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以前写的文章提到,系统学习一门专业知识,需要向专家请教,扎破认知之树上的要点来深刻学习。
留言区有同学说,羡慕我可以找到各行各业的专家。
其实,术业有专攻。
每个人身边都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值得我们请教学习。
就以我为例。
2020年年初,我给自己制定了一条OKR:向100个不认识的人学习。
由于疫情影响,原定线下的面对面请教,最终改为线上,共同加入一个微信群里。
今天,借此机会,我就汇报下,我和这些身怀绝技的老师,到底学到了什么?
— 1 —
首先,举个我向杨洛老师学习的例子。
杨洛,从警7年,毕业于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同时也是从业7年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杨洛老师告诉我,应该如何像警察一样看透人。
他举了个“HR”的任务。
什么HR任务?
就是,他们的工作要雇佣很多外聘文员。
但是外聘文员工作不稳定现象一直困扰着领导。
他说,领导有一次让我判断下这些文员哪些人想要离职。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就去了这些文员所在的办公室转了一圈。
然后给了领导一份名单:21名文员中,这7个人离职概率更大。
领导问为什么?是通过沟通,他们告诉我的吗?
我说,我没有和他们说话,我通过他们办公桌上的物品摆放,判断出来的。
领导根本不信。
直到,后面半年这7个人全部毫无征兆的离职,剩下14人里,只有一人因为和异地男友结婚而不得不离职。
领导很高兴,从此以后……就很少让我进他的办公室了。
怎么做到的呢?
就是“掌控物互动分析法”。(杨洛老师命的名)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某个组或者某个环境如果表现出疏远、讨厌想法。
那么工作场景中,第一,就会减少个人物品摆放;第二,物品与环境呈现简单关系;第三,带有情感属性的东西少。
如果对组织、环境表现出亲密、喜欢,则正好相反。
比如手机、水杯放在桌面上较空旷位置就属于简单关系;卡位放置,或者专门为配合办公桌的形状购买的架子,就属于交织关系。
比如在桌面上放笔和本子就没什么情感属性,放上家人照片那就不一样了。
等等。
我就是基于这些,做出的判断。
— 2 —
其次,再举个何鹿其老师教我们如何写段子的例子。
何鹿其老师说,要想写出一个读者觉得很意外,很有笑感的段子,关键是制造“预期违背”,也就是错愕感理论。
那具体怎么做呢?
关键的步骤,是要针对一个已有的前提,问两个问题:
1、为什么啊?
2、然后呢?(结果呢?)
在每一个问题里面,你首先要想一想,关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会得出什么样的答案。
然后自己给出一个跟一般人想的相反的答案。
错愕的感觉就来了。
举个例子。
已有的前提:
今天听说一位邻居坚持运动两年,瘦了400斤。我十分佩服....
然后,接下来要怎么写,才能让人感觉到有意思,好笑。
那就问刚才提到的那两个问题。
为什么啊?为什么十分佩服邻居?
一般人给的答案可能是,因为邻居有毅力,可以坚持运动两年,真厉害。
显然,这样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时,你就要想一个和大多数答案不一样的答案。
比如,他竟然可以买到随便调节数字的秤;
比如,他终于学会了欺骗自己;
比如,他之前竟然能胖到400多斤。
等等。
最后,从这些和一般人的答案相违背的里面你挑选一个。就可以组成一个段子了。
今天听说一位邻居坚持运动两年,瘦了400斤。我十分佩服,我就做不到,胖到400多斤。(原作者:麦田守望者)
再举个例子。
前提:小王不慎掉到井中,在村民的帮助下……
问:在村民的帮助下,结果怎么样了?
一般的答案:他很快就被救上来了。
意外的答案:他适应了井底的生活。
最终的笑话:小王不慎掉到井中,在村民的帮助下,他很快就适应了井底的生活。(原作者:网络)
这就是关于段子创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错愕感理论,给出一个与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的答案,从而让观众产生意外。
— 3 —
截止目前,像杨洛、何鹿其这样的老师,已经有接近50位。
有变魔术,防脱发,穿西装,拍照片,按颈椎,吃健康,挑枕头,记东西,喝啤酒,选医院,舞台剧,造飞机 ……
这时,你可能会问,润总,你学这么多技能有啥用呢?
