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食材的真假
随着这些年不断有视频安全问题的曝光,违法使用添加剂的问题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视线,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究竟如何把好“口关”呢?
如何辨别食材的真假
第一、提高自身辨别能力
有的菜农为了让蔬菜生长得快、生长得多,就用激素喷洒,多吃这种蔬菜对健康不利 。那么,市民怎么识别用激素催熟的蔬菜呢?激素催熟的常见蔬菜有西红柿、茄子、黄瓜等 。西红柿表皮光滑,当对它喷洒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药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该部位特别长肉,形成“尖屁股”,这种西红柿不能吃 。此外,个头很大,红绿斑驳,摸起来发硬,切开后没汁或汁很少,这也是催熟的西红柿,不宜购买 。而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黄瓜全身长坨,都是喷洒激素的结果 。
防范伪劣食品要学会“七字法”,即“艳、白、反、长、散、低、小”。
“艳”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上市的草莓像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
“白”即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
“反”即违反自然生长的食物;
“长”即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
“散”即散装食品,如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熟食等;
“低”即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
“小”即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 。
第二、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质量和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品会在短时间内腐败变质,无法实现长途运输,市民就没有丰富多样的食品可选择 。比如,没有防腐剂的酱油会发霉,没有抗 氧化剂的食用油放久后会变得味道怪异,而真菌毒素、油脂酸败带来的健康风险远大于防腐剂本身 。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必须按照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用量使用 。对于宣称“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市民要理性看待 。有些食品不需要使用防腐剂,例如一些食品的高糖、高盐特性已具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 。
令大家恐慌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因此,无论添加多少,均是违法行为 。
几种食材的鉴别方法:
辨别注水肉
注水肉在市场上经常出现,令人防不胜防,要想区别也比较明显。正常瘦肉外表呈风干状,颜色略微发乌,注水后的瘦肉像洗过一样,看上去水淋淋地发亮。注水肉粘刀,不注水的肉不易粘刀。
有一个简单的区分办法:用干净的餐巾纸,贴在瘦肉表面,稍压片刻,待纸略湿后揭下来。正常猪肉上的纸只是略湿,能基本完整地揭下来,并且可以点燃。若是注水猪肉,由于餐巾纸吸水过多,不容易揭下来,成为湿碎纸片。
识别“加料”面粉
很多人以为面粉越白越好,殊不知特别白的面粉往往使用了工业染料“吊白块”,对人体有害。
从色泽上看,未增白面粉和面制品为乳白色或微黄本色,使用增白剂的面粉及其制品呈雪白或惨白色。从气味上辨别,未增白面粉有一股面粉固有的.清香气味,而使用增白剂的面粉淡而无味,甚至带有少许化学药品味。
增白剂过多的面粉蒸出的面食异常白亮,但会失去面食特有的香味。掺有滑石粉的面粉,和面时面团松懈、软塌,难以成形,食后胀肚。
识别掺假食用油
一般高品质食用油颜色浅,透明度好,无沉淀和悬浮物;低品质食用油颜色深(香油除外)。
另外,还要看食用油有没有分层现象,若有分层则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将油加热到l50℃倒出,如果是优质食用油应无沉淀。
识别硫磺熏过的银耳
从色泽上看,正常的银耳是很自然的淡黄色,如果颜色很白就要小心了。
从形状上看,好的银耳气味应该是自然芳香,如果能闻到刺激的气味,建议不要购买。
银耳本身应无味,选购时可取少许试尝,如感觉舌有刺激或辣味,很可能就是用硫磺熏蒸过的。
识别甲醛水发货
为了更好的卖相,一些摊贩会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浸泡虾仁等水发产品。食用这些水发货,会损害肝、肾,甚至诱发癌症。
浸泡之后的虾仁蛋白质凝固,因而整个虾仁变得坚韧、富有弹性,不易破碎,嗅之有淡淡的药水味,而且虾仁表面晶莹透亮,食之脆如海蜇,缺少海鲜特有的美味。此外,还有福尔马林浸泡的蹄筋等等,为了安全起见,在不了解底细的情况下,水发食品尽量少吃。
识别化肥豆芽
用化肥或除草剂催发的豆芽生长快,长得好,而须根很少。但它无清香脆嫩的口味,残存的化肥等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生成亚硝酸氨,有诱发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险,尤其是有些除草剂含有致癌、致畸变的物质。在选购豆芽时,先要闻闻有无氨味,再看看有无须根,如果发现有氨味和无须根的,不要购买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