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神木旅游景点
神木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国土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辖15个乡镇(办事处),326个行政村,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西北第1位。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榆林神木旅游景点,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麟州胜景,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其海拔高度为1082米,素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成为神木的标志性景观。窟野河、秃尾河汇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松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出巡路过神木县,见此山形颇似案头笔架,所以又赐名“笔架山”。
二、神木东山
秦汉以来,神木作为窟野河川之要冲,历来是陕北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仍的历史背景,也培养了神木人崇武尚义的传统。有明一代,神木又一直都是延绥镇东路的重要军堡,这便使得神木城内军民对关公的信仰极度兴盛。
据《榆林关公庙》介绍,明清时期今神木城周边便有6 座关帝庙,这在陕北地区是极为罕见的。位于神木东山香炉山下的关帝庙,便是神木众多关帝庙中最为知名的一座。
武星得地 地灵人杰
神木东山关帝庙所在的香炉山山形独特,由岩石自然风化而成,顶大体细,形似香炉,《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香炉山,以形如鼎峙也。”每当月圆之夜,暮色四合地将整山围拢,一轮丽月从香炉山后升起,遥望似见香烟缭绕,故谓之香炉山。民间传说明武宗驻跸此地,因见此山四面峭削,山头圆而舒,酷似凤喙,遂赐名凤头山。
关于东山关帝庙的时间年代,因庙中碑碣无存,现已很难考证。但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 年~1566 年),出任神木道的张邦教曾经到此庙拜谒关公,并题写了一首名为《神木谒武安王庙》的五言律诗:
乡园连邑里,此地界新祠。
灵迹古今著,忠心天地知。
门间生翠柏,地僻播芳蕤。
欲假吾王剑,长驱斩郅支。
诗文中的“郅支”,指的是蒙古鞑靼部落。嘉靖年间,神木沿边各城堡经常与河套蒙古发生冲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希望借助关公之神力,来抗击河套蒙古部落的愿望。
三、红碱淖
红碱淖,位于榆林神木县尔林兔镇东北角,距离榆林市区约140公里处,是沙丘戈壁中的一汪清水,也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有“沙海明珠”之称有。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湖水,还可观赏沙鸥、天鹅和湖中自在的鱼群,十分惬意。
红碱淖的右侧有一个叫“叨唠窑则”的半岛,这里是景区中的娱乐中心。这里有各种沙漠娱乐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滑沙、乘坐汽艇在湖面上飞驰,还可以玩玩沙滩摩托、骑骑骆驼,还有水陆两用娱乐车、太空球、弹跳飞人等项目可以挑选。红碱淖的西南岸还有一个半岛——红石岛,岛上有许多野生的沙生植物,值得一去。
红碱淖水域辽阔,环湖四周自然生态良好,环境幽雅,红碱淖南部区域的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珍禽濒危鸟类——遗鸥繁殖与栖息地。每年3-4月飞来, 8-9月初陆续迁离,在这里滞留时间约5个月。遗鸥是我国一级动物,这种鸟曾一度在全球消失,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又被人发现认知,刚发现时全球不到4000只。游客在景区内还能看到白天鹅、鸬鹚、白鹭、金雕、鱼鹰、鸳鸯等各类珍禽。
四、高家堡古城
家堡古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距明长城西北约5公里,原为夯筑土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用砖包砌,后多次修茸。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
高家堡古城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高家堡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古时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瞭望洞,东、南、西墙各辟一卷门,并筑有瓮城。城内现存中兴楼和财神庙等建筑,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阳北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至今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构筑风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
五、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具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也有专家提出了质疑[1] ,但是随即著名史前考古学家沈长云先生的反驳;[2]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六、杨家城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
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杨宏信,长子杨重勋(重训)和孙杨光,世守麟州;次子杨业和孙杨延昭,都是宋代名将,北拒契丹,称雄一方。世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为杨家城。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
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七、西津寺
“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座落在神木县马镇镇南沿黄河之滨七里处的石山上、占地五亩,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
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修该寺时立龙头龟座碑石一块,碑阴、碑阳两面刻有文字,正笔楷书,字迹清晰,记载寺院历年来修缮情况。
八、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贺家川镇东南方距县城65公里处。山体拔地而起200余米,山势崇峻、树木蓊郁,其东瞰黄河、西窥窟野、北连绵绵群山,如巨龙引窟野河与黄河在山南相汇。据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前有天然狮子石,甘霖地,复有仙桥,绝似天台,故名。”此山挺拔俊秀,北连数百里群山,南延五里是窟野河与黄河的交汇处,东面陡峭的山崖下是汹涌澎湃的黄河,西面滚滚的窟野河水由北向南擦山脚而过。山上壁画满目,古色古香。山上有著名的“天台八景”,有诗云:“楼攀香桂,池蓄甘霖。崇峰南秀,窟野西清。黄河点石,紫岭堆去。石狮近卧,金钟远闻”。
九、杏花滩
杏花滩又名单家滩,在神木县城南5公里的单家滩村,旧有摩岩石刻,古岫岩寺等明代建筑。因村多杏花,从清初开始称杏花滩。据称每当杏雨时节,花红叶翠,满眼烂漫,是为神木八景之一“杏花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