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故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老北京四合院,盛夏时节,绿树浓荫,枝叶婆娑。寂静的庭院里,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着一株海棠、一株石榴、两株玉兰和两株月季,满地树影斑驳。庭院中央矗立着齐白石先生的全身塑像,他手拄拐杖,站在玉兰树翠绿的枝叶间,神情专注地遥望远方。那里是魂牵梦萦的家乡?还是绘画艺术的灵境?
据说,这座单体四合院修建于清代中晚期,是内务府一位总管大臣的私人宅院,原来规模宏大,13号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施工时盗用了皇宫的建筑材料,建筑规格又严重超标,被同僚参劾。后来,宅院不得不分割出售。于是,这里成为一座独立四合院。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购买了这座院落,作为齐白石先生的住所。但由于齐白石留恋位于西城区辟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的旧居,在这里居住不久,便又迁回西城。齐白石搬走后,这里改为齐白石纪念馆。
这样,就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齐白石纪念馆在他生前就成立了,而非成立于身后。二是北京有两处齐白石故居,一处在西城,即跨车胡同13号院,另一处在东城,即雨儿胡同13号院。西城故居标牌上写的是“齐白石故居”,而东城故居门额上写的是“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上世纪六十年代,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一度被撤消,改为北京画院。2011年,齐白石旧居纪念馆经过修缮,重新对公众开放。
庭院内南、北、东、西各有房屋三间,房屋之间有转角廊相连。门廊与庭院之间的拐角处,一盆石景,两株绿荷,加上旁边的翠竹和灰色的墙壁,构成了一个疏朗有致的艺术空间,与齐白石先生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刚好契合。齐白石画虾、画萝卜白菜、画小鸡觅食,都是简单寻常的生活场景。他那纯正简洁的水墨语言里,既有人间烟火气息,又有文人画的大境界。一幅画的价值并非取决于题材,而是取决于画家的修养。大俗即大雅,简单脱胎于繁复而胜于繁复。齐白石曾到长江边写生,因美景应接不暇,坐了一天竟未动笔。十年后再画,画面上只剩下一石一鸟,其余都是留白。留白是中国画极高的艺术,不着笔墨,却成就了万千气象。简约到极致,也美到极致。可见,这个角落小景的营造可谓匠心独具。
宽敞的庭院里,散布着几处方桌和环绕方桌的棕色藤椅。也许在当年的盛夏,那是齐白石先生招待客人的地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壶清茶,几许微风,说尽天下兴废事。
北漂京城以卖画为生
在成为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之前,齐白石曾是一个手艺不错的木匠。他背井离乡从湖南漂泊到北京时,已经53岁。那时,他还是一个无名之辈。直到57岁,也只有寥寥几位独具慧眼的大师能够评估出他的潜在价值。
齐白石之所以北漂,除了躲避家乡的兵灾匪患外,主要是看中了北京的发展机会,因为那时的京城书画市场非常繁荣,他可以卖画为生。然而,到了京城以后他才知道,对一个口音很浓重的外乡人来说,偌大的北京城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朝则握笔把刀,目不暇给,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谁使垂暮之年,父母妻子别离,亲戚朋友不得相见?”从这番感叹中,不难看出齐白石对北漂选择的怀疑。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的他也许后悔了,动摇了,因为初来乍到,他的画风并不被人们认可,以致作品滞销。
命运的转机源于陈师曾的鼎力相助。1922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上,身为北京画坛领袖的陈师曾极力推荐齐白石,使其绘画作品很快销售一空。从此,齐白石声名鹊起,完成了从画匠到画家的华丽转身。他不无得意地说:“我的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此时的齐白石,也许深切意识到,自己的北漂选择是正确的。
当年的北京画坛分职业、业余两派。业余画家多为文人及退休政客,经济条件优越,尤其是金城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竟然拥有来自总统徐世昌的资金支持。他们衣食无忧,日子过得从容,绘画也从容,作品精致讲究。对职业画家,他们不屑一顾,因为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为了养家糊口,往往粗制滥造。即便是“为万虫写照,代百鸟传神”的一代宗师齐白石,有时也会忽略作品的品质。
有一回,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齐白石鉴别真伪。齐白石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然后对艾青说,我用我的两幅作品换你这幅画,如何?艾青赶忙收起那幅画,笑着说,您就是给二十幅作品,我也不换。齐白石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我成名之前的作品多精致啊,后来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那幅画正是齐白石很多年前的作品。年轻时绘画一丝不苟,那是有追求目标,而声名大噪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漫不经心了。
这件事对齐白石触动很大。艾青走后,他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试图找回年轻时作画的感觉。他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我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艺术容不得敷衍,用心才是正道。反思与觉悟,终于使他的绘画艺术炉火纯青,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1950年,他被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后,曾与毛主席共进晚餐。他把画作《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呈送给毛主席。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举办了200余人参加的“齐白石90寿辰庆祝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当天,文化部授予他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不久,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主席。1955年,他为世界和平大会领衔创作巨幅国画《和平颂》。次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国际和平奖,在北京举行的授奖仪式上,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作为一名画家,齐白石享尽殊荣。
画虾高手苦心孤诣
纪念馆正房内,陈列着一张齐白石用过的画案。当年,这张画案上摆放过一个水盂,里面养着几只长臂青虾。闲暇时,齐白石便观察揣摩青虾的结构和动态,直到对其习性了如指掌,所以他画出来的虾栩栩如生。
作为国画大师,齐白石所画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笔墨雄浑温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他尤其擅长画虾,代表作为《墨虾》。画面上的虾呈半透明状,灵动而富有质感。虾的眼睛由原来的小圆点变成横点,看上去更加活灵活现。我在灯下欣赏《墨虾》的时候,完全沉浸于画面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墨虾》是空灵的,并伴有妙不可言的人间烟火气息。前者离不开画家娴熟高超的笔墨技法,而后者则来源于寻常生活的积淀。
在老家的星斗塘,幼年的齐白石是捕虾高手,那段天真烂漫的快乐时光清晰地留在他的记忆里,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而在雨儿胡同13号院居住期间,他画案上的那一盂长臂青虾,是他经常写生的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使他将虾的游动、跳跃、打斗等各种情态悉数收于笔下。《墨虾》图上,虾的数目虽多,却穿插有致,毫无零乱之感,可见其构图的高妙。另外,他通过水墨浓淡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生动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和姿态,精准而不繁琐。画面虽无任何背景衬托,却使人真切感受到群虾在水中畅游的怡然自得,旺盛的生命力跃然纸上。此图题字为“中东先生雅属,壬午秋九月,白石作”。下钤一朱文方印——齐大。
正如李苦禅的鹰、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郑板桥的竹、吴作人的熊猫、塞尚的静物、梵高的向日葵一样,齐白石的虾创造了一种经典艺术形象。他的《墨虾》以濡墨蘸水手法,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青虾长钳造型的美与白虾躯体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为一体,使“白石虾”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国画品牌。对齐白石来说,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离不开天赋,更离不开精益求精的探索。(作者: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