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菌核病有什么症状?韭菜菌核病发生原因是什么?韭菜菌核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韭菜菌核病症状及危害 韭菜菌核病又叫韭菜白腐病、韭菜白绢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部。发病部位初期变褐色或灰褐色,后腐烂干枯,田间可见成片枯死株,病部可见黄白色至黄褐色菜籽状小菌核。
二、韭菜菌核病传播途径 韭菜菌核病的病原以菌丝体和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落入土中的菌核能存活1~3年,是此病主要初侵染源。菌核抗逆力很强,温度18~22℃,有光照及足够湿的条件下,菌核即萌发产生子囊盘,由子囊盘中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或与健株接触后侵染发病。 三、韭菜菌核病发病原因 1、菌核也可随种苗或病残体进行传播蔓延。 2、湿度是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限制因子,相对湿度高于85%子囊孢子方可萌发,也利于菌丝生长发育。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保护地容易发生和流行。 3、低洼积水田或大雨后受涝,偏施氮肥,种植过密,韭菜发病重。 四、韭菜菌核病预防措施 1、对韭菜栽植地块深翻,将菌核翻至10厘米以下,使菌核不能萌发。 2、实行轮作,培菌无病苗,未发病的温室或大棚忌用病区培育的幼苗,防止菌核随育苗土传播。 3、覆盖地膜栽培,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 4、加强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除田间杂草,注意通风排湿,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滴灌、暗灌,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传播蔓延。 5、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消毁,切勿乱扔,以免传播。 6、清沟沥水,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五、韭菜菌核病防治农药 1、每次割韭后至新株抽生期及时喷药预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棚室中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棚室韭菜染病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药剂选项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50~100mg/kg。 2、在发病初先摘除病残体并销毁,然后再喷药,可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棚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于发病初期,667平方米用10%腐霉利烟剂250~300克熏1夜,也可于傍晚喷撒6.5%甲霉灵粉尘或10%灭克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每次1千克,每7天1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韭菜菌核病如何防治? |韭菜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