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设计师。几年前到日本居游,入住进一间位于下北泽的公寓小套房,开始了我的东京设计生活。
作为到东京在地生活的一个住民,与身为一个观光客的角色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室内原有的家具陈设就很有限,因为无法满足生活上的所有需求而需自行添购。其次,从卫浴到厨房,从洗衣到清洁,生活大小琐事都得一一自行张罗打理。在东京的日常生活中,我逐渐体会到了“断舍离”的重要性。
01 若不懂整理,“设计”只是一知半解
对于生活空间狭小、居住在都市的日本人来说,如何让家中物品摆放合理,不至于“须到用时方恨找”,件件都在考验着生活智慧。于是,在观看日本的家具、橱柜、各式各样的整理盒或是小道具时,总会看到许多体察人性的贴心设计,其目的就是要用设计来解决恼人的整理与收纳问题。
出于兴趣,我看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包括山下英子所写的《断舍离:人生整理术》、《断舍离:打造能量屋篇》,以及近藤麻理惠撰写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从这几本书中可以窥见,日本人居家收纳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中:再也不需要一味地买更多的柜子或是盒子来将生活用品整齐地堆放,而是正视自身的需要,从根本性上解决问题,从而得以尽早远离杂物的束缚。
△ 山下英子,“断舍离”概念创始人
就像好设计一般,设计师用作品讲述的是“因为要解决某某问题,所以我选择这样的做法”,其中更多的是对设计本质的反思。
02 如何断、舍、离?
什么是“断舍离”?光是这三字就引人好奇。“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则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介绍的做法很简单,一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其重点在于:整理时选择的并非“要丢掉的东西”,而是“要留下的东西”,选完后其余全部舍弃,让空间立马清爽起来!二是要“决定每件物品的定位”,避免再次堆积。
我们舍弃第一个对象时,心里会有些忐忑,因为我们长久以来总将“节俭”当作一项美德来看待。不过,对于物品是否该丢弃,应该回归到自身,由“自己”来决定这个物品的去留。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用到?什么时候会用到?而非站在物体的本身,评断它还能不能用。
若是一时心软,抱持了“丢了好可惜”而非“这个适不适合我”的判断,终究注定陷在自己设定的泥淖里无法自拔。于是家中总是轻易地被一些可以用但却不需要的对象填满,也就难以拥有简单与清爽的生活空间了。这究竟是对物件的节俭,还是对空间的浪费呢?
舍不得丢是一种状况,还有另一种舍不得的状况是“舍不得用”。许多好东西因为舍不得用,而被藏在柜子里面不见天日。山下英子认为,有好东西舍不得用而把它收起来,还勉强自己去用比较差的,这样的话品位永远都无法提升,也影响别人看待你的态度。对物品和赠送礼物的人的心意,也是一种浪费与亏待。
03 平面设计整理术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一书中点醒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越擅长收纳的人,越容易堆东西。”因为把东西都收起来了,久了之后,根本忘记了有什么,于是就会不断地继续购买、继续堆积、继续收纳,然后继续整理。
△ 近藤麻理惠出演Netflix真人秀
专家的意见,改变了不少我的生活习惯与观念,也触发了我很多关于整理收纳的另类想象。
我试着把家里的地板、墙面或是桌面当作一张画纸,想象自己从上面往下看的情景,接着发现有哪些不属于这张画纸的东西、垃圾,看看有哪些东西无法归类,或是影响画面的美观,这能引发你思考要如何收纳这些物品,甚至自问为何这些对象会出现在这里,是否使用习惯上出了问题等等。
慢慢地,你会好好为这些对象找到适合的摆放空间,或是因为它们破坏了构图而选择将之丢弃,从而生活在一个清爽又舒服整齐的空间之中。
04 人生整理术
好好地对待物品,就等于好好地对待生活与工作。正所谓“物以类聚”,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试着打造这样的环境,这也是一种认识自己的过程与方式。
△ 枯山水
我常常在日本的设计里,看到许多“留白”的空间。就好像京都龙安寺里的枯山水庭园,可以让熙来攘往的观光客,愿意安静地坐在廊缘并望着庭园,沉静地思考。而这些留白,正是我们常说的“减法美学”,通过不间歇地削除身边不必要的人与事物,与那些对你最重要的人、事、物更亲密地交流,进而探寻到生命中的幸福真义。
吴东龙 ✎ text
吴东龙、Google ✎ photo
本文节选自《知日·断舍离》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