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看支付宝在移动互联网的防战战略

  最近,支付宝倒腾了不少东西。比如把移动支付分为线上(针对移动电商、手游等)和线下(直接用手机付钱给线下商户),其实支付宝一手要守,一手要攻,要跨的坎还是不少的。付宝到底是怎么在移动互联网上上演攻防战的呢?

  守!PC优势如何平移?

  PC端,支付宝拿下了半壁江山,霸主之位还是很稳的,这个优势在移动端能不能守得住呢?

  在PC端用支付宝付钱,不管是给电商、网游,还是缴费充值、还款转帐,网民们都已经用得很纯熟了。但在手机上,情况还不是很妙。前一段,阿里金融的负责人胡晓明(花名孙权)对外界公布了一个数字:移动端上,用户打开支付宝App选择网银付款时,成功率只有38%!

  多么可怜巴拉的一个数字啊。拖后腿的,是银行。用支付宝付款,有三种方式:支付宝余额、快捷支付(不需要开通网银)和网银支付。如果是用前两者,移动端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但如果是用网银,也就是如果你要在手机或pad上,跳转到银行网银界面去付款,那就悲催了,成功率就是孙权说的38%。

  

  这个数字让阿里很捉急。虽然余额支付和快捷支付这两年也普及很快,尤其快捷支付用户量已经破亿,但是支付宝注册用户有8亿,就是说,还有大批用户依旧习惯网银付款。问题是,银行的移动端界面实在太不给力,这就导致习惯网银支付的用户,支付宝根本没办法平移到移动端。

  孙权在和媒体交流时,说了句"银行离移动互联网还有点远",这话说得还是比较委婉含蓄的。其实说白点,要等银行们把他们的移动端体验做的和PC上一样给力,黄花菜都凉了。据支付宝员工透露,他们对接的180多个金融机构,现在有手机版本网银的不到10个。阿里等不起。

  那如此大的空怎么填,支付宝想出的办法是"信用支付",也就是前一段被大家热炒了一番的“虚拟信用卡”。

  支付宝根据你过往在阿里平台上的信用记录,给你个额度,开始肯定不大,一般也就几百上千,大钱付不了,小额支付肯定没问题了。毕竟手机上眼下也是小额支付为主。比如手游里买个道具,或者团购个下午茶啥的,你就可以用信用支付的额度付钱了,不需要去和银行的网银打交道,过几天你会收到账单(一个月一张),定期去还钱就好了。绕开了掉链子的银行,支付成功率自然就能像支付宝余额支付和快捷支付一样高了。

  有些人觉得支付宝此举是想做银行,阿里方面明确否认。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之下,阿里要直接发虚拟信用卡显然还不太现实。虽然具体流程要下月推出,但阿里明确表示该项目是和银行合作的。

  其实,这个信用额度虽然是支付宝定的,但钱其实还是银行的,这是关键。这个功能使用的前提应该是绑定银行卡,到时还钱也是还银行的钱,并不是还给支付宝。阿里其实就是承担了一个中间人,担保人的角色。

  而且实际付款时,还有个顺序设计:余额是首选,然后是快捷支付,接着支付宝才会问你,是选择网银还是信用额度。这个设计很说明问题,对于习惯前两种的用户,信用支付其实意义不大,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习惯网银支付的用户的,换句话说,是支付宝在帮银行补缺,因为他们要守住这批用户,防止他们在平移到移动端时流失掉。

  当然,长远看,阿里做这件事,除了圈用户,也有赚钱考虑。因为在信用支付时,他们会向收款的商户收钱,百分之一,千分之八一类的费率。至于能赚多少,现在说还言之过早,这种生意都是规模效应,前期肯定是投入期,技术、人力、宣传啊都要花钱。

  攻!线下比线上复杂百倍

  凭借支付宝的用户积累和品牌,只要支付成功率提高,用户慢慢迁移过来相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守的部分我觉得难度不大,但线下,攻的这部分就比较艰难了。因为线下真的是,复杂。

  首先要说一嘴NFC,就是近场支付,这个概念在线下移动支付领域曾经很火,当然现在说的人也还是蛮多的。在和支付宝员工谈及此物时,对方的评价,三个字:不靠谱。

  NFC是一种离线支付的方式,大家可以理解成公交卡。拿着手机,在收款的仪器上刷一下,钱就付好了,很方便,原理是基于一种传感器,貌似蓝牙一类的东西。

  东西是好东西,但NFC除了在日韩,其他地区都基本是停滞不前,即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程度最高的美国,谷歌推的谷歌钱包也是石沉大海的境遇。原因在于,NFC产业涉及的利益主体比较多,包括银行系、还有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免不了争来抢去。

