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对于数学的感觉是非常枯燥、非常抽象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幼儿教育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有很多实例证明,学生在后来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幼年时期某个特殊原因造成的。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动机。
幼儿对某件事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参与、去思维、去探索。因此,兴趣的培养是幼儿数学学前教育的关键。幼儿接触数学时若是没有兴趣,自然不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导致后来数学成绩差等情况。影响幼儿数学兴趣有这些方面:一是幼儿无法适应学习内容;二是教学方法没有从幼儿的认知特征与思维方式出发;三是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重点与难点,从实践过程中分析,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非常简单的,幼儿只需要简单思维一下就能够懂的知识与技能。例如,现实生活中,幼儿会经常与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面对各式各样的豆类,幼儿特别感兴趣。
因为,豆类品种多,而且颜色多。因此,教学中可以插入“数豆豆”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对豆类按其属性进行分组,再鼓励他们比较各组不同豆类相同长度排列的豆子的数量是不是一样,让幼儿尝试性找出豆类个数最少的与最多的。接下来让孩子们排列相同数量的红豆、绿豆、黄豆等,对比一下在长度上是不是一样。这类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在脑海中形成对数的概念,让幼儿的思维有一个真正的跳跃。
二、加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蒙氏教育价值观大力倡导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要清楚地掌握到什么样年龄段的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操作材料,以及哪一项活动应该使用哪些材料,教学中都应该有充分的实际准备与总部署。例如,幼儿非常熟悉的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智能学具等操作材料,这些工具在外形和颜色上设计都别出心裁,幼儿非常喜爱。幼儿园教师应该选择材料上多下功夫,为幼儿制造出更多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操作材料。
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积极配合,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一起来制作操作材料。通常幼儿都非常喜欢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这对于数学教育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三、改善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被抛弃,幼儿数学教育应该重视操作性,让幼儿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到知识演变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的结果与知识的结构。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将幼儿喜欢的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体现幼儿学习主体性,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引导幼儿画时钟、画日历,这样能让幼儿在潜默化中感受时间的特性,加强幼儿的认知。
基于空间教学来分析,美术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能有效感知简单几何的特点;在折纸活动能感知图形转换的规律,等等。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让幼儿能在这个过程中去亲身体验,了解一种概念的内涵。要鼓励幼儿敢于阐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得到的成果,这样才能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
四、重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幼儿数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考虑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二是幼儿的基础发展,通常是动作技能、情感、态度这几方面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需要打破局限,需要超越认知方面与数的概念方面,还应该包括情感、技能、动作、态度,等等,这才是学前教育的本质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方面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数学教育中不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