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几百年后,关于他的历史也已经略微失真。
十九年时间,五万里行程,一百一十个国家 。他一路西行,穿越沙漠、湖泊,历经艰难险阻,九死一生。
这条漫漫长路上曾发生的事被进行一番艺术加工,撰写成了一篇神话故事。
所以如今当人们回想起这段历史,首先想起的也会是这篇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与他斯文善良的师父唐僧,玄奘这个名字反而被隐去了。
穿越如今的哈密、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这条沿着天山南麓的绿洲城邦绵延的古道,由于玄奘的壮举,被后世称为“玄奘之路”,而它也是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居中要道。
进入丝绸之路中段
玄奘在莫贺延碛那长达800里的沙漠中陷入了绝望。
忽然,识途的老马狂奔起来。他追着马跑了许久后,一眼清泉出现在视线之内。玄奘终于走出罗布泊死亡的阴影,进入了西域的第一个城市——伊吾。
伊吾,如今叫哈密,地处新疆东部,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自古就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之称。
这里位置特殊,地跨天山南北,森林、雪山、绿洲、草原皆在其中,故有“新疆缩影”一称。
这里的天山部分属于天山东段,如今的哈密还为此修建了“新疆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中有美景与丰富多样的物种。
博格达山 属北天山东段,主峰博格达峰,在阜康市内。
博格达山在蒙古语中意为“神山”,它雄伟挺拔的身姿,穿过云霄,伸向浩瀚瑰丽的星空,仿佛要与天上的神对话。
山北为丝绸之路新北道途径地,唐代曾在此设庭州、北庭都护府;山南为丝绸之路北道途径地,曾设西州、安西都护府。可以想见,曾经多少往来行旅,从其脚下赞叹而过。
玄奘时期的天山南麓,正处于佛法兴盛之时,以屈支为例,就有“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从君王到百姓无一不受经听法。
据说,城内的东昭怙厘寺有玉石,其上有佛足履的印迹,这似乎也可以看作佛法周流普渡的隐喻。
除了美景,玄奘之路的这一段还多出美味的水果,而这些水果的名称又总是跟地名一模一样,哈密的哈密瓜、库尔勒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的阿克苏苹果……
在《大唐西域记》的描述中,这里“泉流交带,引水为田”,盛产各种瓜果,美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杏”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路向西
走过哈密、吐鲁番,再往西走,丝绸之路也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塔里木盆地地处亚洲大陆中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形成了这么一个中国最大的沙漠。
它被形容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丝绸之路只能小心翼翼地自其边缘经过。
黄沙茫茫,狂风肆虐,沙丘随风绵延流动,仿佛条条金蛇在蜿蜒潜游。人入沙海,无不为其变幻莫测、浩瀚无边所震撼,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而浩浩荡荡冲向沙漠的塔里木河,如脱缰的野马般自由奔放,又如蓝色巨蟒般恣意逶迤。
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群山、高原,山上冰雪融化后形成条条河流,冲向盆地,在盆地的北缘汇集成塔里木河。
这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是孕育西域文明的母亲河,也是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生命河。每当夏日来临,雪水急剧增加,塔里木河便迎来丰水期,河流湍急。
由于这一路水土丰沃,气序调和,又位居西域之中,所以中央政府总是将西域的行政中心设立于此。
汉代的西域都护府设于乌垒(轮台)、龟兹(库车),唐代的安西都护府也设置在高昌、龟兹。
都护府的坐镇,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往来熙攘。
龟兹石窟遗址
再往西走,就不得不说说这座丝绸之路重镇——龟兹。
《晋书·西戎》记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
东晋高僧、中国第一位“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即诞生于此,他与真谛、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并位列其首。
当时,龟兹已成为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佛教传播的中心,为西域三大佛国之一,并诞生了佛教文明的伟大遗产——龟兹石窟。
据统计,龟兹石窟遗址共有10处,洞窟总计600余座,是世界级大型石窟群之一。
其中,地处今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的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靠西的大型石窟。
克孜尔石窟分布于明屋塔格山南麓,山下有渭干河自西向东流过,隔河可远眺却勒塔格山。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个,壁画保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但在历史上,它曾经历过几次巨大的“创伤”,如战乱,宗教排他性的破坏,以及西方国家的肆意盗取。龟兹壁画研究员曾远赴德国柏林,拍摄流失海外的西域壁画,发现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龟兹克孜尔石窟壁画。
它们让我们窥见了属于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却又融合了其他文明的更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艺术。观赏这些壁画时,我们仿佛也正在这个西域佛国中畅游,感受着历史,也追寻着那些逝去的记忆......
玄奘的身影已渐行渐远,其他的信仰者依然行走在这条响着驼铃和马路声的道路上。
那些停留下来的人将他们所领悟的真理,以浅显又明快的图画,绘在幽暗洞窟的壁上,期待着这生死大海里的小小舟楫,能将更多的人渡至彼岸。
引用内容来源丨《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