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幼儿期也是人的创新能力初步确立时期。在正常的情况下,幼儿创新欲望已经萌芽,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各种事物的探索有着深厚的兴趣与欲望。如果教师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探索和创造活动,幼儿的创新能力就可以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发展创新思维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智力,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学习知识的本身也是智力开发的过程,好奇心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点。孩子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给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
(一)保护幼儿积极的探索愿望
幼儿因好奇心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的给予引导,切勿直接对答案训斥或指责。在进行一个活动前,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某一件物品、某种自然现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例如:在关于风的活动中,教师要先带孩子到户外玩风车,孩子们发现风车有时转,有时不转;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当孩子产生了问题后,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要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思考,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例如:怎样形成风?结果引起幼儿长时间的讨论,有的说嘴吹,有的说快跑时产生风等,空气受到压力移动而产生里风。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思维。
(二)幼儿的好奇心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当幼儿的一些想法脱离实际时,当幼儿在高兴时手舞足蹈乱涂乱画时,我们不可用“好不好,像不像”来限制和否定他们,而是要敏感的捕捉幼儿创新思维的“闪亮点”,用适当的方法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向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去。
(三)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酌情景。比如带领孩子认识周围房子是怎样建造结构。结合实体讲述房子造型和结构,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并经常向幼儿提出难度适宜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帮助幼儿创造出新颖的思想。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想象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知觉过的甚至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科学发明、艺术创造就难以进行。
想象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可以帮助幼儿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还要引导幼儿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特殊创造想象。创造性想象的极端发挥就成了幻想。
创造能力是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相成的。当幼儿想到的事情要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而当他想出来的事情能做到、能实现时,就会进一步激发起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地进行创新。因此,勇于实践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保证。
(一)给幼儿充分实践的实践和空间
只要给幼儿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幼儿自己看;只要幼儿自己能讲得出的,要鼓励幼儿大胆说;只要幼儿自己能实践的,启发幼儿自己去解决。要让幼儿通过独立实践、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二)鼓励幼儿质疑问题
“学起与思,思源于疑。”一切发明创造也都始于问题的发现。从有疑到解疑到创造,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生疑,敢于解疑,有所创新,是从幼儿时期就应注重培养的一种宝贵的品质。为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勇于发问。并且引导幼儿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并逐步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解疑。对能独立解疑的幼儿,教师应予以鼓励,指出这就是独立地创新学习的表现。
总之,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创新潜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是主动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我们应该从平时活动中去鼓励、支持和肯定幼儿的一切创新活动,注意创新思维的训练,促进促新思维的发展,尽量创造条件、积极鼓励,让幼儿亲身经历,勇敢尝试实践,使他们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让幼儿更多地、自由地操作,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