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容易陷入常规思维,有一些想当然的想法和做法。对于开车也是这样,想当然的认为白天开灯行驶是不好的,夜晚远光灯越强行驶越安全……殊不知这些你认为对的驾驶习惯,会让你陷入危险的处境。
今天,开车技巧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生死攸关的自以为是对的错误认识和驾驶陋习,希望车友们能够收藏警醒自己。
错误认识1:白天开大灯行驶不好
白天开大灯不但对汽车无丝毫损坏,而且能极大地降低事故率,西欧数十国家法律规定无论白天和黑夜必须开大灯行驶。
错误认识2:夜晚远光灯越强行驶越安全
灯光的照射角度越大越安全,灯光抬得越高越亮越危险,
错误认识3:常常使用大油门对发动机不好
发动机在挡位上转速经常提到4000以上不但无害,还对发动机有一定的好处,常常空挡踩油门或长时间在高转速上才对发动机不好。
错误认识4:习惯性踩离合器是减少麻烦的办法
习惯性踩离合器不但对机器不好,反而麻烦会更多,更重要的是不安全。
错误认识5:汽车行驶时将中央门锁锁死是安全的办法
这是极其危险的办法,汽车一旦出现事故时,会打不开车门,因而危险率进一步提高。避免小偷抢夺车内的物品,最好在堵车时或等红绿灯的时候再将中央门锁锁死。
错误认识6:习惯泊车后只拉紧手刹
在不平的地面泊车后不但要拉上手刹还要挂在挡拉上,这样才是防止汽车因路面不平发生下滑的最好办法。
错误认识7:在高速行驶的路面上速度越慢越安全
如果驾驶的是小型轿车,速度慢于60km/h反而是不安全的,根据车的性能,速度常保持在80—ll0km/h较安生。
错误认识8:开车行驶在最右边的道最安全
这最不安全,因为遇到超车和从右手并上该道的情况比别的道上的车要多。
这最容易出现事故,因为无论是前后行驶的车辆都无法判断你行驶的意图。
错误认识10:高速拐弯时一边踩离合器一边踩刹车行驶最安全
不可踩离合器,无论任何情况下,踩离合器行驶会增加汽车的惯性,应该将挡位放低后再踩着刹车行驶。
错误认识11:汽车加装ABS系统后是为了缩短刹车距离
ABS最大的优点不是缩短刹车距离,而是防止轮胎抱死,因此,即便遇到特殊情况将刹车踩死,其方向盘也是可以操控汽的方向,学会紧急刹车后缓冲这段刹车的距离是认识ABS的关键所在。
错误认识12:遇到其他驾驶不熟练者或违章者应通过喇叭或大灯提示他
应该尽快远离他,按喇叭或大灯提示他只会增加他的紧张情绪,使他更加难以控制汽车。
错误认识13:拐弯或并道时应先看反光镜
应先扭头看一下车的后面再看反光镜,因为,有时反光镜调校得不好会有死角现象,此外,转向灯打开后会使靠近自己的车辆增加提速或放慢的几率,仅从反光镜不能完全判折正确。
错误认识14:开车时听音乐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
好的音响设施和自己喜欢的音乐能进一步抑制疲劳的精神状态,能进一步调整更好的心理状态。
错误认识16:开车行驶时只注意保持前后车辆的距离
除了保持与前后的安全距离外,还应尽量避免与左右手的车辆保持并列行驶,通过提速超车或放慢速度来错开并列行驶者,并列行驶的最大坏处是分心,容易使注意力从前方分散到左右,对初学驾驶者更容易造成紧张不安的情绪。
错误认识17:将驾驶座椅调得越靠近方向盘越有安全感
这纯属心理作用,反而越靠近方向盘越容易增加紧张情绪,除不影响手脚操控外,驾驶座椅越远离方向盘越好。
一是驾驶时的视觉更广大,左右眼的余光看到的会更多;
二是座椅靠方向盘太近,必然蜷着腿驾驶,长时间容易疲劳;
三是出现紧急情况,身子与汽车的操控台、方向盘缓冲的余地大,安全系数高。
错误认识18:除车窗反光镜的位置不贴太阳膜外,在其他地方大面积贴太阳膜不影响驾驶
驾驶者的视线不光是前方,侧面和后方同样需要经常看,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就增加了危碱的程度,此外还会减少驾驶者的乐趣。
错误认识19:无论任何情况1挡起步好
光滑的路面用2挡容易起步,此外,在光滑的路面用1挡当刹车比直接刹车效果更好。
错误认识20:高速行驶时一边的轮子突然压到积水的路面很危险
如果盲目踩刹车才危险,遇到这种情况控制好方向盘比踩刹车更重要和更安全。
错误认识21:光滑的路面应学会用好手刹和脚刹来控制汽车行驶
应学会用好挡位来控制汽车行驶。
错误认识22:空挡行驶时省油
没有科学根据,熄火行驶才省油,但两者同样不安全。
错误认识23:习惯开快车的人驾驶技术高
驾驶好的人是判断准确和果断,并将最坏的可能考虑在内。
错误认识24:提速超车时首先是观察和判断前方对应驶来的车辆情况
首先是观察和判断后面行驶的情况,在确定后面没有车辆欲超自己的情况下再观察和判断前方的情况
错误认识25:晚上行驶将前后的雾灯打开更安全
更危险,尤其前雾灯的白光束非常强,影响对面行驶的车辆同样会影响自己的安全。只有遇到恶劣的天气,无论白天或夜晚才可以使用雾灯。
开车技巧观点:
以上的一些驾驶陋习,都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产生的错误认识。别让惯性思维害了你。特别是对于开车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由于一些错误的认识,可能一不小心就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多学习,多吸收,学会改变,学会灵活应对,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