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忆古道往昔,看今日样貌

【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④】

编者按

漫漫古道,它承接历史、镌刻文明,见证着一方土地上曾经繁衍劳作的众生,记载着悠悠岁月中几度沧海桑田的变迁。今天,当我们沿着古道探寻那远去的车马喧嚣、人流熙攘时,会发现有一批基层文物保护者正在古道中寻“新路”,使其重现光芒。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有关古道保护与利用的故事。

【一线讲述】

“燕晋通衢”,古道不老风采依然

讲述人: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档案馆馆长何克宁

我是土生土长的井陉人,小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井陉地处山区,历朝历代修建的栈道、驿路不计其数。离我老家不远的一个村就叫“栈道村”,那里有不少古道。

初中时,我去县城上学。秦皇古道景区刚刚建成开放,我和几个同学步行了五六公里去参观。古驿道上,两条又长又深的车辙镶嵌在石头路面里。我觉得既惊奇又震撼。

大学毕业后,我到县里的文化部门工作,跟着单位的前辈们走遍了井陉大大小小的村落,也真真切切地深入调研了一条条古道。

我曾翻阅《井陉县志料》,对里面有段记载印象很深:驿路,东由获鹿县城,西行十里,入本县境内,历头泉、下安、上安、东天门、微水、长岗、横口、北张村、郝西河、东窑岭、河东,越治城,经南关、朱家疃、板桥、长生口、小龙窝、核桃园,至山西省平定县境,出固关,长约百里。在实地走访中,史料中的一个个地名变得生动起来,秦皇古道上的车水马龙、戎马倥偬仿佛就在眼前。车辙、老树、山水……如今,古道上的文化遗迹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就像燕赵大地上的人民一样,浑身散发着一种沧桑、坚强与善良的精神力量。

十多年前,部分古驿道曾遭到破坏,有些遗迹变得支离破碎。我觉得要为此做些事情,只要一有空,就开车去探访古道,并记录、保存下许多文字信息和影像资料。苍岩山、松树岭、鸽子岭、大梁江等地都留下了我走访的足迹。2013年6月,河北博客圈11位博友组成采访团,一起对古驿道进行了探访。我作为联络员,与大家一边走一边讨论,有不少心得体悟交融碰撞。这次活动中,采访团共发表博文150余篇,拍摄照片上万幅。之后,还召开了“重走井陉古驿道”总结研讨会,形成了相关文献汇编,《河北地方志》据此推出专刊。

多年经历告诉我:古道保护是第一位的,古道沿线散布着各个时期的文物古迹,像古长城、古寺庙、古窑址、古阁等一应俱全,它们串联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值得原汁原味地珍藏起来。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文化线路遗产”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以线路为基础,以遗存为依托,打造一条自然景观带、历史文化带,适度盘活已有资源,那么不但能让百姓口袋“鼓起来”,也能带动全域经济腾飞。

我们县自然资源丰富,以前主要是吃“矿产饭”。但是,坐吃山空是不行的。现在,我们逐步摒弃了以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通过开发“太行天路”旅游线,走上了全域发展的“新道”。古道、古镇、古村落如同一条线上的珍珠,串珠成线般连接了起来,让驿道沿线的文化遗迹重现光彩:土门关驿道小镇复原了昔日旱码头的繁荣景象,古战场、韩信祠等众多遗址吸引了周边游客慕名观光,德明古镇以元曲文化为主题,吸纳了金元明清时期的建筑精华,一条河流穿镇而过,古老风情一览无余……近年来,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运动“火”了起来。秦皇古道滑雪场成了冰雪旅游的热门景点,整个雪季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古道不老,风采依然。希望更多人了解古道、走近古道,让“燕晋通衢”在新时代图景中成为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

在蓝关古道上躬行守护

讲述人:陕西西安市蓝田县《蓝田文化研究》主编张效东

蓝关古道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是军事、交通、商业的重要枢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名生长于斯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每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我总是满怀热情。

几年前,我所在的王维文化/四吕文化研究会对蓝关古道进行了一次文史资料梳理与考辨,并对沿线文化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蓝关古道到底在哪里?史料有明确记载在蓝田。为了了解得更清楚,我和同事们进行了上百次实地走访,从有迹可循的实物中找寻线索。结合史料内容与实际考察结果,我们最终确定了蓝关古道的位置在如今的蓝桥镇附近,实际上是一条长约30里的军事防卫线,由七盘关、筝坡关和六郎关组合而成。

