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别为了沉没成本,再失去机会成本!

上周整理书柜翻出一张美发卡,突然想起办理后大半年才用了两次,家附近的分店就关了。虽说其他分店可用,但来回将近1小时路程实在没勇气啊。没多久分店一家接一家关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恩,钱又壮烈地烂在卡里。

它的前辈们还包括了健身卡、美容卡、按摩卡等一票儿,以各种姿势躺在或新或旧的卡里。不得不说,偶尔想起这些不经意的小投入,水漂真是打的Piapia响。

把它视为浪费也好,沉没成本也罢,总归是让人伤神伤钱的事。可沉没成本总有让人念念不忘的魔力,你会为此懊恼,或是死死不愿放手,越陷越深。第一种收拾起来倒还简单,倒是后者,更让人揪心几分,在生活中实则避无可避。

01 难以放手的“沉没成本

事实上,很多东西真和你家楼下的小河一样,流水不复返,真要细究也没那么心疼。可道理都懂,切换会生活中依然无法挣脱这个黑洞。

比如,很多人在公交站,等了半小时依然不见来车,却不愿叫个滴滴——不是抠门,而是不甘心,宁愿在烈日下继续满头大汗耗着也不想让已过去的时间“被浪费”。

比如出去旅行,最有毒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堪称人生魔咒啊!景点的游客多如大米,在强大的人流加持下双脚都快离地向前飘,可这不都来了嘛,内心再怎么崩溃,风景再怎么差强人意,也还得强忍着完成自拍配图九宫格+地点打卡的标准化动作,才能安心离开。

比如恋情或婚姻明明已名存实亡,仍然不愿分手,宁可彼此继续消耗时光、不断让痛苦发酵。即便局面已经一地鸡毛,可曾经付出了那么多啊,聊胜于无,鸡毛就鸡毛吧,反正也比没有强。

而表面上看起来“得到的东西”,通常都隐藏着“无形的损失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

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

只是,让过往投入的一切付诸东流,清零着实让人肉疼。太多人对所谓“浪费”资源担忧害怕,逃避面对已有的损失,却在层层嵌套中不断投入新的成本

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电信诈骗长盛不衰,这么多年套路都没啥创新,却屡试不爽,为啥?说白了核心支撑理论就是“沉默成本”啊。

骗子一开始都是让人先掏一些小钱,看你入坑,就拖着你越交越多。你就算有抽身的念头,可一想,要是不交前面的钱就拿不回来了呀!只好抱着侥幸心理越陷越深。

人总是倾向于只烦恼眼前的事情,即便典当未来的资源,也得保全眼前。哪怕它已残破不缺,或是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02 你真正丧失的,是机会成本

前几年我心血来潮买了一台健身的骑马机,放在客厅,盘算的还挺美:以后在客厅就可以边看电视边运动了,日子健康红润有光泽,简直不要太好!

3个月不到,那东西成了个鸡肋:

我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偶尔到客厅,也是想瘫在沙发上休息会儿。爬上骑马机对我来说不亚于上刑,通常不到20下就又瘫回沙发了,而且房间搭配上还有些格格不入(当然看久了也习惯了- -)。

结果,大家伙一放就是两年多。

让我懊悔的倒还不是某个断舍离Moment降临,换来的空置清爽感,而是后来买了一把好看的小椅子,和整个客厅相得益彰的时候:“我早干嘛去了啊!现在才把这角落捯饬成想要的样子。”

你做出一个选择,就会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只不过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在做选择而已。

人的本性是不断占用,至于是否值得、是否有意义,则是理性负责判断的事儿。于是本性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把你拽下山崖,难以起身。

-你不肯放弃一段烂透的感情,无形中不断投入心力,同时还失去了遇到柳暗花明的机会。

-你明知目前的工作,不仅一眼就能看到头,还特无聊,依然不愿重重新选择,而是眼睁睁在原地看着它变成现实。

-你投资一个项目,几年了始终在恶性循环,前无破局之门,后无资源续命,却宁愿它这么卡着继续耗费金钱时间,而不是将资源重新洗牌分配。

真正让你肉疼的,往往是当闪过“早知道我就XXXX了!”的一道光时,才明白付出最大代价是其他的选择机会,它或许是钱、是金钱、是精力等等,表面不同,实质类似。

骨子里执着于已有的结果,丧失判断力。最终不仅让失败更为笃定,还把新的际遇给断送了。

《东邪西毒 》电影中这么一句: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问题就在于:这场景落在谁身上,十有八九还是会怀揣着种种“如果”假设,翻过山去。

可人生就是这样啊,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03 如果想要抽身

有句经典鸡汤这么说的: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看过去挺有道理,但好像又啥都没说…

要怎么解决?

1、让自己回答一道假设题。

2、开始时,想好止损线。

先说第一点,真到两难的境地,不妨问问你自己:倘若把已付出的窟窿填平,你会如何选择?尤其适合工作、情感这样不可量化的场景。

和过去式纠缠不清,索性直接抽离出来。

纠结眼前无法令你满意的工作,若你只做了1个月而不是5,6年,是否仍愿意继续?若感情持续只不过短时间,是否还会让你犹豫放弃?叫的外卖难吃得想吐,若不是秒速送到你面前,你会不会直接下楼买点好吃的?若不是花高价而是免费得到线上课程,那么,发现老师讲的简直是胡扯到没法听,你还会继续花大量精力把整套听完吗?

事情分开来看,答案很可能就呼之欲出了。

其次,在开始时想好止损。适合投资、等待之类可以用金钱、时间作为明确衡量的情况。

假如亏损超过50%、等待时间超过30分钟,立即收手,重新作出选择。再怎么重仓投入,一旦划好红线,当脚即将迈过时,理性不至于彻底缺席。

越大的投入,不管投入物是什么,越需要在开始时慎重。认真学习游泳很重要,但不让自己掉进水里更重要。

我们终究不是神,无法掐指一算预测出未来的事。这辈子那么长,难免浪费些什么,不被“浪费”困在无止境的黑洞中,才能翻篇转向春暖花开的一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别为  别为词条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词条  沉没  沉没词条  失去  失去词条  成本  成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