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最有名的思想名人,当然是孔子。 孔夫子,之乎者也什么的。
但孔老夫子,脑壳里的知识贮量,有多少涅?
——孔子不懂离散数学,不懂天体物理,不懂量子力学,没学过法学金融学,不懂AI,没见过低腰裤情趣衫,连Q币都不会充。 让孔老夫子穿越到现在,连小学生都分分钟辗压他。 但要说到学问立身,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孔子。
这是为什么涅?
(02)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学习知识,是拿来用的。
(03)
有位海外留学生,讲述她遇到的事情。
她去一家餐厅吃饭。
来了个少数族裔男子,坐在了她的身边。
餐厅里还有许多空位,但这个男人偏挑她身边坐,让她心里稍感不快。
但她突然想起曾读过的书,书中描写了少数族裔兄弟,在奴隶贩子压迫下遭受的种种苦难。她还想起了历史上的少数族裔兄弟们,为争取自由与平等,付出了好多代价。
她的眼眶湿润辣,对坐在身边的男人,突然间充满关爱和同情。 对方感受到了她的态度,立即贴近过来,几乎紧贴到她的身上,问她一个极其私人的问题。
这位姑娘说,如果是个白人问她这种私隐问题,她会立刻报警,因为那意味着性骚扰。
但人家,是曾遭受过奴役与压迫的族裔哦。
所以她尴尬的往旁边挪了挪,勉强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对方又紧贴过来,问了她第二个更私隐、正经人绝对不会问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方的怪手,已经放在她的大腿上,抚摸起来。
她吓得尖叫一声,嗖的弹跳起来,头也不敢回的逃出餐厅,一口气跑回寓所,赶紧把门锁上,心脏犹自怦怦狂跳。
她说:都怪我读书读傻了。
——傻到了把受奴役受压迫的群体属性,强行赋予了不相关的个体。
——却忘记了,受奴役受压迫的是另外一群人,而她面对的是一个性骚扰者。
这就是读了书,却不会应用的范例。
(04)
有位姑娘,大学时好想好想有段爱情。
水深火热的那种。
但大一没遇到。
大二也没遇到。
大三还是孤零零一个人。
好寂寞呀,月白风清之夜,姑娘的心,感受到无限惆怅。
惆怅之际,她发现自己的签字笔,笔芯已经用完了。
那就拧开,换支笔芯。
当她扭开签字笔时,惊讶的发现里边有张皱巴巴的小纸条。
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同鞋,你好好漂亮,我真的真的好喜欢你。但我不好意稀表白,我是XX系XX班的XXX,我滴电话是XXXXXXXXXXX,请打我的电话,让我们开始一段美好的爱情吧。
下面还有日期。
仔细一看日期,姑娘顿时就炸了。
——那日期,竟然是她读大一的时候。
这都过去几年了。
姑娘气得几乎要骂娘,这都是什么人呀,把求爱的小纸条,藏在人家的签字笔里,这谁能看得到?而且他还想让姑娘主动打电话跟他表白,谁给他的勇气? 看看这个签字笔里塞纸条的蠢孩纸,这书是怎么读的?
读到了连求偶的生物本能,都木有咧。
(05)
会读书,却不懂得应用。
这就是许多人,脑壳里的知识比孔子多,却无法与孔子比拟的原因。
——因为他们读到的书,学到的知识,游离于他们的认知之外。
并没有构成他们思想。
(06)
有个学市场营销的孩纸,兴冲冲的毕业工作了。
老板带他出门,听客户云山雾罩的瞎扯一番。
回来后,老板让他赶紧出方案。
出方案……那就出呗。
他苦思冥想,照猫画虎,弄出份方案,拿给老板。
老板只看了一眼,就扔了回来:不行不行,你到底懂不懂啊?又耳提面命,把客户的要求对他复述了一遍。
他假装听着,心里怒骂老板:你个傻蛋,懂个毛啊?就知道冲老纸指手划脚。老纸奋斗了二十年,不是听你教训的!
回到工作台位,他一声不吭,把原方案悄悄给客户发了过去。
客户回复,用词用语,竟然跟老板一样。
嘿,现在这人都怎么了?看不出我这方案有多好吗?就知道指手划脚瞎咧咧!
