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而菌核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之一,露地和保护地种植区经常发生,北方棚室种植的莴苣受害最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莴苣菌核病的危害有哪些?
一、病株特征
莴苣在苗期和成虫期容易患此病,叶用莴苣的发病特征是地面附近的叶柄或下叶的边缘,变成浅棕色的水浸状,然后软化和腐烂,天气潮湿时,它会生出灰白色的棉花絮(病原体的菌丝体),絮状物中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当天气干燥时,叶球的外叶仍保持其原始形状,但内部已经腐烂,并且有空隙和菌核,由菌核病引起的腐烂没有恶臭,但在混合的细菌软腐后,有臭味。
茎用莴苣和采种株多在生长后期发病,首先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或接触土壤的衰老叶的边缘开始,叶柄开始发病,然后扩散到上部,茎上的病变是水浸状,略微凹陷,最初是浅棕色,后来是灰褐色,在后期,全株是灰白色的菌丝体和菌核,严重时,导致叶子枯萎甚至死亡。
二、发病规律
菌核和细菌可以混合到土壤和有机肥中,甚至可以夹杂在种子中进行播种,进入之前没有发生菌核病的苗床、棚室或田间,一旦发生菌核病,土壤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病情将逐年增加。
在发生菌核病的温室和田地中,表层土壤中的菌核和上一季病株的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菌核需要经历低温休眠期以发芽和感染植物,若土壤持水量达80%以上且持续湿润时,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被放射到空中并随风飞散,降落在植株上,萌发后产生芽管而侵入,在土壤水分低时,菌核萌发会产生菌丝,土壤中的菌丝残留物也会生长菌丝,菌丝向周围环境扩散,与植物底部脆弱的幼茎或老叶接触并侵入,菌核在土壤中存活至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