古道沿线有不少峭壁悬崖、灌木丛林,其中隐藏着一些摩崖石刻。寻找这些石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沿途山路崎岖逼仄、蜿蜒曲折,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我们需要背着干粮和水,带上相机、梯子、绳索、镰刀,徒步走完这段山路。团队中有一些成员上了年纪,我和副会长都70多岁了,每次调研都要相互搀扶着艰难攀行。这一路,真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尽管艰难,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坚持着,源于对蓝田文化的热爱,更源自抢救文化遗存的使命感。目前,我们已经对所发现的十余处重要石刻进行了勘测、解读,为古道文化、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文史资料。

这些成果的取得,缺不了政府的支持。除了提供平常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车辆、物资、资金,政府还确定了文物保护政策措施,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这张网上,活跃着很多文保员、巡查员,他们只要有所发现就会及时反馈给我们。

要想让古道有生命力,除了保护,还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现在,县里发展乡村旅游,大量游客自驾前来观赏,蓝关古道自然是重要一环。看的人越多,知名度就越高,古道逐渐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我们协会,关于蓝关古道的文史研究已经蔚然成风。目前,协会已经发展到100多人,成员主要来自当地普通教职工、公务员,还有一些蓝田籍在外务工人员。每年协会都会组织数次研学考察活动与文化座谈会,报名人员众多。

要说最期望的事,就是让当地的文史研究后继有人。我们迫切希望有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学识的年轻人加入这支队伍,让古道文化、蓝田文化在一代代人心中开花结果,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徽杭古道,人文与绿色交织

讲述人:浙江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康志雄

我先后从事过林业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机会接触、研究古道,并与之结缘。

古道,也叫古驿道,是古时候的商贸通道和交通要道,连接着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时代变迁,平原地区的很多古道渐渐消失,山区的一些古道却幸得留存。只不过它们多由过去的交通、商务要道,变成了人们旅游休闲之所。

古道上不仅有历史文化遗存,也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两者能有机融合并被充分利用,岂不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吗?2015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浙江最美森林古道”评选。那时,我任省林业厅产业办主任,参与了这项评选工作。

我特别想推荐一条自己很喜欢的古道——徽杭古道。东晋时,徽州人外出经商,多到苏杭、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徽商”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商人团体。唐代时,徽杭古道开始建造。现在的徽杭古道,完整保留了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至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一段的道路,长度有20多公里。

每次走在这段古道上,都让人心旷神怡:

拾级而上,你可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密林间穿过峡谷溪沟,山路蜿蜒、云雾茫茫,遥想昔日商人在此间行走,常会产生古今之叹。

站在古道上,你仿佛能看到历史的片段在眼前变幻:明代名臣胡宗宪由此入杭州为官;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此鏖战;商人胡雪岩少年时跟着同行徽商们由此进入浙江,开始了他沉浮的一生……古道上遗留的无数石雕石刻、关隘、凉亭等文化遗迹,都在讲述着昔日繁荣。

对于我们林业工作者来说,除了关注古道本身蕴含的丰富资源外,也重视古道周边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在徽杭古道西南端,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体现了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有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脊椎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有6种;在保护区的千顷堂,就有野生梅花鹿活跃其中。

这几年,徽杭古道都快成“网红”了,来打卡的驴友和游客特别多。看到古道这么受欢迎,我们也很开心。为了探索古道开发和保护的更多新路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按照林长制属地保护管理规定,保护利用好古道,进一步完善古道本体、附属设施及森林植被、景观资源等。此外,古道边的古桥、古亭、古驿站、关隘、人文资源和设施也需进行保护修复,历史名人、事件、文学作品、典故传说等也在不断发掘中……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开始实行了。接下来,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古道保护利用制度化、法律化,将人文与绿色有机组合,激起古道最具活力的“脉动”。

天山下,让夏塔古道美好永续

讲述人:新疆伊犁昭苏县文旅局党组成员、文博院院长兼文物局局长乌云其米格

夏塔也被称为夏特,意思是天山险峻天梯的大门和入口。夏塔古道全长约120公里,北起新疆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向南沿夏塔河谷、翻越冰达坂,终至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

