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缺点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缺点

导语:在中国普遍存在一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为了节约资金和简化管理,戴上了小学教育的枷锁,无论从授课内容上、授课方式上,还是课程安排和事件安排上都或多或少受小学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纠正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缺点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主要体现在对幼儿的行为规范和教学两方面:

(一)、行为规范方面: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

不少幼儿园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幼儿大、中班阶段,引入的是小学的纪律管理规范。他们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这就会异化幼儿的生活,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方面:以“智育”为主,以“教学”代替“保教”

1、课程内容小学化:如开设各种各样的特色班、兴趣班;下移小学主干课程资源,搬用小学一年级教材,将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而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却只作为点缀。

2、教育方法小学化。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活动为主,采取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但很多幼儿园采用小学“传授”教学方法。教育活动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幼儿的观察、操作游戏活动很少。这会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与当前的创造性教育要求相去甚远。

3、借用小学统一评价标准。有的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的作业、制作、图画评定等级,对幼儿的写字算术作业打分,有的还进行期术考试,将成绩通知幼儿家长。这种统一的“小学化”评价标准,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使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威胁,容易导致他们过度疲劳,将会严重制约儿童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育,也容易使幼儿养成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与体态,造成身体发育上的某些潜在危机。

(二)束缚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下,学习活动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游戏机会,缺少了必要的交流、合作、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

(三)超前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他们的思维形式主要靠表象来进行,这就要求他们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智力发展。

(四)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使孩子的身一13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孩子因学习的压力而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应有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像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孩子们的兴趣被压抑并处于紧张焦虑的心情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背后有其复杂的成因。当前,许多个体幼儿园陷入招生的恶性竞争、一味“向钱看”,不顾幼儿年龄身心实际,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次,小学一年级课程偏难,造成‘幼小衔接’脱节。许多幼儿园教材也脱离幼儿实际,大都在量上偏大偏多,度上偏深偏难。而办曰条件不具备、幼儿教师业务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社会评价偏颇、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等也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愈演愈烈。

而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滋生于幼儿教育“功利化”这个温床。幼儿教育功利化是指在幼儿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追求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背离自身宗旨和规律的功利性教育。教育功利化不仅使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而且也破坏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主要体现在观念落后和制度缺失两个方面:

(一)、狭隘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家长本位”的传统思想束缚

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替家长分忧。因而,家长们的需求对幼J L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很大。中国传统文化是“成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轻视,儿童的生活总是以一种依附于成人、围绕成人运转的方式而存在。儿章的需要首先是家长的需要,家长的希望就是孩子的希望。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同时片面地认为智力开发越早越快越好、教育内容越多越好,加上外界对 “神童”、“早期教育决定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不当宣传,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等不切实际的高期望被盲目地付诸实施。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需要,幼JL园才开展了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

(二)、现行应试教育制度模式下的错误导向

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根源,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反而同益严重,并且趋于低龄化。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了保证升学率,违背国家幼散方针,甚至列劭儿入小学设入学考试,将幼儿过早地拉进应试教育的考试竞争中。

四 结束语

我国教育界和政府一直对幼教“小学化”持反对批判态度,并一再责令纠正。但由于全社会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研究不足,出现诸多误区。使很多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作法能在动听的名义下肠通无阻。要根除这一顽症,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幼教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峰定改革的信心与决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中顺利向小学过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缺点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词条  缺点  缺点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