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一手所创的威盛集团下属企业三十多家,涉及IC设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威盛集团总营业收入超过650亿新台币。王雪红也因此成为台湾女首富,是王永庆子女中被公认为“最像父亲的孩子”。
父亲的辞世对王雪红是一个重重的打击。但当别人问起父亲对她有什么样的影响时,她仍愿意理性地回答:“他留给我们的很多风范,像勤劳朴实、脚踏实地做人、追根究底、止于至善,这些可以给子子孙孙好好揣摩、好好实现,我相信这些都是我们最大、最大的资产。”
在台湾商界,王永庆的勤劳和节俭是出了名的。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周工作七天,直到去世之前,一直如此。
每日凌晨两点,王永庆便会起床,经过一个小时的打坐,然后思考,想清楚当天的事情,接着是晨间的长跑、毛巾操,从不间断。
受父亲影响,勤奋节俭也深入到王雪红的骨髓之中。早晨4点多钟,王雪红便会起床,开始4000~5000米的长跑。连续很多年,在公司的运动会上,王雪红都是女子组5000米的冠军。
王雪红的个人生活也可以称得上简朴。每次外出都是一套简单的正装,一个普通的黑色皮包;一辆轿车已经开了十多年,还在继续用。
对于自己的勤俭,王雪红认为深受父亲的影响。不要浪费,服装只要穿得得体就好;开车不需要太好,能稳定行驶就行;吃的东西不要太奢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做人要坚持,讲究回报,将自己赚的钱回报社会;做企业就要做最好的企业,做产品就要做最好的产品——这些都是父亲重复了很多遍的告诫,早已成为她的行为规范。
十几岁时,王雪红走上了王家子女必经的道路——独自离开台湾,到异国他乡去求学。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王雪红会按照父亲的要求定时给家里写信,汇报自己都做了什么。每隔一段时间,王雪红就会收到父亲的来信,每次都是满满几大页纸。在信中,父亲并不是简单地询问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还会将自己对于企业、经营以及人生的看法倾注笔端。
少年时代的王雪红还接受不了这么深刻的问题,对于父亲的信,她坦言:“爸爸的字又草,写得又深,说实在我看不懂。”但是每一封信王雪红都认真读下来,“我始终相信父亲,他说的话永远是对的。”
王雪红没有想到,正是这些书信对她此后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持续不断的言传和身教中,王雪红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也在不知不觉间向王永庆靠拢。
父亲的忙碌身影从小就给王雪红留下了“经商就是操劳的印象”。尽管女孩子热爱浪漫的天性使得王雪红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起初选择了艺术专业,但是,商人的血液让王雪红最终还是放弃了艺术,成为经济专业的高材生。
当年的书信,已经被王雪红精心收藏起来,不时拿出读读。她说,这些书信是她不断汲取父亲管理智慧的“圣经”。
1988年,王雪红30岁的时候,把母亲送给自己的一套房子做抵押,用500万新台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尽管父亲没有给予资金上的任何帮助,但是父亲在商界内的深厚影响却给王雪红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当时,我去找人,别人会想,她是王永庆的女儿,做事应该不会差吧。”
很快,王永庆的做人精神理念和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对于王雪红的影响充分体现出来。创业便创大格局,在对待创业这个问题上,王雪红显示了和父亲一样的大气。经过20年的发展,威盛集团下属的企业已经达到30多家,涉及IT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对于企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大了卖掉,一种是持续经营下去。我自己做的企业,永远不会卖掉。”正是在这种“永续经营”理念的支持下,威盛电子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三大IC设计厂商之一。即使威盛最艰难的时候,王雪红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种坚韧与王永庆如出一辙。
在经营管理方面,王雪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用人不疑”是她一个最坚决的原则。
日常管理上,王雪红在传承父亲严厉风格的同时,更多了几分女性的细腻和宽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和台塑作风不同,王雪红重新定义了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我仅仅是他们的工作伙伴,他们哪方面的能力缺,我就帮助他们补足这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威盛聚集了一批精英人才,团队稳定,许多是创业元老。有人说,这也是威盛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在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本年度25位“亚洲之星”中,王雪红成为获得该殊荣的唯一女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创业的过程中,王雪红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商业智慧精髓,以前书信上的内容也逐渐变得鲜活起来。“父亲跟我讲过,怎么样才能追根究底。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掉;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深入反思,看是否能做到更好。”
王雪红回忆起数年前,自己刚刚当选台湾第一女富豪,一位朋友问父亲是什么感觉时,王永庆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她还差得远呢。”
几年之后,当王雪红成为“亚洲之星”,朋友再次询问王永庆时,“他还是没笑,但我看出他眼里有一丝遮挡不住的得意。”王雪红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