他很生气。
下班后,遇到个还没毕业的小师妹,他说起谋生的艰难,老板恶心,客户傻缺,这世道真是太难辣。
小师妹眨着眼睛听着,说:把你的方案拿给我看看。
你还懂这个?他不屑的把方案递过去。
小师妹仔细看完,对他说:这几个地方,你照我说的,这样修改……
嘿,你个还没毕业的黄毛丫头,在老纸面前装什么装?
他心里冷笑。
第二天上班,老板催促他快点修改方案。他无法可想,只好按照小师妹的吩咐,修改过后,拿给老板。
老板看了后没吭声,立即发给客户。
客户立时回复:一切OK,那就照合同执行吧。
事后他想了几天,才终于想明白。明明还没毕业的小师妹,何以修改之后的方案,就立即获得老板客户的认同?只是因为小师妹吃透了课本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他呢?学的时候就不怎么用心,毕业后学的那点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
所以他在知识应用领域,惨遭小师妹辗压。
(07)
哲学家叔本华说:知识的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
比如说孔纸,他生在2500年前,懂个毛知识?
孔子的知识,无非不过是日常生活中,自己瞪俩眼珠子瞎琢磨出来的。
但孔老夫子,又是怎么学会的知识应用涅?
(08)
孔子曾问学生子贡:傻孩纸,你以为老师是学了无数知识,才懂应用的吗?
子贡反问: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你差矣,老师我是一以贯之——掌握了知识之上的基本原理,将所学到的知识贯连起来,才做到娴熟应用。
那么这个最上面的原理是神马?
——孔子说:这个原理,不是一句话,一个口诀,不是一句傻子听了后,立刻变成高智商的神奇咒语!
——这原理,是洞穿知识体系的认知!
——是思想!
孔子的原话,是这么说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下学上达,叩其两端,举一反三,求之诸已。
(09)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我们前面讲的故事,毕业工作的师兄,被在读的小师妹智力辗压。不是你学了知识就成了牛人,是牛人让知识体现出高质量的应用价值。
要想不被别人智力辗压,就必须下学上达,叩其两端,举一反三——如果发现很难做到,一定是未求诸已,是自己顽固的旧认知,妨碍了知识的应用。
所以孔子最讨厌四个东西,无端的臆测、武断的成见、冥顽不化的固执,与自以为是——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认为,知识在人家手中,百用百灵,到了你这里就失灵了,就是因为你的认知和知识犯冲,降低了知识的实用价值。
必须要破除自我认知障碍,才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10)
叔本华说:知识必须要应用于人类社会本身,才会构成你的认知、你的思想。
第一是复原知识的体系。没有哪个知识是孤立的,它一定是知识大树上的一枚果子,只有见到这株树,你学的知识才会贯通。
第二是明了知识运用的学理环境,任何一个知识体系,也绝非孤立的。还有一个更大的体系,一个更大的实践目标和领域。
第三是掌握知识应用的人际环境。如孔子说,知识,就是知人。不懂人性,就会犯下孔子所告诫的所有错误。
第四是向比你差的人学知识,向比你强的人学认知、学应用。所谓下学上达。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如果你知识应用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必是旧的认知,拖累了你前行的脚步。
认知或思想,必须要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够自然形成。如孔子,他那时候没有几本书可读,孔子思考的方式是三人行,逮谁跟谁学,厉害的人学他的思维方式,差劲的人提醒你别犯他那种错误。前一个是加法,让你的思想渐渐丰盈。后一个是减法,让你的错误越来越少。
最高的思想能力、最高的认知力,是一针见血,直逼问题本质的洞见。妨碍你的认知的,恰是顽固的旧认知,欲成大事业,须破心中贼。所以阳明先生诚恳建议,让自己的认知升级,最好的办法是事上练,于工作、于生活学习的每个方面,实践你所知道的道理法则,化解性格中的臆测、武断、固执及自以为是。当认知中的残缺与不足渐渐减少,你就会迎来内心中的智慧升华与思想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