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硅谷知名风投安德森霍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的一篇名为《三星的窘境》(Samsung’s predicament)的博客在国外科技媒体得到了广泛的转载,而国内媒体也纷纷翻译转载,由于文中将三星与戴尔进行了比较,有的翻译便直接把标题换成了《三星是否会成为PC的戴尔》等类似的标题。看了下原文,坦白地说没有看懂克里斯•迪克森这篇博文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倒是从中发现了一些与市场事实相佐的矛盾。
通看全文,克里斯•迪克森的核心观点是,未来的移动行业的发展将会像PC产业一样出现“分层”,而所谓的“分层”,克里斯•迪克森引用了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每个科技市场最终都会“过量”满足用户需求,此时横向优势要超过纵向优势的观点,进而引出“如果移动行业出现分层,大部分行业利润是否也将流入系统和应用层?”的结论,而这就是三星未来发展可能遭遇到的窘境。这之中,克里斯•迪克森列举了戴尔、微软、苹果、谷歌等企业的正反例子予以说明。但其中存有许多与市场事实不符的现象。
其实克里斯•迪克森的核心观点有更简单的理解方式:即三星之所以在移动行业(主要还是指智能手机吧)发展如日中天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尚未像PC市场出现所谓的“分层”,而一旦出现“分层”,三星就会像戴尔一样陨落。
原因很简单,三星和当年的戴尔一样,仅是凭借硬件上的成本优势获取营收、利润和发展,并没有自己的系统和应用,也就不像苹果和谷歌有自己的IOS和Android生态系统。而未来硬件是不会挣钱的,即像克里斯•迪克森所说,利润将流入系统和应用层。当然,克里斯•迪克森还拿出PC产业中大部分利润流入系统厂商微软,而戴尔获得的利润小得多来予以佐证。
其实这里,将戴尔与微软的利润作比较并不恰当,或者没有可比性。原因也很简单,微软在PC领域有多少Windows OEM伙伴?这种一对多的比较本身就不合理,如果真客观比较的话,微软将所有OEM合作伙伴的份额都给戴尔,再看看究竟是谁的营收和利润高。或者把微软在全球PC市场所有OEM合作伙伴的PC营收和利润加在一起,和微软Windows的授权营收和利润做个比较看看。总之以此证明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的硬件厂商的利润流入系统厂商中颇显无力。重要的是,微软和这些OEM厂商是共存共生的关系,而不是营收和利润谁流向谁的竞争关系。
再看克里斯•迪克森所谓横向优势要超过纵向优势的观点。这个观点更容易被现实所击破。苹果自家的芯片、硬件(iPhone、iPad)、IOS生态系统、去三星化;谷歌的Android生态系统、自有品牌Nexus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软的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自有品牌的Surface品牌,甚至未来的Surface智能手机,其实走的都是垂直整合(获取纵向优势)的路线。与这些大佬相比,三星在移动行业有自己的芯片、面板、闪存等,至少在硬件的纵向整合上并不输给些大佬,甚至占有优势,唯一却的就是克里斯•迪克森所言的系统和应用层,也就是生态系统。
那么核心的问题则是未来移动产业的利润真的会从硬件流向生态系统吗?不敢断言,但至少从目前看不会。
目前iPhone本身依旧是苹果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来源,苹果依旧是一家靠硬件维持高营收和高利润的企业,否则众多的分析师和投资人在预测苹果股价表现是,就不是关心iPhone的销量,而应该是IOS生态系统,至少是App Store的营收和利润。当然,IOS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助推作用(或者说是围墙),但仅此而已。
至于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就像克里斯•迪克森所说:谷歌足以承受手机和系统业务的持续亏损。言外之意,谷歌目前通过Android生态系统是不挣钱的,既然如此,又如何拿谷歌Android作为大部分利润流入系统和应用层的证明呢?相反,倒是三星借助Android生态系统贩卖手机硬件赚得一塌糊涂。同样对于微软,如果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系统和应用)很赚钱的话,为何要发布自有品牌的Surface呢?而且Surface的利润甚至高于利润就已经很高的苹果iPad。
综上所述,首先克里斯•迪克森将硬件、系统和应用所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割裂开来的比较方法本身就有待商榷;其次是从目前的营收和利润的来源看,硬件仍是主体,且未显现出向系统和应用层转移的迹象;第三从目前产业的发展看,垂直整合获得纵向竞争优势是包括苹果、谷歌、微软在内的大佬们的诉求,而不是追求什么横向优势。所以以此判断三星可能陷入窘境,甚至成为PC产业中的戴尔有失公允,至于未来三星会不会陨落,那是另外撰文探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