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丛枝病有什么症状?竹子丛枝病发生原因是什么?竹子丛枝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竹子丛枝病症状及危害 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危害水竹、刚竹、淡竹、雷竹、早园竹、高节竹、毛竹等竹种。该病的发病率普遍较高。感病后,病竹生长衰弱,出笋减少。病重竹林,常常整片枯死,竹材产量明显下降,竹林生长逐渐衰败。 竹类丛枝病病害开始时,仅个别枝条发病,病枝细长衰弱,叶形变小,节数增多,节间缩短,小枝顶端长出几片新叶,后小枝上长出无数侧枝,年复1年侧枝增多,形似扫帚状。严重时,小枝丛集成球形,如雀巢。4、5月病枝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即病菌的假子座)。当无性孢子成熟后,孢子在雨后或潮湿的天气释放在子座的表面,可见乳状液汁或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5月底~6月上中旬,白色米粒状物逐渐成熟,在白色米粒状物表面有1颗颗紫色-紫褐色的瘤状突起,使整个子座呈紫色~紫褐色(有性子座)。当子囊孢子释放传播后,子座消失。9、10月的秋梢端部也会产生白色米粒状物,但这次的产生不如春季普遍。冬天病丛枝端枯死较多,促使第2年产生更多的丛生小枝,以后进一步发展成悬挂着的或不完全悬挂着的雀巢状或球状的丛生小枝群。历史性重病株,可导致全株枯死。
二、竹子丛枝病传播途径 竹类丛枝病的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活的丛枝或芽叶内越冬。翌年春秋二季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滴飞溅传播,有性孢子靠气流传播,或者是随着有病母竹远距离调运传播。健枝当年被病菌侵染,当年即可产生丛枝。
三、竹子丛枝病发病原因 老竹林(4年生以上)、郁闭度大,不通风透光的竹林,或者低陷处,溪沟边,湿度大的竹林利于病害发生。抚育管理差的竹林发病较常见。
四、竹类丛枝病预防措施 1、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按年龄大小及时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并进行松土、施肥,以促进竹林生长旺盛,减少病害发生。 2、严格检查,避免选取有病母竹造林。 五、竹子丛枝病防治农药 在每年的3月底~4月初,9月初~9月中下旬,子实体没有释放前发现丛枝病株,及时剪除病枝,重病株连根挖除,并集中烧毁。同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铜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喷3次,效果明显。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竹子丛枝病如何防治? |竹笋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