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派,北大中文系毕业,曾长期在投创圈从事码字工作。已签约的青春小说写作者,人生最大的兴趣就是与人聊天、分享知识。
我们远读重洋有一个特别厉害的主创,最近却陷入一场执念难以放手:他在两个月前卖掉了自己的 30 个比特币。他买入时价格很低,以为自己大赚一笔。谁知,比特币在最近 7 天之内暴涨 70%,目前单个的价格已经超过了 100,000 元人民币。
这位主创最近一直在忍着眼泪疯狂加班,昨夜他痛哭流涕:“人的一生最多有七次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而现在我已经错过了第一次。”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和贱卖比特币一样“难以放手的伤痛”,比如多年恋人一朝劈腿、最亲的发小背后捅你刀子、敬重的长辈突然去世、最粉的偶像突然被曝是个人渣……这时候,我们很难原谅自己,也很难从巨大的悲伤中走出来。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学会告别(The Good Goodbye)》就是要解决你的类似情感问题。作者格拉迪斯(Gladys Ato)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博士、个人成长与情绪治疗领域的专家、领英知名作家。她的个人博客在创办一年后就迅速入选全球 50 大心理治疗博客名录。
作者的这本书,总结了她在心理治疗领域 20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目的是帮助那些没有条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的普通人,成功挺过人生那那些微妙的伤痛。
为什么人们总学不会放手?
1. 人们对得不到的东西有执念,进而产生“确认偏见”
当我们失去一件事,或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容易给自己编造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故事。其实,我们所有的回忆,在本质上都是对自己讲的一个故事。
这时,我们会深信失去的事物的重要性,进而在大脑中搜集各种不利的证据,试图证明我们的愚蠢,证明我们错过了人生最宝贵的机会、最美好的东西。在这时,我们就陷入了心理学领域的“确认偏见”。
但事实是,若干年后你冷静下来了,才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可是在情绪溢满的时刻,我们很难保持客观和清醒。
2. 人们总是依赖外在的事物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为什么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刻容易自杀?那是因为,自杀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比脆弱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击倒他,比如债主找上门、今晚没饭吃、一生只会碌碌无为下去……
在很多小说和漫画中,人最可怕的结局就是变成“隐形人”。这不是说我们拥有隐形衣,而是我们有意识地被他人忽视,成为别人“懒得搭理”的对象。
金钱、物质、亲密关系,在本质上都是我们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而缺乏了这些,我们会变得无比脆弱。所以,我们无法轻易地和错过的东西挥手言别。
但是,“不会放手”会对人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这不只是对人精神健康的侵害,而且还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作者研究得出,在内心的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阶段后,人会产生心跳加速、呼吸短促、丧失食欲、感到恐慌等症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调节状态,和心中的执念说再见,它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
“完美告别五步法”
是否存在一种能帮我们化解人生的种种“错过”的方法呢?作为一名精神治疗师,作者花费了 20 年时间,帮她的病人告别离婚、被开除、家族破裂、爱人去世等创伤。通过总结她的研究与实际经验,作者总结出了每个人都能用的“完美告别五步法”。
第一步:接纳
迎接改变的秘诀是,集中你的所有精力,不再和过去作对。相反,要迎来自己的新世界。
在作者就是刚刚成为心理治疗师的时候,她的自愈能力还不够强大,却遭遇了母亲去世的打击。葬礼当天还下着大雨,风声鹤唳,作者哭成了泪人,完全无法平复自己的心情。
可是忽然,雨停了,温暖的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洒进了葬礼仪式的现场。这时作者突然感觉到,妈妈是开心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她对爸爸说:“我觉得妈妈这个时候真的很开心。”她父亲噙着泪回复她:“是的。”
后来,作者这样反思自己的“接纳”经验:当阳光洒进来的那一刻,她终于不再去想母亲生前遭遇了到的痛苦,而是开始思考母亲在离开后是否也是幸福的。当她不再执着于过去时,才迎来了接纳现实的能力。
第二步:理解
这一步的关键是:辨别你目前的情感状态,搞明白你究竟为什么无法放手。
昨天我和那位错失了三个比特币的主创聊天,我问他:“你到底为什么难过啊?肯定不是因为错过了三十万吧,毕竟你的人生是为了‘实现一个小目标’而努力的。”
他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回答我说:“我的确不是为了这一点收益而念念不忘。相反,我是对整个过程中,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不足而生气。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可是当大众唱衰比特币时,我竟然随随便便就听从了别人的建议!我竟然这么随波逐流,mmp 真的好气啊!”
