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长线钓大鱼”是一个六字成语,出自三国刘晔(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原文为“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下面来看一看放长线钓大鱼什么意思吧!
一、意思
“放长线钓大鱼”是一个六字成语,意思是“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其中“放长线”是指从长远打算,“钓大鱼”是指更大的好处,近义词有从长计议、三思而行等。
二、典故
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
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
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三、翻译
侍中刘晔十分受到皇帝的亲近尊重。魏帝曹叡打算攻击蜀汉,群臣一致反对。刘晔晋见曹叡时,却表示赞成。但是出宫后跟文武百官讨论时,则跟大家的立场一致,表示反对。刘晔有胆量,有见识,言之有物,无论正面反面,都有理论的跟事实的根据。中领军杨暨也是曹叡亲信,对刘晔也十分亲近尊重,坚决反对出军。杨暨每次去皇宫晋见皇帝出来,一定拜访刘晔,刘晔就向他分析不可出军的原因。
后来,杨暨跟曹叡讨论此事,恳切劝阻,曹叡说:“你是一介书生,怎么懂得军事?”杨暨说:”我的话固然没有分量,可是刘晔是先帝(曹操及曹丕)时的智囊,他也认为不可出军。”曹叡说:“怪了!刘晔在我面前,却是认为可以出军。”杨暨说:“我可以跟他当面对质。”于是,曹叡召见刘晔,询问刘晔的意见,刘晔闭口不答。
后来,刘晔单独晋见,抱怨曹叡说:“攻击一个国家,是一个重大事件。我能够参与这个重要的密谋,连睡觉时都恐怕说梦话把他说出来,泄露军机,增加我的罪过!怎么可在人前提及?军事行动,诡秘莫测。大军未动之前,越秘密越好,而陛下公开谈论,恐怕敌人已经听到。”曹叡向他道歉。
刘晔出宫,责备杨暨说:“渔夫钓到一条大鱼,就尽量放线,尾追在它之后,必须等它筋疲力尽,可以制伏的时候,才收回钓线,所以每次都有收获。君王的威严,岂止是一条大鱼?你诚然是一个正直的臣僚,然而处理事情的方法,却很拙劣,应该仔细思量。”杨暨也向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