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特尔这家驱动PC时代、又与移动互联时代插身而过的芯片巨头,找到方向或许比执行更加重要。
继今年4月底英特尔CEO科再奇首次系统宣布英特尔战略以后,近日,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接受媒体采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英特尔在中国的聚焦领域。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虚拟现实”、“体育”、“机器人”、“精准医疗”、“中国制造2025”,英特尔选择了八大发力领域。
英特尔的方向似乎仍然很多,但要知道,在“万物互联”海量机遇面前,明确一些方向,做出一些取舍,实属迈出了不易的一步。
重回增长轨道
英特尔与移动互联机遇插身而过,但却是少数错过机遇却最后幸存下来并重回增长的公司,表现堪称“顽强”。
过去几年是英特尔并不容易的几年,高通等移动芯片巨头牢牢控制了移动芯片市场,而英特尔传统优势的PC行业也经历了数年的低迷。不过,虽然在新兴领域被新兴巨头排挤出局,始终掌控着PC王国英特尔稳住了阵脚,在云的机遇和物联网机遇面前,重回增长轨道。
该公司截止10月1日的201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英特尔该季营收为15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为34亿美元,同比也增长了增长9%。数据中心、物联网部门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0%、19%。
“从我个人感受来看,今年是稳定增长、方向清晰的一年。我不能分享具体的数据,但是整体业务稳定增长,传统业务,例如传统的PC、数据中心发展总体来讲比较稳定。我们对新的领域的探索还在继续中,布局比以前要清楚,而且未来的发力点也更清楚了。”在回答英特尔2016年在中国市场表现时,杨旭向记者表示。
2015年、2016年无疑是英特尔重整中的重要年份。几个关键性事件:2015年,斥巨资收购Altera,实施从云端到存储、FPGA到终端的垂直布局;2016年,科再奇正是宣布了英特尔明确了转型方向。同时,砍掉部分长期需要补贴维持的业务,将目光聚焦在增长领域。无疑也是提振其业绩的重要措施。
转型过程也伴随着阵痛,2016年Q1,英特尔宣布全球裁员1.2万人。杨旭也承认,也涉及部分中国员工的裁员举措,对他个人而言是2016年面对的最大挑战。
进一步明晰聚焦领域
除了稳定传统业务,最重要的就是面向未来展开布局。
数据“海啸”无论对于存储还是对于计算,都意味着机遇。到2020年,每个人每天将生成1.5GB的数据,而一座互联工厂将生成100万GB的数据。此外,在杨旭看来,“万物数字化”、“计算感知化”、“云的增值”也是英特尔眼中的行业趋势。不仅英特尔,还有多家科技公司将向万物连接演进中云的机遇、数据机遇和智能化视为未来最重要的几个趋势。
而众多设备的互联,看似无穷的机遇背后,其实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切入,甚至放弃进入一些有诱惑力但未必占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对于英特尔而言,这同样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不过杨旭称,经过2016年,英特尔已经逐渐明晰未来的方向。
未来,英特尔中国将聚焦的八个领域分别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虚拟现实、体育、机器人、精准医疗、中国制造2025。其中,明确了部分关键领域,例如体育、医疗、制造业,也显现了英特尔看重的几项关键技术。
“在英特尔这么多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以前方向很清楚,就是要把PC的饼做大,执行力很强。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英特尔公司的执行力,重要的是方向要找好,过去两三年转型中,现在基本完成方向性的布局,接下来就是去验证。”杨旭说。
“前段时间有个词叫‘跨界’,后来我老想觉得不太对,没有界可跨了,现在都是融合的。现在是有史以来各大产业的大融合,这个已经很清楚了。各个公司都在调整、布局。”杨旭说。
英特尔整体战略
今年4月底,英特尔CEO科再奇宣布了英特尔的转型战略,“要把英特尔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
科再奇说,对于未来,他有五个核心信念:一是云是最重要的趋势,将塑造智能互联世界的未来,对英特尔的未来亦是如此;二是与云相连接,让组成PC客户端计算业务和物联网的许多“物”变得更有价值;三是存储和可编程解决方案(如FPGA)将为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带来全新级别的产品;四是5G将成为访问云端和迈向“始终连接”世界的关键技术;五是摩尔定律将继续发展,而且英特尔将继续在真正实现摩尔定律的经济影响方面保持领先。
“我们的战略正是基于这些前提,以及那些只有英特尔才能为它们带来的独有价值。这就形成一种清晰的良性循环 —— 云和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和FPGA通过连接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应得以进一步加强。”科再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