意才能结婚。在宁静、和谐的侗乡,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社交,“行歌坐月” 了。
所谓的“行歌坐月”就是谈情说爱,一般都是农闲季节盛行。很多侗寨有专门的“月堂”,即吊脚楼供年轻人聚会,多数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与姑娘对歌交游。夜幕降临了,寨子里的小伙子拿着自制的牛腿琴、琵琶等乐器 ,踏着斑斑点点的月光,一面拉着琴弦,一面哼唱邀约歌,从喜爱的姑娘吊楼下走过。
琴声歌声拨动了姑娘的心弦,于是,她们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推开窗子往吊脚楼下窥视,见是自己喜欢的人来了,就打手势,示意他可进楼。如果是自己不喜欢或不认的人来邀约,她们就急忙将窗户关起来不去搭理。假 若那小伙子不肯离开她的吊脚楼、打口哨、呼喊,或用竹竿敲打她家的窗子和板壁。耐性好的姑娘虽然不做声,但她的家人便出来干涉,如果还不走,一瓢冷水从窗子上泼下来,意思是叫你快走开。
“行歌坐月”爹妈是不阻拦的。因为他们觉得儿女谈情说爱是有人看得起,脸上光彩。对歌时,小伙子弹琴,姑娘仍在做手中活,但她们都在仔细听,并且心中在想以什么歌来答最好。在不同的季节要唱不同的歌,在问 答式的对唱中,最容易看出谁懂得的事理多、见识广。许多青年就是在这种“行歌坐月”的社交活动中加深了解,最后结为美满幸福的家庭。
民族风情浓郁
银潭还有着古朴浓郁的侗族婚俗文化。婚礼一般在农历12月26日、正月初7、13举行,婚礼当天只办酒席不收送彩礼,但男方需送给女方家几十斤肉和十几斤腌鱼。送礼集中到正月初三,定婚、结婚的时候,男方统一在这 天送给女方家烟、酒、糖、粑粑、鸭、猪肉以及活猪彩礼,女方家回礼以衣物、自纺布、鞋、鞋垫、枪袋等礼物。
婚礼时首先是“拦亲”,新娘的家人、朋友已在寨门上横拦着这根野藤,男方家人想要进寨迎亲,必须与女方家的姑娘们对上一曲侗歌。如果对不上,就自觉放鞭炮,喝上一杯米酒,以示认输才准进寨。进寨路上小孩扎稻 草人拦路讨喜糖、讨粑粑(一是庆祝新人的婚礼吉祥如意;二是要看一看新郎的为人是否大方得体,新郎送的喜糖越多,表示以后夫妻生活就越甜蜜)。正如小朋友的讨糖歌:(歌词大意汉译)
讨姑爷的粑粑放进箩
讨阿姨的喜糖放进布口袋
只要姑爷送粑粑
阿姨又把喜糖拿
我们吃了喜糖细思量
(女)将来嫁给你儿当新娘
(男)以后去帮你儿抬嫁妆
到了新娘家门口,伴郎们要帮新郎喊门,唱喊门歌,唱得新娘家人心甘情愿把门打开为止。然后新郎背着新娘回家拜堂,举行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