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环节动物,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大多数生态系统中,对生态平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被生物学家称作“生态系统工程师”,下面来看一看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多重要吧!
一、物种定义
蚯蚓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之一,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陆栖无脊椎动物的统称,我国约有3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常见的有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威廉环毛蚓(青蚯蚓)、参状环毛蚓、通俗环毛蚓(黑蚯蚓)等。
二、生态作用
1、改善土壤结构:蚯蚓活动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2、分解有机物质: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提高土壤中养分循环速度。
3、提高土壤养分:蚯蚓能显著促进土壤中氮素矿化,提高土壤中有效氮含量。
4、促进植物生长:蚯蚓活动对根系生长、植株发育和作物产量都有促进作用。
三、代表品种
1、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也是最常见的养殖蚯蚓,个体比较小,体长约60~160毫米,体宽约3~5毫米,体节约80~110个,环带一般呈橙红色或栗红色。
2、威廉环毛蚓: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绿蚯蚓、威廉腔环蚓等,个体比较大,体长约90~250毫米,体宽约5~10毫米,背面呈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呈青灰色。
3、参状环毛蚓:参状环毛蚓俗称土蚯蚓,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蚯蚓,个体比较大,体长约110~380毫米,体宽约5~12毫米,背部呈紫灰色,后部色稍浅,刚毛圈呈白色。
4、通俗环毛蚓:通俗环毛蚓俗称黑蚯蚓,也是南方最常见的蚯蚓,个体中等,体长约130~150毫米,体宽约5~7毫米,体节约102~110个,背面草绿色,背中线深青色。
四、生活习性
1、喜暗畏光:蚯蚓喜栖居在阴暗潮湿、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泥土中,白昼多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具有极强的负趋光性,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照过强时会死亡。
2、喜温畏寒:蚯蚓是变温动物,低于8℃时即停止生长发育,生存最适温度15~25℃,繁殖最适温度22~26℃,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3、喜湿怕干:蚯蚓喜欢潮湿、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要求养殖床含水量60%以上,但蚯蚓怕积水,湿度过大对其呼吸不利,也畏盐,在盐浓度高的溶液中会因失水而死亡。
4、喜静畏动: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要求噪音低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会表现出不安、逃逸等现象,因此桥梁、公路等附近不宜养蚯蚓,生活在工矿周围的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5、喜酸怕盐:蚯蚓喜欢栖息在偏酸性或中性的土壤或有水源的环境中,最怕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原因是盐会导致蚯蚓的细胞缺水,严重时蚯蚓会因脱水严重而迅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