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口粮,每年的四月下月播种,到了八月下旬就可以收获。现在还是有很多种植户对青稞的种植意识不强,因此导致病虫害频发。下面主要和大家聊聊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一、青稞黑穗病
1.发病规律
青稞黑穗病主要侵害幼苗,每年只在苗期侵染一次,主要靠种子带菌传播。每年青稞脱粒时散出的冬孢子附着在大麦种子表面,青稞播种后冬孢子萌发产生菌丝,从大麦芽中侵入,随后菌丝体随着麦苗生长逐渐扩展。大麦进入抽穗前病菌危害花器和种子,然后形成大量冬孢子,出现病穗。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部分孢子萌发,侵染青稞颖壳和种皮。在青稞抽穗前不表现出任何症状,抽穗后出现病穗,在病穗外侧生长出很多黑粉,麦穗变成畸形,发育不良不会结实,危害青稞产量。
2.防治方法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选择抗病品种和带菌种子,在播种前要精细选种,将种子中的病虫害粒,机械损伤粒和瘪粒全部去除。在患病青稞穗抽出,黑粉还未散播前,将田间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焚烧或深埋处理。
其次,做好药剂处理工作。在播种前。药剂拌种和土壤消毒处理。用 15% 的粉锈灵或者立克秀进行药剂拌种,每 100 kg 青稞种子拌种30 g15%的粉锈灵或立克秀。播种前进进行药剂土壤消毒。
使用粉锈灵 70 g 和细沙土 30 斤混合均匀后撒播到田间。或者使用石灰水浸种处理,1 斤石灰加 99 斤清水,兑成 1% 的石灰水。100斤石灰水,浸种青稞 55 斤,浸种过程中禁止搅拌,一般浸种一周后捞出即可播种,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防治青稞黑穗病 。
二、青稞条纹病
1.发病规律
青稞条纹病又称为条斑病,属于侵害性疾病,从青棵幼苗到成熟期均可发病。该种病害主要危害青叶片和叶鞘,一般在青稞幼苗生长到一到两个子叶时发生,发病初期先是在叶子上产生淡黄色斑点或者与叶脉平行的短小条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展。进入分蘖期后从叶片基部直到顶端叶子上形成平行的细长条纹,病斑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变成黄褐色,进入拔节抽穗期后,病斑中央呈现草黄色或者枯黄色,病斑周围呈现褐色,并在病斑上生长出黑色霉菌层。发病后期,叶子逐渐干枯,沿着叶脉逐渐破裂。受危害青棵植株一般生长矮小,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抽穗后发病,导致结实率下降,生产出大量瘪粒。
2.防治方法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青稞播种前要做到精选种子,去除瘪粒和病虫害粒,选择籽粒饱满,活性较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后采取促进植株尽快出苗,减少病菌侵染的手段,及时将田间病虫病害植株拔除。
其次,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在播种前要晒种浸种,播种前两天将种子拿出来通过暴晒,能够提高青稞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在播种前还可以进行药剂拌种。使用 1% 生石灰溶液浸种能够很好的预防条纹病发生,并且还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方法为生石灰 1 kg 兑水 99 kg,浸种 60 kg,溶液温度维持在 30℃浸种 24 h,浸种后及时捞出晾干等待播种。最后,科学药物防治。药剂拌种用青稞种子量 0.10% 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30% 的粉铬宁拌种,防效可达 90% 以上,且有增产作用,或用 0.10% 的适乐时拌种进行防治。
对于青稞条纹病危害严重的地区,要做好青稞抽穗到灌浆阶段的防治工作。第一次药物防治,在青稞抽穗期到盛花期,第二次和第三次药剂防治,主要结合田间病害危害程度、药剂药效水平综合确定。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灭菌丹等。
三、青稞粘虫
1.发病规律
青稞粘虫,又被称为行军虫和五色虫,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粘虫食性很杂,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麦类、高粱、青稞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黏虫各龄幼虫食量差异性很大,1 到 2 龄幼虫多隐藏在青稞心叶或者叶鞘中,昼夜取食,但这个时期的幼虫取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出现半透明的小斑点。幼虫进入到 5-6 龄期后最为严重,常常蚕食整个叶片,导致青稞穗部折断。
2.防治方法
青稞粘虫防治要采取补捕捉成虫采集虫卵杀灭幼虫相结合的办法。在成虫产卵高峰期,田间卵块集中采集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首先,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控制好化肥施入量,尤其要控制好氮肥施入量,营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环境,减少害虫产卵场所,降低幼虫存活率。在成虫发生期,可以在田间插杨树枝或者人工捕杀成虫。成虫产卵期在作物田插谷草或萎蔫玉米苗诱蛾产卵,定期集中烧毁处理。
其次,药物防治。当达到防治要求后,要科学选择药物进行防治。药物可以选择使用 2.5% 敌百虫粉剂,每亩喷 2.0-2.5 kg,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 90% 晶体敌百虫 1000-2000倍液、80% 敌敌畏 2000-3000 倍液,或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 氧乐氰乳油 2000 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