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个体力量更强大的是生态。
1、淘金热
1848年-18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是世界最流行的话题。
不仅无数的美国人前往加利福尼亚淘金,甚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投机分子,也纷纷赶往该地参与淘金。
几个数据可以看到当时的疯狂盛况。
淘金热之前,只有大约14000名非美国原住民居住在加州。1848年大约有6000人来到这里,184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0000人, 第二年又是90000人,整个国家的重心迅速向西倾斜。
旧金山是加利福利亚的一个城市,当金子被发现时,旧金山是一个大约有1000人的小镇,几年后,这里有了300多居民,整整增加了30倍。
历史学家估计,淘金热期间大约开采了1200万盎司黄金,若按照1200美元/盎司来核算,总价值超过140亿美元。
美国的淘金热的确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但是这些富裕的人群结构中,只有不到30%的人是靠淘金发财,其他大多数的商人其实是靠着其他产业发家致富。
这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牛仔裤品牌李维斯。
创始人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 1847年从德国移民至美国纽约。
在1853年,李维做着帆布生意,由于当时加州淘金热掀起了一股浪潮,李维也就随之前往洛杉矶,他把一批滞销的帆布做成几百条裤子,拿到淘金工地上推销,由于牛仔裤扎实、耐脏,一瞬间他创造的裤子成为了淘金者钟爱的裤子。
牛仔裤的成功,让李维·斯特劳斯大获成功,于是斯特劳斯用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产品品牌,并在旧金山开了第一家店。
当无数人憧憬着从土地里挖到第一桶金时,李维·斯特劳斯却另辟蹊径,把视角转移到掘金的这些人身上,转而去满足他们的需求,间接的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像李维·斯特劳斯这样“曲线捞金”的人还有很多,尽管他们从事的行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各式各样,但他们无不具备着灵敏的商业嗅觉。 而这些嗅觉的背后,正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生态思维。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系统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极其复杂,生态中的事物是广泛关联的,所以个体事物的发展趋势、状态变化和各种选择并不是随机的,也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决定的,而是受到整个生态的影响。
这对我们解决问题的启示是什么呢?
我们思考某个事物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对这个事物本身进行分析,还应思考他所处的整个生态——他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淘金的人未必赚了钱,但是淘金挖矿的人需要大量结实耐磨的裤子,于是卖牛仔裤的李维斯就发财了。
不过你也并不一定要卖牛仔裤,你在淘金的聚集地卖铲子、卖驱蚊药水,或者搭个台子卖热狗快餐都可以。
你如果具备类似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挖掘机械生产厂或者快餐连锁品牌,登顶人生巅峰了。
但是这需要你拥有更大的格局,具备生态思维的能力。当你听到黄金的消息、看到淘金的人群时,你不能只想到黄金和矿工,而要想到整个生态。
你应该想,黄金吸引了无穷无尽的人,而人需要衣服、住宿、食物水源、工具等。所以你的机会不仅仅在于黄金本身,也在于其背后的生态。
生态思维有三个衍生的思维,分别是补缺思维(淘金思维)、生态位思维、平台思维。
1、补缺模型(淘金模型)
补缺模型的核心是用全局视角审视整条生态链中缺失的环节或者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从而发现其他人未发现的机会,赢得初始的竞争优势。
前文淘金案例正是属于补缺模型,不再赘述。
2、生态位模型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于共生共存、生生不息(不包括人类的干预)。再小的物种也有生存的空间而且说不定会生存的比大型生物更好、更长久。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说透了生存的真相:你以为统治地球的是人类,错!统治地球的是微生物。
生态位模型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
①生态位的本质是资源有限下的竞争游戏。
从理论上来说,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生态位中,每一个物种都要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努力,找到自己的一隅之地。当资源有限时,没有两个物种能在相同的生态内共存。
②以弱胜强的关键是错位竞争
当我们身处生态位中,遭遇强者竞争时,除了与其死拼以外,你还可以选择避开它的(时间、空间、食物等)位置,这也是所谓的错位竞争。
③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生态链
当我们发现在生态链里已经无法生存时,及时找到新的生态链,比如转换职业赛道、变换商业模式、战略。
④最顶级的玩法是创造新的生态位
打造一个新的生态位,做生态规则的设计者。这个对应的是平台思维,在下面再说。
说到这,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了小米,想到了雷军。
小米爆红是因为小米手机,出色的性价比+饥饿营销,俘获了不少粉丝。
小米的走红,也伴随着外界的质疑:没有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低价)不可持续、外部巨头虎视眈眈……
可现实让无数人打脸。
面对外界的质疑,雷军给出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从手机降价的单点比拼中走出来,去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小米生态链。
所谓小米生态链,就是将每个个体放到一个生态里去看待,在这个生态里,这个个体还需要什么?
比如,想开空调时,能不能不要到处找遥控器、大冬天躺在床上想听音乐能不能张口就来等。
小米是将生态位模型用到了极致。
3、平台思维
平台思维的本质是创建新的生态位,做生态位的设计者、规则的制定者。
目前世界上排名前几名的大公司都是平台型的公司。
美国的如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国内的如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
你很容易理解平台型公司的好处:
开淘宝店的未必赚钱,但是淘宝平台本身一定赚钱;开淘宝店的未必能够做得很大,但淘宝(阿里巴巴)却是全国第一大。
但要真正成为平台,其实蛮难的。
首先,你得要有足够前瞻的见识。
既然是新的生态位,一定不是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的。
这点想想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和马云你就知道了。
前几天看到华兴资本包凡与张一鸣的对话,不禁感慨:高手的思考,和普通人真的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当我们还没感知到移动互联网的威力以及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塑造时,这些认知高手早已经洞察到了未来的趋势,并坚信趋势,投入再大的兵力财力也在所不惜。
现在,当我们每个人都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里乐此不疲时,他们又敏锐地说,移动互联网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他们把眼光又投向了下一个变量。
其次,你还得要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
这点很好理解,只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人家为什么要在你这个地方玩。
那肯定是你能提供其他人提供不了的资源,比如流量、人气、一手信息等等。
再次,还得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风险有两种:
第一,整个生态链失效、崩溃,你要能兜底,给玩家们一个交代;
第二,生态位内部成员之间竞争与冲突,你要能摆平。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平台看起来太大了,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是巨无霸级的公司,普通人本能地觉得这么大的体量与自己根本无关,自己完全没有构造平台的能力。
但并不完全是这样。
平台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不论量级大小,它都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比如,现在的很多KOL,直播、卖货,不正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小小平台吗?
写在最后
比个体力量更强大的是生态。
生态思维告诉我们,不要把目光仅聚焦在一个事物上,而要观察思考它的所在的生态,既包括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它与周边事物的关系。
这一思路的改变,常常能让人豁然开朗、大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