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十年再说张树新

  2009.06.03  来源:《中外管理》2009年6月刊 作者:吴晓波

   日前翻检旧作,突然发现一个事实:中国早期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居然已经“消失”十周年了。于是,想到要谢谢这家公司的创办人张树新

  写张树新的动因,来自于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商业人物值得我们尊重?这个问题,我总是被问到,也总是在自问。

  失败的商人,成功的启蒙者

  张树新是《大败局》里的第一个人物,她是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个著名败局的创造者。任何人如果要写中国互联网史,都会从她竖立过的那块广告牌写起——1996年的早春,在北京中关村的南大门零公里处,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向北1500米,就是张树新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营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它其实就是英文“Information High Way”的音译。

  张树新是那么的“早慧”,就在她创办瀛海威时,张朝阳刚刚回到北京,马云还在四处碰壁,丁磊仍在宁波电信局为要不要下海做思想斗争,陈天桥则刚当上一家上海国企的董秘。

  张树新很快让瀛海威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她在北京魏公村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所有人可到这里免费使用瀛海威网络,学习网络知识;她向中国科技馆无偿提供“中国大众化信息高速公路”展区;同北京图书馆合作,在瀛海威上提供北图图书目录查询;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她还为媒体开通新闻信息通道;张树新还在各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一遍遍地告诉国人:信息产业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机会。在中国互联网的青葱时期,瀛海威扮演了一个启蒙者和领跑者的角色。

  最早起的瀛海威,也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出局者。就在新浪、网易上市之前,张树新已经离开了公司,这在当年是一个十分轰动的新闻。瀛海威迅速陨落,很快变得微不足道。

  褪色的商人,可敬的思考者

  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以为张树新已经消失了。在中国这样的商业世界里,每个创业者大概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手,东山再起的概率低于水平面。

  但是,在三年多前,我又听到了张树新的名字,我们坐在一起开始讨论问题。她问我:互联网的出现,对中国社会阶层的衍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公共治理的意义上,互联网是一个怎样的变数?数以亿计的网民部落将带来怎样的众生喧哗?而互联网该如何监管?网民又该如何解放?在公共话语权的争夺上,怎样构筑一个理性的平台?网民意见的真实性存在该如何评价?

  这是一些我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过去的几年里,张树新和她的朋友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些课题。离开瀛海威之后,张树新其实并没有离开互联网,甚至,她走得更加深入了。在我所接触到的互联网人士中,她也许不是商业感觉最好的人,但却是思考最深的人。她曾自嘲是“这个行业中犯错误最多的人”,现在她又成了这个行业中思考问题最多的人。这是一个致命的、理性的理想主义者。

  她和她的朋友们所思考的这些问题,也许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甚至在我看来,其本身的答案可能也并不存在。但是,它们的确十分重要。在中国,必须有人去这样的思考,它的重要性关乎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高度。二三十年后,当后来的年轻人回望我们这个年代时,他们并不仅仅在乎我们创造了几家市值上百亿元的公司,他们还会带着冷笑清理我们的思想遗产,他们会从流传的文本中来给我们打分。这就好比我们以同样的方式给前辈们打分一样。到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张树新等人这样的工作,我们一定会被鄙视。

  这是一个很美的中国女人,她有过一次“大败局”,但这并不妨碍她正在经历一场壮丽而厚重的人生。

  (本文作者系蓝狮子图书出版人、财经作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年再说张树新  张树新  张树新词条  再说  再说词条  十年再说张树新词条  
综合管理

 培植领袖的根性:从谏如流

 唐太宗李世民在贤臣魏征去世后思念他,并对身边的侍候的大臣们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寇,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等于我失去了一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