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无论如何,必须撑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

文:格总

今天聊下“吃苦”这个事。

对于“该不该吃苦”,一直以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派认为能不吃就别吃,不然吃苦容易吃上瘾,另一派则认为,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谁有道理?

其实都有道理。

举个例,我之前看媒体报道,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长大来到城市,举目无亲的他们工作第一站,往往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工厂,小作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挣最多一两千,甚至几百块。

苦不苦?当然苦,而且不是一般的苦。

在追踪报道里,这些工作都是极其简单枯燥的重复,分拣产品,加工零件,或者切割板材。

环境脏乱差,噪声轰鸣,震得人耳根子发麻。

常常还有毒性,伤害呼吸系统。

上班时间去厕所,还要找工头请假。

一个月休息最多两天,其余时间工厂宿舍两点一线,因为太疲倦,有人干着干着就睡着了。

所以时不时会有工伤,切断手指、腐蚀皮肤啥的,因为年纪小不懂维权,老板根本不管你也没有补偿,甚至有些老板心更黑的,直接叫你滚蛋,工资都不会发全。

像这样的苦,有没有必要吃?

确实没必要。

这就是为什么前段时间有些专家建议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在网上被骂成狗的原因,只有进过厂的年轻人才知道,进厂到底意味着什么。

外卖虽然辛苦,至少,上厕所总不用请假吧。

像这样的苦我希望自己永远不必去吃,也希望看文章的你们也是,永远不必吃,只不过,如果真的有一天命运作弄,人生天翻地覆,我不得不去到这样的工厂,靠一天站十几个小时来维持生计,我会怎么办?

没得选,只能扛下去。

扛到什么时候,不知道,扛下去再说,哪怕不得不承受的苦,沉沉地压在肩上,连自由呼吸都是一种奢侈。

没办法,扛下去再说。

但是,如果有一天当我可以离开那样的环境,重新回到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我会不会觉得经历的是一场噩梦,永远不愿意去回忆呢?

不,恰恰相反。

当摆脱出来,我一边大口喘气,一边会想:牢牢记住!可不要把这个苦白白吃了!

如何算作不白吃?

如何把苦难当作财富?

我认为答案,就是在主观上接受苦难,认为这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或迟或早,必然会发生的一部分。

既然必然发生,那就只能接受。

很多苦难,有没有不公平?有的。

可是垂头丧气去抱怨,能不能解决问题,摆脱处境?多半是不能。

既然如此,那先接受了再说。

写到这里,也许我们可以看看有些最不幸的人,是怎么面对苦难的。

所谓最不幸,我觉得“丧子之痛”一定可以算一个。

畅销书《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儿子1岁的时候夭折了,他非常悲痛。

但他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痛里。

而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的,换了另外一种看待悲剧的方式:

感恩。

他对朋友说,虽然孩子已经没有了,但他依然“对曾经拥有这个孩子,而充满感激”。

如何接受苦难,这就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是,悲伤和抱怨是人性的理所当然,特别在事情刚发生时,但是,如果持续沉浸在负面情绪里,不走出来,则是一种推卸责任。

为什么?

因为你在潜意识里,不想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是想告诉所有人,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因为外界伤害,是不由自主,是必须得到原谅的。

那谁还敢劝你振作呢?没有人。

但事实上,你当然可以。

你可以因为曾经拥有,而倍加感恩;也可以因为经历过苦难,懂得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来之不易;可以因为遭受过真正的挫败,而把后来的打击视为皮外伤。

做到这些,苦难就可以成为财富。

真正接受,才可能真正改变。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此时此刻,我们所有人都在疫情之下,承受疫情带来的失业、失学、破产、隔离……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苦难

但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身边,还是在新闻里,我极少看到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在疫情里情绪崩溃,举止失控,哪怕他们自己往往就是疫情最大的受害者。

为什么?

因为他们承受过真正的苦难

这个国家真正进入物质丰富的年份,不过也就最近20年,最多30年,建国之前就不提了,哪怕从建国之初的70年前开始,大多数时候,都是物资匮乏,勉强温饱。

跟他们承受过的那些相比,疫情不过是小儿科,有什么好崩溃的呢。

现在想一想,他们把匮乏年代养成的简朴、务实、爱囤积的生活习惯,带到这个时代,一度还被我们嘲笑。

如今我们才知道,匮乏才是世界的常态。

我们不过是难得度过,一段不曾匮乏的时光而已。

放弃掉岁月静好的妄念。

审视自己在物质上、情绪上、人际关系上,还有没有漏洞,并且为任何灾难的发生,任何情况的恶化,做好心理建设。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但无论如何,必须撑到结束的那一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  疫情词条  无论如何  无论如何词条  必须  必须词条  结束  结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