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芽陆续的展开,绿叶蝉也陆续的来了,它们是闻着嫩芽的芬芳而来。茶冒芽时,茶人也来了,蹲在茶丛边上,撼了憾树干,茶丛中窜出了几只灰色还有黑色的小飞虫,它们扑向茶人,茶人本能地躲着闪着,当绿色的小飞虫也迎面扑来,茶人却没有躲避,两眼直愣愣的看着它飞起又落入茶丛。小绿虫重新躲入茶丛中,茶人知道,没有趋光性,害怕阳光直射的绿叶蝉,此时是不会滞留在叶面上的。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 ,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其中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此虫一年发生8-12代左右,且世代交替。茶小绿叶蝉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我省各茶区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3.8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为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具体用法是:10%吡虫啉15-20克稀释成4000-5000倍液,35%硫丹50-75毫升稀释成1000倍液,98%巴丹40-50克稀释成1000-2000倍液,2.5%天王星每亩用25-40毫升加水稀释成1500-2000倍液,2.5%功夫每亩用25-35毫升,加水稀释成2000倍液喷雾。以上各种药可任选一种,掌握在假眼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前施药
原标题: 茶叶小叶蝉用什么农药好 茶叶小绿叶蝉的特征及农药防治方法 茶叶小叶蝉| 茶叶小叶蝉用什么农药好|茶叶小绿叶蝉的特征及农药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