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京大学彩云支教团,是个公益性组织,一直默默无闻的奉献。
但最近,南大彩云支教团成为热点:
简单说,这支公益团在贫困山区支教时,遭遇不法人士的滋扰。
公安机关介入,滋扰者已被抓捕,但此事对于一腔热血的孩子们,仍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不适。
(02)
股神巴菲特,年轻时曾在一家救济中心服务,照顾那些贫困的人。
起初他极不适应,束手无策。因为他只是个成长中的孩子,而那些贫困人群,年龄都比他大,人生经验比他更多,甚至能力比他更强,而且有些人对他缺乏善意。那些人都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巴菲特一个小孩子,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工作过一段时间,巴菲特渐渐有所领悟。
到了晚年,巴菲特承认:养成我一生智慧的,恰在我无法理解、无法适应的重要人生阶段。
——他所说的这些受益终生的智慧,是什么呢?
(03)
巴菲特所领略到的第一件事:学会看世界,看众生,看民间疾苦。
人,活在自己的认知中,活在自己的观念中。
我们以为自己了解这个世界,但这只是一个错觉。我们所了解的,是自己的主观认知,并非是这世界本身。我们所了解的众生,也不过是自我的投影。正因为我们对这世界缺乏足够了解,所以才会做事磕磕碰碰,总是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走出去,走出自己的心,你才会知道,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的认知才会打开,才会适应这个世界,才会体恤苍生之苦。
(04)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二件事:遇到恶,才知道什么叫善。
巴菲特的一个同学,在救济中心照料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孩子暴力倾向严重,无故殴打其它小朋友。巴菲特同学就劝导暴力孩子。
不曾想,暴力孩子认真解释说:我是为他们好呀,他们不乖不听话,我才训诫他们的。难道你希望他们都变成坏孩子吗?
你这……暴力孩子的回答,让巴菲特和同学大吃一惊。对此巴菲特说:我这时候才意识到,一个人偏离自我,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怀疑自己能否帮助他,但毫无疑问他是我的老师,让我避免成为他。
(05)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三件事:善良无处不在。
在救济中心服务的起初,巴菲特心中有种成见,认为贫穷是个人品质所导致。尤其是遇到对他不友善的人时,这种想法更为坚定。
但有一天,他发现一个身患重病,对所有人恶言相向的老婆婆,坐在门前抚摸一只猫。而那只猫,在救济中心只接受老婆婆的抚摸,对其它人充满警觉。
这件事儿让巴菲特猛然醒悟: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最脆弱的地方。只要你找到它,所谓的爱心或帮助,才会真正的有意义——这也是巴菲特成就事业与慈善的理念。说来简单,但除非心灵猛然一击,否则并不能领悟。
(06)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四件事:你所拥有的一切,并非是源于你的能力。
年轻时的巴菲特,喜欢卖弄聪明,迷信当时在美国风行的励志鸡汤。认为凭自己的智力,理应得到更多。
但在救济中心服务过之后,他的看法慢慢改变。
他发现,一个人手中的一切,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境赋予的,另一部分才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如果一个人误把环境赋予当成自己的能力,就会陷入愤怒之中,就会扭曲自我认知,最终成为一个愤愤不平、但一事无成的人。
巴菲特正是避免了这一点,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07)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五件事:许多能力比你强的人,但环境比你更差。
巴菲特将此称为“幸运卵巢”。他曾说:在那些最底层的人中,不乏有比我或比尔·盖茨智力更高的人,但是他们生来不幸,苦难的环境摧毁了他们。他们付诸了全部的智慧,只是用来与环境做抗争。
所以,永远不要在那些境遇比你更差的人面前表现出优越感。
巴菲特说:优越感,可以用来衡量人的愚蠢程度:
你的优越感有多强,你就有多愚蠢。
只当你学会心怀怜悯,平等待人,才会知道什么叫智慧。
(08)
正因为环境不理想,所以才需要我们的能力。
巴菲特在救济中心,见到许多年轻时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但人生渐行渐下,最终一贫如洗的人。他说: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脆弱,依赖性强,总是渴望更多关注。事实上,这些人都曾出身于富贵之家,但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用来购买自尊上。
但是,自尊是源自内心的力量,花再多的钱,也无法从外界买到。
对此的洞察,让巴菲特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努力夯实自身的能力,才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
(09)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七件事: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环境所压倒。
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环境,另一种是相对环境。
绝对环境,就是彻底灭杀你能力的情形。比如说贫困地区,资本匮乏,纵然你能力再强,也难以养活自己,更难以有更好的发展。
相对环境则不然。
相对环境因为资本充裕,因而构成能力的等级线:如果你的经济状况低于平均线,这个落差就是你能力的缺失。如果你的经济状况高于平均线,高出的部分就是你的能力——巴菲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资本充裕地带还显得有心无力,那就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了。
(10)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八件事:能力有两种,一是自身的存活能力,二是帮助别人的能力。
巴菲特说:那些错把环境赋予当做能力的人,最容易高估自己。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客观衡量自己了。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衡量自己,他就会变得强大而无畏。哪怕这个人处在绝对贫困的环境之下,也会走出绝望的低谷。
相反,现实面前不肯正视自我的人,会在自己心中制造迷境幻象。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迷惑自己,而我们人生唯一的工作,就是避免这种情形出现。
(11)
年轻人的心,纯净纯粹,对金钱有种本能的厌恶与抵触。
小时候的巴菲特,虽然显露出了商业的天资,但未能免俗,一样对资本怀有成见。
但在救济中心服务期间,他的想法慢慢改变。他亲睹了贫穷,而贫穷往往会带来自尊的缺失。所谓悲悯,所谓善行,所谓帮助,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充足的资本之上的。如果一个人对资本怀有偏见,又如何在这个世界践行自己的良善?
这就是巴菲特后来成为股神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渴望帮助更多的人,就必须赋予自己更强的能力。
德兰修女说:穷人是伟大的。
——但贫穷并不伟大,相反的是,贫穷是需要整个社会合力改变的不公平。
(12)
总结巴菲特认知九条,归结为一句话:
——认知公正!
偏远贫困地区的支教,会让你近距离的看到:那些远比我们更有能力,更有资格享受美好生活的人们,是如何被不公正击跨的。
这种不公正,或许责任不在于我们——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改变它。
父辈们的努力,是想给年轻人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年轻一代的努力,是渴望获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如南大彩云支教团的孩子,那纯洁的、美丽的、未曾受过丝毫污染的生命,他们怀有无尚的情怀,为了践行善良的理念,远赴贫困地区。但当他们遭受到滋扰之时,刹那间的惶恐与无助,让我们看到的是巴菲特的少年时代。
从此你应该知道,你比自己要帮助的人更弱小,更无助。只是命运的机缘与父母的努力,让你获得了充足的安全感与发展机会。不要辜负生命的赐予与幸运,如巴菲特那样,于惶然之际思考,寻找自己的所在。为了践行善良的使命,你需要变得强大起来。要有向上撑起的力量,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要有向下扎牢的力量,让自己立得更稳。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智者不断提及的忍字,说的不是忍耐,而是以利刃剖开晦涩,说的是明晰的认知。只有当你的认知洞穿人心人性,才会走出迷惑惶然,才有能力应对一切不堪与艰难,才会把你心中的希望、爱与美,带给那些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