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科院的一项研讨标明,我国大鲵正处于极度濒危情况,如果不改变现有的保护措施,它或许也将变成“传说”。我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它至少可以分为5个种群。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种群都处于极度濒危情况。这也意味着,咱们试图保护大鲵的一项中心行为——野放养殖,反而在“帮倒忙”。大鲵的叫声就像小孩的哭声,所以又叫“大鲵”。从前人们认为这动静不吉祥而不肯捕杀它们。后来,有人发现它居然是一道稀有野味,这才给它招来了杀身之祸。
为了保护大鲵,我国法则禁止出售野生和第一代繁殖大鲵,但二代大鲵可以合法上市,各地的大鲵养殖场层出不穷,政府还鼓动养殖场野放大鲵并给与补偿。
保护野生个别,满足市场需求,野放弥补种群,看起来的确是个完美的模型,只要几个小问题:第一、一切养殖的大鲵里,只要很少的部分卖给了餐馆,剩余的绝大部分是卖给了新的养殖场,并层层传递。这也直接导致大鲵市价暴降。
第二、养殖大鲵技能门槛很高,哪怕跌后的价格仍然能让盗猎者有利可图,且防不胜防;第三、野放大鲵底子没有到达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没有做遗传剖析,也没有检查是否有病原体,更缺乏成活率和种群点评。一旦人工养殖的大鲵被放入野外和当地大鲵进行杂交,就会增加基因污染(基因混杂)的危险,然后导致野外大鲵种群走向灭绝。举个比如:司空见惯的家牛,它的野外祖先原牛,都现已灭绝了几百年了……
短秀菌:大鲵归于有尾目最陈旧的类群之一,和其他类群在1.7亿年前分居。那时候,这个星球上乃至都没有鸟语和花香。在漫长的年月里,这个类群和一切其他集体相同,经历了许多物种灭绝和新生。仅仅没想到,不久之后,可能要轮到它自己了。物竞天择,虽然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可人为因素形成的物种灭绝,总会让咱们感到遗憾,就像听到大鲵那一声声悲情的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