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巫欣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CEO带货俨然成了一股新的风潮,让人不禁感慨领导也不好当了。
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银泰商业CEO陈晓东等大佬都纷纷走进了直播间,亲自上阵带货。
前有梁建章扮成梁山伯吸引粉丝围观,后有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化身“吃播”达人,为了卖货真的是豁出去了!
前段时间苏宁副总裁更是在自己的朋友圈推广起¥29.9的内裤,因此还上了微博热搜。
且不管最终销售业绩如何,单看这些个世界500强的公司老总卖货,都心生佩服:能放下身段努力减少疫情影响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好让企业渡过难关,按时给员工发工资。这样的领导,丢人吗?
并不。有句话说得好:层次越高的人,越“不要脸”;越“不要脸”的人,活得越体面。层次越低的人,越好面子;越好面子的人,往往活得越糟糕,“死要面子活受罪”。
1:
但,对于“不要面子”这件事,我猜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却做不到,这事就像“多读书、早睡觉”一样难。
为什么?
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自己“要面子”的场景。
我有个表弟曾和我说过一件事。当时他还在上大学,生活费没多少,有次和喜欢的女生出来玩,为了显示自己所谓的大男子气概,就走进了一家还算高级的西餐厅。
坐下之后,表弟开始看菜单,普通的菜都要60、80块,贵一点的菜都要上百元。“我当时恨不得把女生给拉出来。”碍于面子,表弟硬着头皮点了好几个硬菜,结果两人吃了300多,这会儿看起来可能很正常,但对我表弟来说,这是他当时月生活费的1/3。
由于离家里打钱还有大半个月,所以表弟只能日常挑食堂里最便宜的菜来吃,省吃俭用,也不和舍友出去玩,就怕花钱。
“为了面子,足足吃了16天青菜、番薯,我可真够蠢的。”
为啥表弟“要面子”,因为他想维护自己在喜欢的女生面前的形象啊!我们脑子里其实是有一个“别人眼中的我”,这个形象是一个人长久苦心经营起来的人设,包括品味、样貌、处事态度等等,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被别人喜欢的、认可的。
表弟为了赢得喜欢的女生的赏识,至少不会被嫌弃,至少之后还能保持联系,他在那时只能是硬撑着头皮付出“巨款”。
这么一说,或许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明明没什么钱,还偏要为了好看花大价钱装修房子;为什么有些人宁可熬夜加班也不愿意去询问同事或上司。
道理很简单!要面子,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
那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可以“不要脸”呢?
因为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东西呀!
CEO们疫情面前做各种直播卖货、发朋友圈广告有何不可,工资都要发放困难了,要面子有啥用呢?
很多宝妈,为了孩子奶粉钱、为了还房贷、为了日后更好地照顾父母,微商创业自己赚钱又有何不可?
当我们觉得处境艰难、无路可退时,那会儿根本不会想到要面子!
因此,要不要面子这回事,其实就是个选择题。
2:
我很喜欢《曾国藩传》里的一句话:不要争面子,而要争里子。不要争小处,而要争大处。
人生有些事比你的面子更重要。
例如健康。
2019年,《乐队的夏天》录制最后一期节目时,大概11点多,朴树突然站起身来说:“到点了,我得回家睡觉了。”观众的反应先是很惊讶,但是后来就是掌声相送,还有观众说他耿直,很可爱。
事后朴树解释说,这主要是源于自己之前生的一场病:“那个时候自己的世界观可能就180度转变了,人活着要符合天道,到现在为止,每天都睡得很早,基本每天晚上10点就睡了,早上也起得很早。”
健康,其实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东西,在它面前,什么虚荣心、尊严都得统统让位。
“年轻时放弃健康获取财富;年老时会放弃一切财富去恢复健康。”早点明白健康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成年人老来最大的体面。
比面子重要的,还有成长——不被挫折打败,有极强的抗压力。
著名作家贾平凹,上世纪70年代,他曾不断向全国各大媒体、杂志投寄自己的作品,但往往石沉大海,平日里收到最多的就是退稿信。
这是一件看起来挺丢面子的事,但贾平凹却将收到的所有退稿信,都贴到墙上,大大方方把“丢脸的事”给展示出来,并说要让自己“抬头低眉都看到自己的耻辱”。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贾平凹最终写出了经典的《废都》、《浮躁》等,成为国内一代大家。
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成就一篇文就要写上1000篇的废稿。”退稿犹如家常便饭,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下去。有些人就受不住这种打击,也不愿意和编辑多沟通:“被退稿已经够丢人了,还要去找编辑,要是被当面拒绝,我哪里还有面子?”
问题是,不继续写,就无人问津;不和编辑交流,就不知道自己的稿子问题出在哪。
即便天赋再高,若是死要面子,不肯为了成长放下骄傲,虚心去请教、交流,那最后就只会是自毁前途。为了面子放弃成长的人,今天不在这个地方出丑,未来就会在N多个地方出丑。
成年人,比起面子,更重要的还有家人。
曾在豆瓣上看到一个网友的故事:1998年他考上了县第一高级中学,当时学费980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了,尤其是他家里地少,地里产出仅够吃饱饭,母亲的教师工资也很微薄,所以,父亲开始借钱。
多年后,父亲在一次酒桌上哭着说,为了让孩子上得起学,他借钱时几乎都给别人磕头了。
终于凑到了1100元,父亲和孩子一起来到县中学,那时其实别人已经开学2个星期,班级里座位都满了。
面对老师的为难,父亲低头哈腰地陪着笑,“那一刻,我只觉得我们真卑微,”作者说。
明明是大男人、家里顶梁柱,但却在别人面前抛开自尊、不顾形象,父亲的一举一动,背后饱含得都是对孩子的爱,再无其他。
“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