我当然不是想学会这些技能,不是想像警察一样可以看透人,不是想能写出一个个好段子。
因为我并不是想“学会”一件事。而是想“理解”一件事。
就比如打太极。
很多打太极的人,未必“真的”理解太极。
我想找一个真的“理解”太极的人。他一定是能跳出太极,去魅后,还能把太极讲清楚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像警察一样看透人,用杨洛老师的话,这实际上是人脑未被前额叶加工的本能反应,通过肢体、物品、语言甚至网络账号,无意识表达出来的。
而这个信号维度,大多数人会忽略控制,也不习惯去观察。
比如,前面提到的如何讲段子,本质就是错愕感理论。
以前我的文章就曾提到了,幽默的三种理论:优越感理论、错愕感理论和释放感理论。
以上这些,就是我想“理解”的底层逻辑。
— —
为了说明,我们从各行各业的人身上不是去“学会”他做的一件事,而是去“理解”一件事。
我们再举两个例子。
比如,李宇航老师,教我的如何变魔术。
那我学会了吗?
坦白的说,没有。
但是李宇航老师给我讲解过程中,告诉我如何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藏些东西,比如手帕后面,纸后面,手心里等等。
我理解了魔术这件事的底层逻辑。
因为人的视线是会被遮挡的,只能看到前面的,而魔术师整个操作的界面却是个立体的。
就好像一个正方体,你方方正正的放在观众面前。
观众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但是魔术师却实实在在地操纵着一个正方体。
所以,魔术师就可以在这个你看到正方形平面后面这个立体的正方体里做很多让你觉得很惊奇的操作了。
这是魔术的本质,魔术师要把他不想让你看到的动作放在空间之内,你的视野之外。
— 4 —
再比如,李豪老师教我的如何人眼记忆二维码。
是的,你没听错。
就是把一个二维码用人眼记下来,然后在众多二维码中把它挑选出来。
那怎么做到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二维码里图样中边上的特殊形状,进行联想;然后将其与具体事物进行挂钩,从而实现抽象转具体。
那如果要一下子记住很多二维码呢?
这时可能就要分别记录四条边的特殊信息。
甚至你可以把四条边对应的信息转化成二进制。这就有点复杂了。
所以,李豪老师教的特别好。
但是我懂了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大师可以记住这些。
那是因为他们能在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唯一的特征码,然后把这些复杂、难懂的信息,转化成我们每个人熟悉、已知的事物来记住这些。
所以记二维码的本质就是:提取特征码。
最后的话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
我和这些各行各业领域的高手在学习什么?
其实,我并不是想“学会”一件事。而是想“理解”一件事。
很多会的人,并不理解。
比如开车。
会开车的人,甚至很多开的很好的人,并不理解车。
一旦熄火,打开前盖,就懵掉了。
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
在这个行业几十年的人,做得很好,但未必理解这个行业。
一旦行业遇到变革,就无法转型。
那,理解这些,有什么用?
我们懂了原来记忆大师的本质,是把那些复杂、难懂的信息,转化成我们每个人熟悉、已知的事物来记住。
这种底层逻辑可以用在各行各业中。
比如海尔的转型。
海尔未来做什么?这是个战略问题。
很难确定,很复杂,谁也说不好。
那怎么办?
海尔决定把集团拆成2000多个小微组织,然后让这每个组织去单独跑。
谁能跑赢,跑出来就是海尔的战略。
这本质是什么?
本质就是用熟悉的组织的问题,解决不熟悉的战略问题。
所以,这就是我想和老师们学习的目的,我想理解各行各业的底层逻辑。
感谢我的各位老师。
同样,我的这些经验也一定适合你。
你的身边肯定也有各行各业的朋友,祝福你也能从朋友那里理解到各行各业的底层逻辑。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