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事故、补偿损失、堵塞漏洞,更需要企业从此前的经验中获得教益。吃一堑、长一智常人尚且如此,对于大型企业,亡羊补牢更为应当。
因为种种事故,中海油近期成为新闻焦点。从蓬莱19-3油田漏油到大亚湾炼化项目火灾,再到绥中36-1再次发生溢油事故,接二连三的事故,损及企业利益,更损及公共利益。
中海油的发展的确迅速。以“世界五百强”排名为例,2007年仅列409位,今年已上升至162位。这背后,是机构和资产规模的不断庞大,是子公司层级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同时,在中海油投入的诸多项目,尤其是海域开采区块中,都可找到外资企业的身影。这些新情况和多种复杂的合作模式,对这家大型国企运营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事故的发生可能难以避免,但如果短期内连发事故,也说明企业管理存在问题。作为一个快速成长中的超大型企业,中海油应学会减少可以避免的事故、应对风险以及处理问题,把“成长的代价”降到最低。
时隔月余,再次出现漏油事故,中海油没有采取删帖、瞒报、拒绝接受采访等恶劣的“危机公关”,而是及时报告事故。这样的进步,或许就来自前一起漏油事故后的舆论批评。如何处理事故、补偿损失、堵塞漏洞,更需要企业从此前的经验中获得教益。吃一堑、长一智常人尚且如此,对于大型企业,亡羊补牢更为应当。
中海油这样的能源企业快速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所需,也是国家战略所需。发展,需要握好“快与好的辩证法”。否则,不仅会因各种事故给自身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企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营业额、利润率上,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体现在成熟的企业文化和理念上。高效的管理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直接体现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海油的诞生,就源于一次事故。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船造成72人死亡,邓小平在用餐时接到这一报告,气得将饭碗推到地板上。后来不仅撤了石油部部长的职,还将海洋石油从石油部系统分离出来。略带传奇色彩的诞生经历,也应给中海油的管理者以警示:无论多么高速的发展,都应在安全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