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梁一个梦。在中国的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都有着许多美丽的、富于东方情调的中国廊桥。这些不同构造、不同风格的廊桥不仅标志着桥梁建筑的工艺成就,并且每座桥梁都承载着这一方地域历史的“旧梦”、“新梦”。
琉璃桥,这是拉萨最美的廊桥。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追寻属于曾经的历史与旧梦。
当年,清代诗人孙士毅曾作《琉璃桥》,以歌咏拉萨大昭寺通往布达拉宫途中的这时代之桥:花雨随渡任溯洄,藏江东下亦萦回。琉璃桥下琉璃水,曾为将军洗马来。
诗歌风格上虽平实清爽,但是诗人同样关注的是河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并让我们从中一窥历史变幻与记忆沧桑。
琉璃桥,名“宇拓桥”,藏语称“宇拓桑巴”,即“绿松石桥”。位于大昭寺西,宇拓路中段。一说建于7世纪,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修建;一说建于18世纪,为清代古迹,因驻藏大臣衙门与布达拉宫之间有条小河不便往来,而由清政府拨专款修建此桥。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绿色琉璃瓦桥顶犹如碧玉流光,分外妖娆。
琉璃桥为石筑五孔桥,跨度长28.3米,桥面宽6.8 米。桥廊采用藏汉结合的歇山式建筑。桥上为甬堂式建筑,两边砌石墙,厚1.6米。东西两侧的墙上分别砌有5个宽为2.3—2.5米的孔洞,孔洞间距均为 2.6米,高3.2米,孔洞外侧置高1.5米的木栏杆。人字形桥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故得名。顶檐建有三种不同图案的滴水,四角为龙首飞檐。屋脊中央饰1米高的琉璃宝顶,两端有琉璃供果脊饰。该桥原是连接拉萨古城内外的要道之一。
当时宇拓桥的西边还是杂草丛生的沼泽,人们要想从布达拉宫一带进入大昭寺,进入属于那个时代的拉萨,必须从宇拓桥上通过,而且要举行进城仪式。
而现在,琉璃桥已经成为拉萨的历史符号。在这里,我们已寻不到当时建造者或设计者的名字,但我们仍可以从这遗迹上,回望属于那段历史的风风雨雨,重温那不曾褪色的梦。
过去,这座看似檐廊的建筑以清朝驻藏大臣衙门闻名;现在,檐廊建筑的内外满布大小商店,尤其是檐廊尽头处的商店,清一色为女性商品,故在琉璃桥临街的一端竖起了一块“女人街”的指示牌。女人街还真名符其实:不仅店中的商品为清一色女人用品,而且店中的服务员也是清一色女性。
近年来,逛女人街已成拉萨年轻女士的时尚。尽管在不久前,在街头闲逛曾是没有品味的代名词。
我们随机访问了一些进出女人街的女士,可否知道关于这琉璃桥的点点滴滴,许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这是历史的东西。历史与现代融合在一起,便有了一种风范,一种韵致。一种属于拉萨人的韵致,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
站在老榆树下,看树影婆娑,水光潋滟,飞阁流丹。收拾了心情,漫步其间,如行走在历史的边缘,凝望现代都市的繁华,不由得自心底吟出:
往昔如梦,岁月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