  在我国,光一个移动支付的标准(13.56MHz和2.4MHz),银联和运营商就吵了几年。日韩之所以发展得起来,因为他们有一些巨无霸型的财团,比如软银,既是金融集团、也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所有利益纠葛自己一家公司里面搞定,推进起来自然快。

  而且,据前述支付宝员工分析,在我国,即使标准确定了,NFC也还不见得能突飞猛进。一来,这是离线支付,安全性上还是有挑战的,离线意味着很难实时监控,花出去的钱中枢神经不能马上知晓;二者,NFC所需的传感器,很多手机里根本没有,所有的iPhone里都没,安卓手机里,也只有一些高端机里有。当然,这东西成本不高,也就几美元,可以装上,但怎么装呢,换SIM卡?反正用户使用有门槛。

  NFC这个产业很庞大,要走顺还有很多路。与其等着遥遥无期的NFC,支付宝觉得还不如自力更生。对线下这个市场,支付宝还是很心痒的。最近一年,他们研究了一堆线下支付的手段,总结下,大概有五种。

  1.条码/二维码:打开客户端,扫一下二维码,输个密码钱就付好了。小额甚至可以不输密码,这个可以设置。

  2.摇一摇支付:俩人同时打开客户端摇手机,服务器会知道这俩人有付款转账的需求,会进行匹配,付款需求就可以实现。

  3.超级收款:把绑定的手机号或是支付宝账号告诉收款人,收款人一输入,你就会收到一条短信,回复个1、2一类的,钱就付好了。其实就是短信付款,你不需要开客户端。

  4.声波支付:打开客户端,点声波付钱按钮,手机就会发出“咻咻咻”的声音,对方的手机、pad或者电脑听到后可以识别,然后就付钱了。

  5.卡刷头:插在收款人手机的耳机孔上,是个硬件,等于迷你版Pos机。

  在这五种中,条码因为和二维码重复,已经被弱化;摇一摇因为需要手机有重力感应一类的传感器,考虑到很多低端手机不具备,所以也不被内部看好;卡刷头是个硬件,需要买,而且其功能其他几个不要硬件的也能完成,所以商用价值也不大。

  目前,二维码、超级收款和声波是支付宝最看重,并且要重点推广的,在其手机客户端上都已经出现在显著位置了。按照支付宝内部的说法,这三种,对于用户的手机都是零门槛,因为只要是个手机,就有摄像头、有麦克风、可以收短信。

  这三种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耗时不长。但要大面积推广,还是有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网络环境,支付宝所尝试的这些线下移动支付方式和NFC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是需要联网,而非离线。国内的网络环境大家懂的,在一些网络不好的地方,打开支付宝客户端登陆一下都要好久,这太考验用户的耐心了。

  第二是需求问题,这一点比第一点还要关键。在线下移动支付领域,其实支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某家公司,而是现金支付这种传统的,所有人都习惯了的支付方式。

  你觉得是拿出钱包掏出五块钱比较快呢,还是拿出手机,再打开支付宝客户端比较快呢?在线上,电子支付是个必需品,但在线下,它不是了。如果用户在小额支付时没觉得付现金不方便,那他对电子支付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

  关于这一点,支付宝也是认识到的。不过他们觉得,电子支付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其优势的。比如说,出租车司机,收现金,可能会遇到假币;要备很多零钱找零;隔三差五还要去把钱存到银行里;甚至还有人担心车里一堆现金被打劫;这些问题在电子支付身上都是不存在的。

  第三个问题是POS机已经相当普及。大部分商场超市、餐馆以及连锁便利店,都是接受POS机刷卡的。支付宝要去动这块奶酪,难度很大,毕竟银行也花了多年的人力物力,才把POS机普及到现在这个程度。

  从我和支付宝员工交流的情况看,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野心尚未大到要去抢银行的生意。在他们眼里,POS机的覆盖范围还是有限的,小微商户,比如出租车司机,水果店老板,又或者是自动售货机一类的,装个POS机肯定不现实,这东西还是有成本的,费率也不低。所以阿里首先针对的,会是这些POS机覆盖不到的商户。但是越是小商户,要教育他们使用移动支付这种新奇玩意,恐怕就越是困难。

  长远看,假如在用户体验、市场推广、商户教育上,支付宝能够做得非常好,好到用户习惯了用支付宝在线下移动支付的话,那么冲击POS机市场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是后话了,眼门前,支付宝这些尝试能够破局就已经相当不易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支付  支付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移动  移动词条  
品牌管理

 本土高端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制造就是低端的代名词,血拼价格战,低利润无研发,重营销轻品牌,高端品牌成为欧美企业的专享。然而,近年来出现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展开)

品牌管理

 魏则西的死:百度怎么了?

 丧钟为谁而鸣?  客观地讲,对于魏则西的悲剧,百度不是唯一该挨板子的。监管部门的缺位和莆田医帮的欺诈,同样应该受到舆论严厉谴责。但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百度已经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