在以汗腾格里峰为主的南天山,平均山脊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构成了天山南北难以逾越的交通障碍,唯有木扎尔特冰川相对宽展低缓,夏季无冰,易于通行。夏塔就位于木扎尔特冰川北端入口。夏塔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险峻的一条著名隘道,状如长廊,凌立于奔涌的夏塔河上,两岸壁立,势同屏障。

清朝初年,伊犁成为新疆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伊犁派到南疆换防的军队、南疆输送到伊犁的商品物资,也都经过夏塔古道运输。为确保道路畅通,清政府沿途设置了七个驿站(当时称“军台”),设置在夏塔的沙图阿满军台就是其中的一个军台,而“夏塔”即由“沙图”音转译而来。今天,木扎尔特冰川上还保留着当时驻军的城堡和岗楼等军事设施,冰达坂上开凿的冰梯仍然清晰可见。

我在基层从事了多年文物保护工作,亲眼见证了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演进变化,回忆起来,这样一张时间表清晰可见:

2017年4月,昭苏县人民政府把沙图阿满军台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当年6月明确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8年9月,昭苏县文物局制作了大理石保护标志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档案,并于去年完成文物安全责任公示栏竖立工作,落实文物安全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昭苏县人民政府还与夏特乡人民政府、玛热勒特村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2017年以来,我们安排一名专职看护员负责遗址的巡查、管理等工作。

文物守护员加曼拜老人是一名老党员,守护沙图阿满军台多年。曾经有人提出以10多万元买下他守护军台时居住的房子,老人婉言拒绝。有一天,我们来到这座遗址,并登门拜访了老人。他佩戴着党徽,深情地讲述了这些年保护文化遗存的故事。后来,当我们告知他,要将遗址用地进行征收作为文物保护用地时,老人没有多想,欣然同意。如今,老人的儿子巴拉提江也成为昭苏县一名野外文物看护员,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军台遗址的安全。

如今,夏塔古道已成为新疆旅游景点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成为中国十大徒步探险路线中最有挑战性、最热门的著名古道。2010年9月,夏塔古道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入选“中国最美古道”。

未来,我们将在全面掌握古道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实施数字化管理,让古道生命永续、风韵常在。

【专家点评】

开发古道唤醒民众共同文化记忆

杜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古道是诸多文化遗存中典型的代表,它承载历史、赓续文明,值得今人深入探索。

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深入,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也在发生重要转变,更强调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发掘文化遗产内涵、开发适宜的文化旅游项目,从而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一些地区开发古道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强化文化交流,唤醒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普遍来看,要盘活、用好古道等文化遗存,需坚持三个原则:

全面系统的理念。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包含遗产本身,也包含遗产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如该文化遗产形成过程中的民间传说、故事,至今仍然保存的工艺、技艺、民族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应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所依赖的自然景观,如河流、山脉、森林、田野等。古道作为一种大型线性遗产,往往跨区域甚至跨国别,不同区域之间加强协调合作也是系统全面保护理念的应有之义。其间,还要关注“人”的因素:普通公众既是体验式文化的消费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他们也应该纳入遗产保护者的视野予以研究;原住居民既是遗产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受益者,同样需要予以关注。

适宜的项目开发。以古道遗址为例,在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过程中,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古道、同一古道不同部分,即古道遗址的不同段落甚至同一段落中的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侧面的特点。在恢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提炼每一处遗产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最适宜、最有特色的展示和利用项目。项目的设计要考虑目标公众群,通过对公众市场开展细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公众提供适宜的服务项目。也应当通过网站提供信息服务,与当地已有的交通、酒店等服务设施有效衔接。

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各地区文物和旅游两项业务在机构管理上的有机融合,原先形成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被弱化的可能。如何保证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不被过度开发和利用,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文旅开发人员应该牢固树立的理念。同时,文物保护机构应担负起对公众科普、教育、管理的责任,既要保障公众在参观、游玩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也要强化其文物保护意识、规范其行为,引导其树立文明的公众形象。

深入挖掘不同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是所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在文化产品开发中,要始终以文化遗产的安全为红线,涵养民众的文化素养,唤醒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所有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初心和使命。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众收入状况,进而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李晓、陈之殷、陈元秋、耿建扩、李慧、陆健、张哲浩、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杜克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忆古道往昔,看今日样貌  样貌  样貌词条  古道  古道词条  往昔  往昔词条  今日  今日词条  
旅游

 春节去陕西旅游有什么著名景点

春节去陕西旅游有什么著名景点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去陕西旅游有什么著名景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