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西安自然多了一份热爱西安的情感,不管西安是什么样子?总是想写点什么,或歌颂赞扬或耿耿于怀。写东西总要有一个主题更要有生活的沉淀,似乎这方面目前还不具备,思想总是乱糟糟的,也不知从何下手?挖出一个人人感兴趣的话题。
苦思冥想突然想到,西安要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人文景观以及厚重的文化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肚子里没有一些墨水和知识怎了得,要不只能是在那空想,空想也不错,能想就能写出来,写的好与坏是另一码事,反正很多人都在写西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想法,汇聚了对西安不同的描述,有褒有贬,有不满情绪,有厌烦心理,不管怎么说西安还是以它独特的方式生存着,尽管还不是很富裕,尽管还不是很现代,尽管还不是什么重点城市,但生活在这一城市的民众提起它还是津津乐道,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亲切感。
西安其实是一座移民城市,正宗的西安市民少之又少,城墙根下的老住户,街道巷子里的老宅子算起来也不过百年历史,自从皇都移走以后,除了留下一些遗迹外,别的再没有什么了,城墙不过六、七百年的历史,那也是皇都迁走以后的事了。西安逐渐在衰退,西安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西安已不是皇亲贵族之地,西安已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圣都城。西安没落了,西安变得凌乱不堪,没有人再向往这片土地,没有人再向往来这里来“朝圣”。
好歹几百年西安就这样沉闷地过来了,不痛不痒风平浪静,没发生什么惊天之举,更没有被战乱所毁坏。西安人似乎习惯了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不管你外面折腾的再怎么不得了,西安人不管,还是过着悠闲平静的日子,照样喝着西门楼子里的甜水井,照样掰着羊肉泡馍,照样听着怒吼的秦腔。也难怪,潼关的天险不是什么人想进来就可以进来的,正是这一方天险,使得西安和外界似乎隔绝,八百里平川肥沃的土地足够养活西安城里的那些人了,还有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好好守着家过日子吧!
突然有一天,西安有了外来的生机勃勃,突然有一天西安马达轰鸣机器飞转,这声音划破了往日宁静的西安夜空,人们好奇地打量着,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夜之间来了那么多人,长相和我们秦国人不是太一样,说话和我们秦国的标准“普通话”差距更大,哪来的这些人?殊不知西安已经拉开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国家把其它地方的工厂整建制整建制地往西安搬迁,实在搬不动的就地建设。于是,原先城墙外大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有了人的气息,原先走出城墙外就可以遇见狼的地方不见了狼的踪迹。人们也敢晚上到城墙外看看转转了。毕竟西安城随着机器的轰鸣在逐步扩大,毕竟有了成千上万的人在城墙外安家落户生活繁衍。
于是,西安不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人的西安了,西安有了外来文化,西安有了不同口音,西安有了不同的生活习性。秦腔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剧目,有了豫剧、京剧、话剧甚至交响乐。羊肉泡泡馍不再是每天必吃的东西,有了川菜,粤菜,东北菜。地道的西安话也融合了不同的声调,有河南话,东北话,上海话,天津话,大连话等等。西安成了大杂烩,西安成了不同地域人共同生活的地方。
到了今天,这些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现在的西安早已敞开大门,任你自由进出,随你怎么生活。只要能生活的好生活的下去,就在西安呆着。虽然西安人潜意识里还有些烦外地人,好好的城市到处让外地人折腾的不像样子,胡搭乱建胡跑乱卖,可毕竟敞开了大门,想关也没那么容易,西安“新市民”也成为一个群体,洪流滚滚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