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馆有镇馆三宝“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石”。而今天小阳介绍的就是镇馆三宝之一的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其作器者为毛公,所有得名“毛公鼎”。“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内刻铭文500多字,是迄今为止发现青铜器中篆刻铭文字数最多的,篇幅最长的,堪称是“金文之最”。王国维先生曾称赞:“三代重器存于今日者,器以孟鼎、克鼎为最巨,文以毛公捅为最多。”
毛公鼎的铭文文体特征鲜明,全篇铭文可分为5部分,每段都以“王若曰”或者“王曰”开头,极具层次性和条理性的阐述了同个主题。其中,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开国时的文治武功;第二部分是周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国的内外事务;第三部分是赋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特权;第四部分是告诫并且鼓励毛公从善从政;最后一个部分记录了宣王赏赐给毛公大量华贵的物什,如美酒,玉器,祭服,宝马等。毛公十分感谢和称赞周王的赏赐,特地铸造此鼎以表纪念。
毛公鼎的流转十分揪动人心。
清道光末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的村民在种地时无意间将毛公鼎发掘出来。之后,毛公鼎辗转落入西安古董商人苏忆年之手。咸丰二年,陈介祺以1000两银子从苏忆年手中购得毛公鼎,购得毛公鼎之后,陈介祺秘而不宣,暗中收藏了毛公鼎30年,陈介祺死后,其家人又收藏 了20年。后陈家因家道中落,1902年被两江总督端方强行低价购走。1911年,端方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被新军刺死。后其家族和袁世凯家联姻,欲将毛公鼎作为嫁妆,但被袁世凯回绝。端式后裔不得不将毛公鼎抵押给天津的华俄道盛银行。1919至1920间,一位美国商人欲以50000美元购走毛公鼎。此消息一经传开,国内舆论哗然。最后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大收藏家,书法家叶恭绰买走此鼎。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逼问叶恭绰侄子叶公超,叶家为就叶公超性命,制造了一尊假鼎交给日军,而真正的毛公鼎由叶公超带到香港。抗日战争结束后,叶家因财力问题不得已出卖毛公鼎。上海商人陈永仁购得此鼎,欲将此鼎献给国家。后毛公鼎落入戴笠手中。戴笠死后,毛公鼎存放于“上海敌伪物资管委会”。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教育部长的徐伯璞为防止国宝的流落,竭尽全力从“上海敌伪物资管委会”把毛公鼎取回。1948年11月,毛公鼎和众多国宝被带到台湾,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