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有什么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原因是什么?向日葵菌核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向日葵菌核病症状及危害 向日葵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能被侵染,根据侵染部位可分为根腐型(主侵茎基部)、茎腐型(主侵茎秆)和烂盘型(主侵花盘)3种类型。 1、根腐型(也叫立枯型):从苗期到花盘形成前均能发病,一般在6月上旬发现中心病株。发病部位主要是茎基部和根部,受害部位初期呈水浸状,潮湿时长出白色菌丝体,干燥后茎基部收缩,菌丝结成菌核。由于茎基部输导组织被破坏,叶片下垂,整株呈立枯状死亡。大小菌核均可引起立枯病,主要以小菌核为主,菌丝凝结成团,形成鼠屎状菌核于基部周围。 2、茎腐型:发生在成株期,主要侵染植株的茎基部和中下部,病斑初为褐色水浸状,稍凹陷,上有同心轮纹,生有白色菌丝,后期结成黑色小菌核。主要由小菌核引起。 3、烂盘型:主要发生在向日葵开花末期。花盘背面全部或局部出现水浸状病斑,随即迅速蔓延扩大,菌丝密生于种子与肉座之间,变褐,软化而后花盘腐烂甚至脱掉,并在其中形成网状或单个菌核。受害植株籽粒成熟不好或脱落,籽仁褐色或变成菌核,严重影响产量。主要是由大菌核引起。
二、向日葵菌核病传播途径 向日葵菌核病的菌核病蔓延极快,来势凶猛。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菌核是越冬传播再侵染的主要病害。菌核是由菌丝密集硬化形成的,核内呈白色,贮有大量营养物质,外皮黑灰色,形状像老鼠屎。当年形成的菌核潜伏在病株残体中,或随烂盘掉落在地面翻入土中,经冬季低温休眠,翌年才能发出有柄的子囊盘,很象小蘑菇。盘上有子囊,子囊内有无色椭圆形胞子。孢子极轻,成熟后弹入空气中,随气流、雨水或昆虫携带而飞扬传播到远方,侵染健康植株。
三、向日葵菌核病发病原因 一般秋季多雨年份发病较重,菌核萌发及孢子开始传播侵染,要求的最适宜温度在20~22℃。下洼地土壤湿度大,发病重;重茬病害重;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
四、向日葵菌核病预防措施 1、秋耕深翻可把菌核埋压到土壤深处,使它萌发出的子囊盘长不出地面,更深处的菌核吸水膨胀后自行腐烂。 2、实行合理轮作避免重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能有效地抑制菌核繁衍更新,减少病原,减轻病害。 3、选用抗病品种,这是一项简便易行的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4、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前用50%速克灵粉剂或用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 5、对土壤进行处理,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0.35千克,40%五氨硝基苯2.5千克拌土50千克与种子同时施入穴内,防治效果可达60%。 五、向日葵菌核病防治农药 在向日葵生育期喷施,用万霉改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菌灵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于植株茎基部;如开花期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500倍液、菌核净800倍液,在开花初期喷洒在花盘上,每亩喷药液100~125千克,每隔7天喷一次,喷药2~3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向日葵菌核病如何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