其实,当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沉浸在那种痛苦中了。相反,他开始理解自己、剖析自己。这就做到了“告别五步法”告别法的第二步: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无法放手,而不只是让自己沉浸在感伤的情绪里。
第三步:感激
这一步的关键是:感激过去的错误,并活学活用,思考如何将上一次的失败落入以后的智慧。
作者曾经有一个病人,叫约瑟夫(Joseph)。约瑟夫的问题是他是个辞职狂魔,他本来能力不错,有很多公司要他,但是他进入一家公司时干劲很足,可很快就会觉得被压榨、不开心、看不到期望,然后辞职。他对此感到苦恼,想知道怎么结束总是辞职的怪圈。
作者和他经过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发现:约瑟夫需要的不单纯是一份好工作,而是具有以下特征的工作:
1. 工作时间要有灵活性,能够让他避免长期熬夜,以及熬夜导致的健康问题;
2. 他不仅想要见到大佬,还想有和大佬一对一讨教学习的机会;
3. 他喜欢写作,他的工作最好天生带着某种写作的特性。
最终,约瑟夫按照这份经验总结,选择了财经记者作为下一份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你看,从之前的失败中学会总结,并且思考如何变成自己以后的智慧,才是“告别”的最佳方式。
第四步:原谅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原谅他人,并且原谅自己。无论别人的错误有多大,经过深刻的分析,你一定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作者还有一个病人,叫莎拉(Sara),25 岁的莎拉本来是美国前途光明的音乐新星,她的家人也支持她的音乐事业,特别是她从小带大的弟弟。
可是就在她开始登台的这一年,他的弟弟(15 岁)死于儿童暴力,同小区另一位同龄人的子弹射穿了他弟弟的胸膛。
起初的时候,莎拉根本无法原谅那小区里的其他小孩,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恶魔。但是在弟弟的葬礼上,莎拉要公开致辞。在这个场合,去指责其他小孩是没有意义的。也正是此时,她突然意识到,他的弟弟之所以会死于枪击,是因为整个小区并没有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事实是,成年人放任小孩子们在一个暴力的环境下中长大——不然怎么会有健全成长的小孩拿起枪,射死一个 15 岁同龄人呢?
这时她意识到,她不能继续沉浸在弟弟的去世中,她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在葬礼上,她提出要给小区的儿童提出更完善的社区课程,加大品德教育。后来,她在整个美国都举办起类似的活动,阻止儿童暴力事件在美国的发生。
莎拉不再是美国著名的娱乐新星,但是她成功告别了挚爱的弟弟的死亡,并为了弟弟,开启了另一段极有意义的人生。
第五步:将再见说出口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给“说再见”寻找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时刻。
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告别”都和仪式感关系密切,比如成为少先队员带上红领巾、拔第一颗牙、毕业旅行、毕业典礼、高考后的撕书……通过种种仪式,我们获得了告别的勇气。
可是在进入成人世界后,我们很少有机会,充满仪式感地和过去说再见了。更多是某个人突然就消失在你的世界中,或者某天去上班突然发现一个同事的座位上空空如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锻炼出“好好说再见”的品质呢?
想要找到仪式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和人群待在一起,通过集体的仪式来获得告别的勇气;第二种是自己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地点,对自己说一句“我要和XXX说再见。”
小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告别的智慧”,介绍了“告别五步法”:
1. 接纳:接纳事实,不要重复讲述过去的失败;
2. 理解:深度分析你无法放手的原因;
3. 感谢:感谢你过去的经历,并思考过去的错误如何变成明日的智慧;
4. 原谅:原谅他人,并原谅你自己;
5. 说再见:寻找一个有仪式感的时刻,正式告别生活的创痛。
当然,生活中有很多告别或许很难说出口。你可能会很怀旧,不想离开某个人;或者还是会自怨自艾,陷入错失财富自由的机会不能自拔……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但是有一个道理你一定要想明白:尽管告别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如果你学不会告别的智慧,生活只能变得更加糟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